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发展

2017-01-26 09:32士闻综述
创造 2017年3期
关键词:右江中央红军游击队

士闻(综述)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发展

士闻(综述)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的富宁县,不仅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的重要门户,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20世纪30年代,在以富宁县为中心,包括滇桂边和中越边——广南、麻栗坡、西林、隆林、靖西、田林、那坡等地区,曾经活跃着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它是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起义的红七军播下的革命火种,它开辟了范围涵盖云南、广西、贵州3省区的28个县、4万多平方公里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这是党在云南创建最早、斗争范围最广、坚持时间最长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后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富宁因此被誉为滇黔桂边区及云南“红都”。1997年,富宁县被中央确定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

革命火种燃至滇黔桂边区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等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邻近云南、贵州边区的广西百色正式举行武装起义,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苏维埃人民政府和右江红军革命根据地,领导各族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撤离广西,前往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时,留下韦拔群、陈洪涛等率领的红七军二十一师在右江红军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革命武装斗争,由于桂系军阀纠集黔、粤军队和地方民团武装疯狂围剿,二十一师遭受重大损失,右江红军革命根据地丧失。

1931年8月,右江下游特委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跳出敌人包围圈,寻找新的据点。从1931年11月起,中共右江特委分批分期派出红七军二十一师副师长黄松坚等60名红军干部秘密进入地处滇黔桂交界的富宁县“七村九弄”地区,开辟了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富宁“七村九弄”位于滇桂两省区结合部,是富宁县谷拉、皈朝两乡方圆30公里的一片山区,境内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道路崎岖,地势险要,交通闭塞,俗有“抬头朝上是白天,弯腰看底是夜间,隔山喊话听得见,走拢对面要半天”之说,加上国民党军阀长期鞭长莫及,是建立红色游击根据地理想之地。

1934年11月初,中共滇桂边区委员会在富宁县谷拉乡多立村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11月20日,宣布成立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等机构。至此,以富宁为中心的包括广西、贵州部分地区的滇黔桂边区游击根据地基本形成。

残酷惨烈的边区革命斗争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在中共滇黔桂边区委员会的领导下,边区军民在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滇桂反动势力也妄图借机一举摧毁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11月,游击队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利用七村九弄多山多石的有利地形开展游击战,取得了初次反“围剿”的胜利。12月,中央红军长征挺进贵州后,为牵制滇桂之敌,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边区临时党委决定主动出击,进攻皈朝,佯攻富宁。

1935年5月,红军游击队将广南县王开洪苗族武装改编为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独立大队。至此,富宁地区与广南黑支果地区的革命斗争连成一片,革命根据地得到扩大。同月,游击队主力进攻富宁、剥隘、田蓬、木央、广南百乐、沙斗、美汤等交通要道和重要集镇,取得重大战果。10月下旬,国民党当局调集重兵,对游击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围剿”,大肆屠杀七村九弄群众。

1936年3月,游击队主力从中越边境的靖西返回富宁。下旬,游击队一部攻占了富宁至广南的要塞八宝和那耶区公所。

1936年5月,召开边区第二次党代表会议,决定在边区临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委员会”,游击队改为“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

1937年1月,经中共南方临时委员会和广西省工委批准,以黄桂南为书记的中共桂西区特别委员会成立,领导滇黔桂边区党委和右江上、下游的3个中心县委等党的组织,实现了党对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统一领导。

1937年初,敌人调集重兵对游击队进行反复多次的“围剿”,根据地人民7000多人被杀害,近100个寨子的2000多户人家被烧毁,1万多人流离失所。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贡献

从1931年到1938年,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先后建立和恢复中共基层支部以上至边区一级党的组织44个,有党员600多名,建立健全了全边区县以上革命委员会20个,活动范围达到滇黔桂3省28个县的广大地区,区域人口达180余万,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到8000余人。

从1935年至1936年,国民党先后调集近7万兵力对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军事“围剿”。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与来犯之敌展开殊死搏斗,歼敌3000多人。

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延续和发展,是云南省创立时间最早、坚持斗争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后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云南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的两个亮点之一。根据地在远离党中央领导甚至较长时间内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斗争,不但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还扩大了革命武装,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为边区人民的解放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央红军长征从贵州进入云南时,边区的武装力量有效地主动牵制了国民党滇军和桂军的大量兵力,为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后,顺利通过云南,巧渡金沙江,北上川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右江中央红军游击队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闭月羞花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