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稷下学宫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规范化范式
——以《管子·弟子职》为视角

2017-01-27 13:07
管子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宫弟子规范化

陈 强

(山东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稷下学研究

论稷下学宫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规范化范式
——以《管子·弟子职》为视角

陈 强

(山东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稷下学宫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规范化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弟子职》作为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集中体现了稷下学宫在这一方面的重要价值。稷下学宫有非常先进的“以生为本”的学生教育和管理规范化理念,并且这一理念也切实贯穿到了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规范化的课堂教学、规范化的第二课堂教育以及规范化的日常生活管理等。

稷下学宫;学生教育与管理;规范化;《弟子职》

稷下学宫作为一所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最为兴盛时期,不仅稷下先生的数量之多,而且学生人数也是极为庞大。有学者曾对此专门研究和计数:“孟子有‘从者数百人’,淳于髡有‘诸弟子三千人’,田骈有‘徒百人’”[1]通过前人的记载我们可以推算,稷下学宫在兴盛时期的学生人数应该至少有数千人,甚至有可能达到上万人规模。其管理者和教育者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以一套规范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如何教育和管理人数众多的这个难题。

在此我们首先要厘清两个基本概念。第一,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著名教育家陈玉琨先生曾对学生教育和管理有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和实现学术和个人成长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和实施课外活动以使他们的大学经历充实愉快,保证尽学校所能去照顾学生的健康、住宿,保证学生的正当权益和人身安全。”[2]117第二,规范化。所谓规范化就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制定统一的、科学的、客观的标准和规则,并在实践中严格加以实施,最终达到获得最高和最好效益的流程和体系。仔细厘清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把目光转向稷下学宫,认真梳理其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流程,可以发现其比较先进的规范化教育和管理范式。

《弟子职》作为“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学生守则”[3]29,收录进《管子》一书中。它向我们立体的展示了两千多年前的学校是如何规范化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稷下学宫“以生为本”的教育和管理规范化理念

所有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因此,理念的正确与否、先进与否、适合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教育和管理规范化的质量和水平。“以生为本”是当今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核心理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并最大程度的彰显学生的个人价值。如今,“以生为本”的理念正逐步更新和注入到高校的各项事务之中,许多高校也在不断摸索适合其发展实际的新的教育和管理模式。

《弟子职》作为一部学生守则,认真加以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蕴含着非常多的“以生为本”的教育和管理规范化的理念。《弟子职》开篇伊始,详细论述了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总体要求和规范:“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无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饬。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6]1144主要意思就是:老师开始施教时,学生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在学习过程中要谦恭虚心,在生活中要遵守规则,合乎规范。短短百字,包含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学习、课外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从字面意思来看,仿佛是对学生进行的管制;其实质为稷下学宫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从当时的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正如《礼记》中所言:“《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7]458

二、稷下学宫课堂教学的规范化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育人载体,从古到今均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稷下学宫作为一所规模宏大、人数众多的高等学府,规范化的课堂教学成为其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础。《弟子职》在开篇介绍完对学生的总体要求之后,第二段即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提出了规范、系统的要求:“危坐乡师,颜色毋怍。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馀则否。始诵必作,其次则已。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古之将兴者,必由此始。后至就席,狭坐则起。……若有所疑,捧手问之。师出皆起。”[6]1145-1146这就是说学生一定要面向老师正襟危坐,不可随意改变容色。稷下先生授课时要先从年龄比较大的学生开始,依次教授;学生诵读课文时一定要站立起来;学生所有的言行和举止一定要合乎规范,讲究中庸之道;如果在听课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和疑问,可以举手提问,等待老师的解答;下课时一定让老师先走,学生要起立恭送老师。这些要求的提出不仅规范了课堂秩序,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上课时间,可谓是古代“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的典范。通过分析还可以看出,稷下学宫施行“因材施教”的授课模式:老师会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能力、水平、志向分别进行别类分门的教育,这样就从制度上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到合乎自身实际的教学内容,对于全面提升教育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稷下学宫还实行灵活的选课制度:即各个学派的学生在上课时不一定完全局限于自己学派的老师的课程,还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学派老师开设的课程。稷下先生也不会只教授自家子弟,而是开放包容的接纳其他老师的弟子。这种开放的授课模式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迪和思想的解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全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研究能力的提高。因此,有专家评论说:“学无常师打破了各家私学的门户之见,拆除了学派间的森严壁垒,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对解放和活跃学生的思想起了极大的作用。”[8]15而与稷下学宫大约同时期出现的西方高等学府,如柏拉图创立的阿加德米学院、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吕克昂学院等学校,都是由个人创办的旨在宣扬自家学派思想和理论的学习场所,并不像稷下学宫那样兼容并蓄、包容各派。因此,稷下学宫的规范化教学在当时是具有极为突出的超前意识的,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三、第二课堂教育的规范化

第二课堂教育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稷下学宫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弟子职》记载:“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6]1162正常的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所有的学生还会聚在一起上晚自习。学生可以找与自己兴趣相投、志向相似的同学一起对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大家互相切磋,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贯通。

稷下学宫还会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讨论活动,并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期会”。“期会”多在课余时间举行,师生们甚至齐国的国君和官员都会积极参加。后人敬仰的学术大师如孟子、荀子、淳于髡、田骈等都曾是期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期会”中大家会就重要的哲学命题、国家大事、社会伦理等许多内容进行论辩。比如如何在群雄争霸中谋得霸主地位、如何实现全国统一、如何处理道义与利益的关系、如何理解天与人的关系、如何分辨人性善恶等等。著名史学家张秉楠先生就曾指出:“齐国兴办稷下是一大创举,为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从事文化活动的基地,或者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议学议政的讲坛。”[9]正是在这种论辩风气的指引之下,稷下学宫各个学派之间互相融合,成就了齐国数百年的大国地位,也极大的推进的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发展。

四、稷下学宫日常生活管理的规范化

稷下学宫不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有非常规范和明确的要求,在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上也是非常严谨和细致的。因为稷下学宫的学生来源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齐国,许多学生是从其他诸侯国慕名而来的。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基本素养大相径庭。因此,为了做好他们的日常生活管理,稷下学宫的管理者也是绞尽脑汁,详加规划。《弟子职》中就记载了从学生用餐、保洁、照明到就寝等各个方面的详尽规范。比如对于学生用餐是这样规定的:“至于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置酱错食,陈膳毋悖。凡置彼食,鸟兽鱼鳖,必先菜羹。羹胾中别,胾在酱前,其设要方。饭是为卒,左酒右酱。告具而退,捧手而立。三饭二斗,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而贰,唯嗛之视,同嗛以齿。周则有始,柄尺不跪,是谓贰纪。先生已食,弟子乃彻,趋走进漱,拚前敛祭。先生有命,弟子乃食。以齿相要,坐必尽席。饭必捧擥,羹不以手。亦有据膝,毋有隐肘。既食乃饱,循咡覆手。振衽扫席,已食者作。抠衣而降,旋而乡席,各彻其馈,如于宾客。既彻并器,乃还而立。”[6]1146-1147即吃饭时要请老师先吃,弟子要把饭菜送到老师桌前。上菜的顺序和饭菜的摆放都有明确的规定。老师吃完之后要及时撤下餐具,并把老师的餐桌清扫干净。学生用餐时要等待老师的指令,学生需要按照年龄大小顺序依次坐好,吃饭时要注意仪表仪态,吃完后要尽快收拾干净。对于打扫卫生也是用非常明确的规定:“凡拚之道,实水于盘,攘臂袂及肘,堂上则播洒,室中握手。执箕膺揲,厥中有帚。入户而立,其仪不忒。执帚下箕,倚于户侧。凡拚之纪,必由奥始,俯仰磬折,拚毋有彻。拚前而退,聚于户内,坐板排之,以叶适己,实帚于箕。先生若作,乃兴而辞。坐执而立,遂出弃之。既拚反立,是协是稽,暮食复礼。”[6]1154学生打扫卫生时需要先往地上泼水,然后再开始清扫。清扫时如何使用卫生工具、从哪个方位开始打扫、如何清理垃圾等非常细化的要求均罗列其中,只有做到这些要求才算是合乎规范了。由于稷下学宫晚上也要求学生学习,因此,如何使用火把等照明工具也是日常生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弟子职》这样规定:“昏将举火,执烛隅坐。错总之法,横于坐所。栉之远近,乃承厥火,居句如矩,蒸间容蒸,然者处下,捧椀以为绪。右手执烛,左手正栉,有堕代烛,交坐毋倍尊者。乃取厥栉,遂出是去。”[6]1154-1155可以看出,稷下学宫对于火把点燃的时间、安放的地点、火把的续接、火把的掌握以及拿火把人的坐姿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一天所有的学习和工作结束之后,就要回到宿舍休息。学生一定要首先服侍老师先就寝:“先生将息,弟子皆起。敬奉枕席,问何所趾。俶衽则请,有常有否。”[6]1162老师休息之后,学生会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然后再去就寝。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稷下学宫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是面面俱到,详尽周全的。正是由于这些具体的规范,才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稷下学宫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夯实了基础,保证了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是任何一所高校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影响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而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规范化程度高低则直接影响一所高校的学生培养质量和层次。稷下学宫百年辉煌,依靠的就是一流的师资队伍和规范的教育、管理,其中的许多教育和管理范式至今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们的前进之路。

[1]谭佛佑.试论稷下学宫的教育管理制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2).

[2]陈玉琨.一流学校的建设陈玉琨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于孔宝.稷下学宫与齐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4]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杨天宇.礼记译注(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张秉楠.稷下钩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7]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J].历史研究,1990,(5).

(责任编辑:谷玉梅)

2016-05-12

本文系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成果。

陈强(1981—),男,山东曲阜人,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B226;K231

A

1002-3828(2017)02-0040-03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17.02.07

猜你喜欢
学宫弟子规范化
中国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遗址确认
阳江学宫与高要学宫出土的“敬一箴”石碑比较浅析
讲台
《节孝祠部文碑》考释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弟子规
弟子规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