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禽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2017-01-27 22:45马飞李占丽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卵囊禽类左旋

马飞,李占丽

(河北省张家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张家口 075000)

寄生虫病在禽类养殖中多是由于饲养环境不卫生,舍内或饲料污染以及各种维生素缺乏所致,寄生虫病不仅可引起禽类死亡,而且还严重影响动物生长,造成养殖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是养殖业的隐性杀手,现笔者就几种养殖中常见的禽类寄生虫病简要总结如下。

1 球虫病

主要表现:本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小鸡,15~45日龄最易感。经口吞食传播,本病多并发或继发其他肠道疾病,如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病、沙门氏菌病等,这是鸡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发生本病时,鸡两侧盲肠显著肿大,盲肠上皮增厚,并有坏死灶,盲肠外表呈暗棕色,内容物干硬混有血液和干酪物,小肠肿胀,黏膜表面有大量出血点,与球虫增殖的白色小点混在一起,内容物混有血液,小腹增厚、苍白,失去弹性,肠粘膜脱落。

防治:搞好舍内环境卫生,彻底消毒,杜绝卵囊污染舍内,不给卵囊发育成感染性卵囊的机会,搞好隔离工作,切断传染源,对已发病鸡除进行药物治疗外,要及时清除粪便,将其堆积进行生物热处理,饲养环境用5%漂白粉或20%生石灰水消毒,死亡的要烧掉或深埋。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体抗病力,保证VA和VK的供给,预防用药要定期更换,以免产生耐药性。

2 组织滴虫病

主要表现:该病又叫鸡黑头病或盲肠肝炎,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下痢,排黄色或淡绿色或血样粪便,因血液循环障碍,冠及肉髯发绀,故称为“黑头病”。盲肠似香肠样,肠内多发生双侧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内容物呈坚硬的圆状结构,中心是黑红色的凝固血块,外面包裹着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渗出物和坏死物质。肝表面形成绿色纽扣状凹陷坏死灶,肝体积增大,边缘稍隆起,构成组织滴虫的特征性病变。

防治:平时做好鸡群的卫生和管理工作,定期给鸡驱线虫,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治疗可用0.04%痢特灵拌料,并加入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3 吸虫病

主要表现:产畸形蛋或产蛋减少,蛋壳软而薄,从肛门常流出卵壳碎片或类似石灰质,蛋白样液体,腹部膨大,泄殖腔突出,肛门边缘潮红,被毛污秽或脱落,输卵管粘膜充血,在管壁上可找到虫体,有时会发生腹膜炎。

防治:每年春末、夏初时防虫,防止禽类吞食蜻蜓及其幼虫,发病后用左旋咪唑按100mg/kg·bw口服;吡喹酮:可用60mg/kg·bw口服,每天一次,连用2天。

4 绦虫病

主要表现:病鸡轻度感染时,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当严重感染时,首先发生消化障碍,食欲降低,口渴,体况下降,产蛋量下降,消瘦和贫血、拉稀、血便等症状,禽粪里可能有大量小米粒样白色的长方形绦虫节片,小肠内有虫体,重病鸡两脚瘫痪并发展到头、颈扭曲,运动失调,最后衰竭死亡。成年鸡表现产蛋减少或停止。剖检可发现肠道内有大量虫体,鸡体消瘦,肠黏膜增厚,肠腔内有粘液,伴有恶臭,肠黏膜表面有出血点,有时可见大量虫体寄生导致肠阻塞。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的抗病力,保证饲料中有充足的动物蛋白、维生素,定期进行消毒,及时消除粪便。每年定期进行1~2次预防性驱虫,可用左旋咪唑按20~30mg/kg·bw内服,或用吡喹酮按10~20mg/kg·bw内服。

5 线虫病

主要表现:本病以鸭丝虫病为主,症状以雌虫寄生于鸭的皮下结缔组织,形成瘤样肿胀为主要特征。局部寄生性赘瘤,以腭下为最多,其次分布于两后肢,在眼部、颈、嗉部、翅基和泄殖腔周围等处也有发现。

治疗:75%酒精溶液于病灶注射1~3mL,2%左旋咪唑于颌下病灶按0.3~0.5mL剂量注射,于后肢按0.1~0.3mL注射;注射丙硫咪唑药物或左旋咪唑按100mg/kg·bw,一次口服。

6 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贫血,鸡冠和肉髯苍白,食欲下降,拉绿色稀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产蛋下降,幼鸡死亡率为 20%~80%,成年鸡死亡率低,剖检病鸡鸡肉苍白,血液稀薄,肝脏明显肿大,质脆易碎,在皮下、脂肪、内脏可见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结节或小血肿突出于表面。

防治:保持饲养环境卫生,定期喷洒驱虫药,发现病鸡及隐性感染的鸡,要及时挑出,隔离治疗,以防本病传播。■

猜你喜欢
卵囊禽类左旋
左旋的柳
腰斑宝螺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球虫免疫成功要点
左旋的柳
仔猪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