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2017-01-27 17:57卢新华
法制博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守法依法治国公民

卢新华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卢新华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培育公民法治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较为淡薄。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应加快法治建设进程、加强普法宣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提高法律的权威性、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公民;法治意识;法治国家;法治文化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然而,由于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文化教育等原因,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较为淡薄,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很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培育公民法治意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公民法治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被写入宪法,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总体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培养大批的法律专门人才,还需要不断培育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因为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2]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二)培育公民法治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它要求用法律约束市场主体、用法律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用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要求政府在法律框架下调控国民经济运行。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得到健康发展。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欺行霸市、唯利是图、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消极现象,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经济运行的各项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自觉依法经营。

(三)培育公民法治意识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前提、重要保障和内生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道德为支撑,以法治精神、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为重点,以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为理念,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人们对法律的敬畏之心。”[3]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信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二、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人治思维”根深蒂固

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上长期存在着“人治”传统,君主专制,皇权高于一切,治理国家不是依靠法律,而是依靠“好皇帝”与“清官”的榜样示范、以身作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人治思维”依然根深蒂固。一些领导干部长官意志严重,目无法纪、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犯法、徇私枉法。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频繁越级上访,认为只要上级领导重视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二)规则意识淡薄

全民守法指的是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法治社会是规则社会、有序社会,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社会最核心的环节、最关键的要素。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法律运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有法不依,民众忽视规则、轻视规则、不守规则,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违法现象,例如占道经营、闯红灯、私搭乱建、医闹、制假造假、违法排污等。

(三)法律信仰缺失

法律信仰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形成的对法律的认同、信服、尊崇、敬畏之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真诚信仰,法律实施的基础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尊法信法。然而,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不信仰法律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律没有敬畏之心,不信法律信鬼神,遇事找“风水大师”或是求神拜佛。不少群众“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遇事不是找律师,而是找关系、托熟人,靠请客送礼去办事。

(四)缺乏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法律是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履行法律义务才能实现法律权利,行使法律权利必须履行法律义务。在我国,部分社会成员缺乏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存在着不自觉履行法律义务、无限行使法律权利的现象,例如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频繁发生、网络谣言屡禁不止、失信被执行人赖账不还等。“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出现的各种乱象,如权力配置资源的腐败、环境污染、有毒添加剂在食品中被滥用等,都表明:这是一个义务观念缺位的社会。”[4]

三、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对策

(一)加快法治建设进程,提高法律的权威性

法律是规定权利与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只有全社会信仰法律,法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的权威,才能促使广大民众真正信仰法律、自觉遵守法律。首先,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实现良法之治。立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要不断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要广泛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立法要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开门立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民意;立法要与时俱进,要根据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新法,修改或废止旧法。其次,要严格执法,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厘清不同层级政府权责,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做到职权分明,有所为有所不为;执法人员必须克服“人治思维”,带头遵法守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公正文明执法;要加强执法监督,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将权力装在制度的笼子里。最后,公正司法,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选拔录用司法人员,完善对司法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司法人员的专业素质;要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完善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制度机制,克服司法行政化和地方化倾向;要加强和完善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破解执行难,提升司法权威。

(二)加强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必须让全民知法、懂法。知法、懂法是全民信法、自觉守法的基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注重法治教育的层次性、系统性、连续性、稳定性,要加强制度设计、教材编写、师资培训、资金投入,使法治教育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要把规则教育置于知识教育之上,引导孩子们懂规矩、守规则。中学阶段,应开设系统的法治知识课程,让中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形成自觉遵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大学阶段,要开设法治教育公共必修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向大学生传授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育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首先,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是提升全民法治意识的关键。中国素来有“民以吏为师”的传统,领导干部倘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就难以树立法律在全社会的权威。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要制度化、规范化,要把学习法律知识列为党校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应定期邀请法学专家为领导干部做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其次,普法宣传要接地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组建由法官、律师、检察官组成的法治文化宣讲团,定期到高校、企业、城市社区、农村开展普法宣传;组织基层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志愿者深入基层,及时了解群众的法治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有效法治服务。再次,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不断提升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广泛利用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型载体,传播法律知识、剖析典型案例、弘扬法治精神。还要定期举办以法治教育为主题的艺术节、文化节活动,通过影视、戏曲、动漫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最后,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健全公民和社会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综合运用多种奖惩手段,形成扬善抑恶的制度机制和社会环境,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1).

[2]高继祥,刘书怀.全面依法治国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N].光明日报,2015-07-12(07).

[3]王成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J].前线,2015(2).

[4]张恒山.义务乃人类文明维系之根[N].光明日报,2017-03-16(13).

D920.0

A

2095-4379-(2017)31-0098-02

卢新华(1966-),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守法依法治国公民
论公民美育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
十二公民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