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一曲传世之绝唱

2017-01-28 15:05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唢呐技艺

贺 韬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30000)

《百鸟朝凤》:一曲传世之绝唱

贺 韬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30000)

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以传承传中国统文化为切入点,将新老两代唢呐艺人焦三爷和游天鸣设置为主要人物,通过他们对于唢呐的发自肺腑的喜爱和处境艰难的传承,来展现了唢呐艺术在面临着传承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困境,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了传统文化市场萎靡的现实问题,留给了观众关乎与文化,关乎于传承,关乎于时代的哲思。

《百鸟朝凤》;传统文化;坚守;信念

一、《百鸟朝凤》的民俗主题

作为文艺片而言,不以炫目的特技来吸引眼球,不以夸张的故事情节作为噱头,不以纯粹的商业盈利为目的,而是多将主题的选取聚焦在对于生命,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思考之上,将深刻的文化内涵得以诉诸,将沉重的情感得以表达,将真实的现实得以揭露。吴天明导演的 《百鸟朝凤》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影片,影片内外波折重重。内容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命运的思考,再现了传统文化及价值在现代人心浮躁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尴尬处境。影片留给时代的质问,也迫使每一个观者进行思考和判断。

《百鸟朝凤》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质朴的故事,整部电影没有浮夸的表演,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对于老一代民俗文化走向衰败的呈现。影片以白描式的语言讲述了在无双镇祖先代代相传的唢呐技艺,由焦三爷和他的焦家班传承下来,与此同时焦三爷也深受相亲邻里的敬仰。眼看着焦三爷年纪一天天老去,徒弟天鸣得到师傅的真传技艺,学会了《百鸟朝凤》,成为了新一代唢呐技艺的接班人,也成了全家人的骄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革,传统的唢呐技艺受到了时代的碾压,西方流行音乐的兴起使得这种传统技艺逐渐没有了市场,同行师兄的转行和离开,带给了唢呐艺人之于传承的巨大困惑和思考。

无疑来讲选取民俗作为电影的主题,就把影片的文艺气彰显到了极致,面对现今浮华的社会风气,人们追求新颖、博眼球的文化方式和生活方式,《百鸟朝凤》一方面是在向世人展现精湛的唢呐技艺,另一方面就是在试图唤醒人们内心里最为本真和质朴的另一个自我。面对外界的挑战、新奇,到底是该去迎合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信念坚持,我们在焦三爷身上,在天鸣身上似乎都找到了答案,他们作为民俗的传承者,作为一个对于有信仰的人,他们是值得被记住,值得敬仰的。

二、典型的人物设置,彰显传承本意

《百鸟朝凤》影片中人物的形象塑造极为鲜明,也将传承的本意得以绵延。电影的故事主要是围绕焦三爷和徒弟天鸣展开的,这两位都有着一个相同的身份,唢呐技艺的传承者,但是二人在作为一名唢呐匠而言,人生命运却大不相同。

性格倔强的焦三爷,所代表的是传统的伦理纲常的维护者,对于曲目“百鸟朝凤”他有着极致的喜爱,对于唢呐技艺他用心在守护。焦三爷从外表上看来,整天身着黑白马褂,手里拿着一袋旱烟,紧绷的面部给人距离感,但是只要拿起唢呐的那一刻,就能看到他泛光的眼神,在教徒弟学习技艺之时,虽然几近严苛但是却心怀暖意。对于焦三爷而言,吹唢呐不单单只是养家糊口的方式,也是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焦三爷也用其一生的行动力向世人证明,也向自己证明“吹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从焦三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唢呐这门技艺的灵魂,看到了最为一名唢呐艺人的骄傲,看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真坚守。

老实善良的天鸣,所代表的是传统技艺的继承者,在他身上肩负着把唢呐技艺流传下去的使命,但是在天鸣身上也看到了时代为这个继承者所带来的犹疑和彷徨。相比较于焦三爷对于唢呐的钟情和坚守,天鸣多少也展露出了一些举棋不定之态。最初选择学习唢呐,是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在父亲看来能够成为唢呐匠甚至能学习吹“百鸟朝凤”是一件光耀门楣之事。而天鸣在学习唢呐的过程中逐渐喜爱上它,但是这不禁也掺杂着些许的无奈,对于命运自己无法选择,对于现实仍有彷徨。随着时代的变迁,唢呐变得不那么吃香,很多曾经的旧识都放弃了吹唢呐也让天鸣另选出路时,天鸣却只有一个信念要坚守着唢呐技艺,因为他对师父发过誓,一定会守护唢呐文化。从天鸣的身上体现了他对于师傅的深情和发扬唢呐文化的重任,但也在无形中包含了人物命运的些许的无可奈何。

三、百鸟朝凤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百鸟朝凤》这首曲目 在电影里多次的出现,它不仅代表的是唢呐技艺中之最的曲目,同时在电影中也是一种神圣的符号化的象征。自古在中国,“凤”就象征着唯美、高贵,而电影《百鸟朝凤》之所以选取这个为片名,也在无形之中暗示了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和赞扬。

在影片之中,唢呐曲《百鸟朝凤》作为一条线索在剧中出现了七次,进行了多角度的渲染和阐释,导演试图通过唢呐艺术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来体现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也多方位的诠释了传统文化在现实世界中的传承,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起初在介绍“百鸟朝凤”时,是在唢呐班去无双镇红白喜事演奏时,电影再次提及了什么叫做四台和八台,更是略带神秘的讲述了比八台更高规格的是“百鸟朝凤”,这无疑来讲是对唢呐文化的普及同时将“百鸟朝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接着谈论“百鸟朝凤”是在金庄村长的葬礼上,金家人恳求鸣奏一曲,但是焦三爷却没有答应,显然在此印证了“百鸟朝凤”是对德行最高规格的要求。最后在影片的尾声,焦三爷去世了天鸣在师傅的坟前独奏“百鸟朝凤”讲故事得以高调的收尾,加之回忆与师傅的生活点滴,完成了新老两代艺人的传承仪式。

四、结语

《百鸟朝凤》让传统文化的坚守在时代的洪流中显得弥足珍贵,将唢呐技艺的兴衰以悠远的曲调展现在世人眼前。

[1]杨燕迪.唢呐班及其代表的乡村秩序困境是留给时代的质问——影片《百鸟朝凤》观后 [M].文汇报,2016年5月第一版.

[2]常雄飞.百鸟朝凤——大师的绝唱与无奈[N].四川日报,2016-05-13( 016).

[3]史新刚.浅谈唢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J].黄河之声,2014(10):86-87.

[4]刘书亮.中国电影意境论[M]. 北京:北京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116—119.

贺韬(1991-),女,汉族,湖北省十堰市人,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创作。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唢呐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唢呐手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又听唢呐
唢呐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