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战略浅析
——推进报网融合大力发展新媒体

2017-01-26 21:16王开波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报网运作报纸

■文/王开波

新媒体发展战略浅析
——推进报网融合大力发展新媒体

■文/王开波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其已经渗透进我国商业运作和文化宣传的各行各业,报纸作为传统媒介,因为互联网下的新媒体的衍生,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我国的新闻行业也随之从纸质媒体向数字媒体转移,报网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互联网+”的思维让媒介的运作更加深层次,覆盖范围更广,互动性得以增强。

互联网;报网合作;新媒体

1.报网融合的定义

顾名思义,报网融合的意思是,报纸与互联网的融合,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一些纸质媒体逐步失去了新闻宣传主导者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以新媒体为主导的媒介传播方式。

2.报网融合的必然性

报网融合的必然性在于,其顺应了当下互联网高度普及的背景,其必然性主要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

2.1 利益的一致性

当下,新闻媒体市场的竞争已经到达了白热化的地步,各家媒体对新闻的内容收集、新闻采写和新闻推广等环节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纸质媒体单一的宣传渠道已经难以满足这个获取知识碎片化、多元化的时代,网络媒体往往因其采写高效、推广便捷、受众基数庞大,为传统的新闻媒体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旨在两者相互结合的宣传方式在当下的新闻宣传层面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市场空间,大有推广的美好前景。

2.2 融合的可行性

互联网和报纸均有各自的优势,两者相互融合能够让两者进行优势互补的同时,可以让彼此的缺点进行相互的补充。当下的网络新媒体虽然拥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比如网络新媒体在新闻宣传的操作过程中,因为读者本身就对电子化的文字不敏感,新闻的内容难免转瞬即忘,虽具有人人参与、人人互动的属性,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难以把握互动的监管,造成网络新闻环境鱼龙混杂。加之网络媒体更新迅速,相应的新闻内容往往在更新中不易于保存,即使是保存了也给人没有分量的感觉,反观报纸媒体,在保存方面则有更多新闻沉淀的可能,而报纸媒体同样存在着一些诟病,它在更新速度、读者互动层面都远远落后于网络媒体。两者的结合,不是谁依附谁,而是一种优势互补,两者之间的缺点可以相互抵消,彼此的优点做到完美的结合,这种可行性的报网融合战略,将为新时代下的媒体事业提供较为充足的动力。

3.报网融合战略衍生的四个阶段

3.1 有报无网

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新闻媒体的运作,因为没有互联网的普及和造纸术成熟的时代背景,“有报无网”的新闻媒介格局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当时的新闻行业主要是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圣何塞信使报》就开始了互联网层面的新闻运作,但是因为当时的互联网并没有如当下这么普及,因此对新闻行业并没有起到全面的影响。

3.2 报网并存

20世纪90年代,全球进入了电子报纸时代,电子报纸因为互联网在欧美国家的普及而逐步成为发达国家进行新闻宣传的重要渠道,美国在那个时代建立了“最佳网络协会”,为电子报纸的普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的电子报纸同样在那个年代紧跟世界新闻行业的潮流,于1995年10月20日推出《中国贸易报》的网络板块,紧随其后的《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的网络新闻板块相继推出,那一年,我国的网上报刊已经高达60家,虽然和当下这个时代没法比,但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我国新闻行业的嗅觉也算灵敏。

那个时代虽然是报网并存的时代,然而电子报纸的内容多局限在纸质报纸的翻版层面,往往仅存在几家西方媒体会直接利用网站进行网络原稿的采写。

3.3 报网互动

21世纪初的前五年,是全球报网互动的时代。在2000年,我国主流媒体之一的《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更名为“人民网”,其运作方式也直接在万维网上有了自己的域名,同年12月,中国日报网、中青网等网络新媒体相继上网,在那个时代,网络版的报纸和网站同时存在,同样是那个时代,网络版的新闻已经在新闻行业失去了大多数的疆土,往往以较小的板块出现。

即便在那个时代,新媒体的新闻板块与报纸的网络板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类管理,两者之间也会进行一些层面的互动,互动效益的操作方式体现在一些网络版新闻的下面会出现一些网上类似的文章,另一种方式是网上一些点击率达到一定基数的文章,会出现在报纸上。

3.4 报网融合

2005年对于报网融合而言,是标志性的一年,这是因为在这一年我国的网民基数首次突破一亿大关;博客概念从提出到实践的时间周期很短,一些互联网思维的网络媒体运作方式逐步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报网真正到达了融合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国不计其数的网络媒体争先挂牌,报网融合的概念已经成为我国新闻行业的主流概念,网络作为一个媒介,给新闻行业带来了空前多的受众基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流量和广告收入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

4.以新媒体为主导的报网融合战略的三种模式

通过报网融合创新,实现传播效果的放大与叠加,是报网融合追求的目标及魅力所在。依据理论界探讨和当前全媒体运作实践,报网融合目前探索的模式有以下三种。

4.1 以报纸为核心的报网融合模式。

以报纸为主推动报网融合的战略核心即“一报一网,报纸和新媒体具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种模式的思路曾经一度在报网融合的最先阶段采纳。

其运作的主线是通过线上线下相互结合进行新闻事业的运作,即通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渠道进行线上资讯的收集、整合,加之人力资源的合作,在收集到的资料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新闻的采写和推广。线下层面,则通过新闻专访、定点采访和不定点采访报道,收集新闻资料,并予以报纸上的采写,和新媒体新闻的采写。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彼此融合的运作机制,实现新闻的叠加采写和宣传,形成优势互补,以逐渐扩大新闻行业的运作效果。

4.2 报网捆绑化的融合模式

这种模式让报纸层面的新闻业务的运作与对应的新闻网站的采编进行更深一步的融合,其能够最大可能地建立报纸和网络媒体的融合机制,并让新闻宣传更好地形成体系化运作。比如报纸的新闻内容往往可以进行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采写,并且在新闻的后面往往可以加上对应内容的网站连接。报纸编辑可以在进行新闻编写的过程中,将文字的内容转化为漫画图像、音频录像等传统报纸难以满足的宣传方式,贴放到专业网站上。

在这种模式下,报网融合首先从新闻采集开始融合。记者编辑实现向“多栖”功能转变,全媒体记者要会使用便携计算机、相机、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根据媒体的不同定位和不同需求,策划和采集适合手机报、网站、视频、报纸上发布的“融合信息”。在新闻现场,记者要用手机发布快讯,用相机拍下现场照片,用摄像机录下相关视频,对一个新闻主题或事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离析与整合,形成不同定位、不同个性、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

运用这种方法,新闻的采编方式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多元化,新闻采写的各个流程都能够做到传统纸质媒体和网络电子媒体的相互补充。

4.3 以新媒体为主导的报网融合新模式

这种战略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形成一个高效的机制,让报网融合所需要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最高程度的结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为切入点的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涵盖了信息元素的采集、信息内容的编辑处理、信息的多元化推广、信息的数据存放以及信息的高效调用等多个层面的内容,这样的运作能够做到全媒体的高度融合和资源调配,新闻的事件本身、策划和传播方式也能够彼此交融,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新闻媒体还是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都能够彼此达到一定程度的优势互补,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放在新闻宣传最主要地位的战略模式,对以往的任何模式都是颠覆性的,因为他的优越性远远高于报纸、报社,人们对新闻在这种模式有了新的定义,所谓的报纸,在报网高度融合的情况下,也不仅仅意味着纸质媒体的范畴,其还包括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电子报纸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多种新闻媒介的渠道,能够同时为一个新闻工作、宣传,从而大大增加了某一条新闻,乃至整个新闻行业的影响力。

5.结论

在这个网络高度普及的年代,传统的新闻行业无论在读者基数还是宣传效果的层面,都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宣传形成了较大的差距,然而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新闻行业将失去传统,更不意味着传统的新闻机构会消亡。作为为这个变化万千世界的各个领域、各个国家、各个城市把脉的媒介,新闻行业应当顺应历史潮流,不断优化本身的资源配置和体制,在报网融合的伟大战略下,再次腾飞。

[1]朱光烈.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 [J].现代传播,1994(02).

[2]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67.

[3]杨清波.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信息管理和舆论引导[J].新闻知识,2009(01).

[4]章宏法.报网融合的战略管理[J].新闻实践,2008(01).

[5]赵培玺.打造报网融合的整体优势[J].传媒,2008(11).

[6]王平,吴乐珺.国外知名报纸报网融合现状及启示[J].青年记者,2009(06).

(作者单位:西藏日报)

G2

A

1671-0134(2017)04-055-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4.007

猜你喜欢
报网运作报纸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报网融合发展探析
第三十六届(2020年度)贵州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企业创新机制的设立和运作研究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报网融合”研究
发挥彼此优势报网互动互用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