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用『匠心』暖『人心』
——泸州日报社暖新闻报道实践与探索

2017-01-28 02:01陈易君泸州日报社四川泸州646000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打工族仁心新闻奖

□陈易君(泸州日报社,四川 泸州 646000)

暖新闻:用『匠心』暖『人心』
——泸州日报社暖新闻报道实践与探索

□陈易君(泸州日报社,四川 泸州 646000)

传播正能量的暖新闻,是媒体的“标配”,也是其着力打造的品牌栏目。然而,如何推出真正有温度、有品位的暖新闻,感动社会暖人心呢?四川泸州日报社在暖新闻探索与实践中,用“匠心”、“真情”、“温度”等暖“人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四川新闻奖评选中,泸州日报社暖新闻作品年年都获奖。

暖新闻是“走”出来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用“匠心”暖“人心”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这句“行话”依然是制胜法宝。面对暖新闻标签化、快餐化的趋势,媒体人要保持定力,心怀工匠精神,切实践行“走转改”,才能收获有温度、有品位的暖新闻。

暖新闻《生命之竹傲立丹山》,其主人公的事迹感动“天府之国”。在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杜晓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泸州日报社年轻女记者的《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名记者第一次收集长达104页的采访素材,第一次对一个人的采访求证了50多位受访者;第一次深夜整理采访笔记近1.5万字;第一次“抠”住村民从大陡坡悬壁上凿出的“手趴窝”爬大尖山;第一次从泸州远赴千里之外的甘孜州乡城县面对高原气候……太多的第一次集结在这次采访中,汇集成一场难忘的采访经历,叠加出一次又一次的感动,暖新闻主人公在记者心中有了色彩——“好几次,感触的细节让我内心酸楚,一双双会流泪的眼睛让我看到一颗透明的心。我不停地反问为什么是追忆式的报道,‘为什么不早点发现这个人物的故事,让我与之有对话的机会?’”。记者先感动,其写出的暖新闻也才感动了读者。

既要善于发现“故事暖新闻”,还要讲好“暖新闻故事”,用“真情”暖“人心”

日常生活中,不缺少“故事暖新闻”,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暖新闻”,是记者讲好“暖新闻故事”的前提,也是记者应该练就的“童子功”。而有温度的暖新闻,是需要在捕捉“暖新闻故事”和讲好“暖新闻故事”上下功夫,用真情实意才能暖“人心”。

有故事的记者,才能讲好故事。泸州日报社鼓励记者践行“三贴近”,行走在田间地头、社区小巷,奔走在抗灾救灾、医疗急救等第一线,争做一名有故事的记者。暖新闻《一个女童的病情引起一座城市的爱心力量健康城市 爱的力量》(四川新闻奖一等奖),记者从不幸与幸运对比入手讲述暖新闻故事——生活在贫困家庭的莎莎是不幸的,自幼父死、母离,跟着年迈的奶奶长到6岁,又身患先天性心脏病;莎莎又是幸运的,从自幼生活的长岭村,到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她的周围都聚集着一群爱心人士,把关心她、照顾她的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汇聚成爱的力量,既让莎莎体验到了酒城的大爱,也温暖着泸州人的心,构筑起了泸州这座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城市的脊梁,彰显了健康城市的内涵——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健康,更有爱心和担当。

以民生情怀和平视视角,聚焦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疼点,用“温度”暖“人心”

记者要善于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以民生情怀和平视视角,聚焦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痛点,才能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暖新闻,与读者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连接。

《“城里的月光”温暖心房——重访江阳区“打工族之家”》,是获得四川新闻奖二等奖的一篇暖新闻。2年前,记者在枇杷沟散步,无意中发现了“打工族之家”,深入采访并写出了暖新闻《蜗居暖人心》,报道了一对夫妇在城区办起“打工族之家”,专门为打工人员设置了价格低廉的单间出租房,让进城打工者有了家的感觉。2年后,记者的民生情怀,让其牵挂于心,又写出了这篇暖新闻,通过“打工者共同的‘家’”、“房东的好让她眼睛湿润”、“何时让打工族洗上淋浴?”、“担心‘打工族之家’被拆”4个细节,彰显“城里的月光”让进城打工者有了“温暖心房”。《三句话 三个故事 三颗仁心》,也是获得四川新闻奖二等奖的一篇暖新闻。医患关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痛点——2013年10月,是不平静的,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在短短10天里,全国共发生6起患者伤医时间;10月也是温馨的,在泸医附院采访,记者捕捉到三个寻常而又感人的医患故事,汇聚成“三句话三个故事三颗仁心”。

让“暖评”成主角,讲暖新闻“言未尽”的话,用评论的“海拔”暖“人心”

新闻要用事实来描述事实,暖新闻也概莫能外。记者、编辑要有主动意识,将一些暖新闻“言未尽”的话,用“暖评”讲出来,提升暖新闻的高度、厚度。如,《三句话三个故事三颗仁心》之“暖评”——“三句话演绎出三个故事,三故事诠释出三颗仁心:哄着盲眼老婆婆做手术,却瞒着老人支付了一半医疗费用的医生,她说‘老人信任我,我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应该的事’;给病人打去‘包医好’的电话,蕴藏的是医生的勇气和担当;爱心涌动的教授、博士……彰显的都是医生的良心、善心。医者仁心,他们需要的是信任、理解。让我们用心托起善良、托起信任,构筑和谐医患关系。”“暖评”字数不多,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之效。

用通俗的群众语言,讲述暖新闻故事,用“亲和”暖“人心”

暖新闻要有感染力,就要在表达上创新,少讲“官话”,多用通俗的群众语言,把故事讲的有个性、有人情味儿,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读来有亲切感。如,《“城里的月光”温暖新房》中“房东的好让她眼睛湿润”、《三句话 三个故事 三颗仁心》中“牟医生,我看到你了,好漂亮!”。

既下“毛毛雨”还下“及时雨”,融合播报,用“暖城”暖“人心”

暖新闻要常态化,像“毛毛雨”润物细无声,用时间换空间,久久为功形成“暖城”的正能量,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难以奏效的。泸州日报社在暖新闻实践中,发挥“中央厨房”优势,在两报一网和新媒体均设置了暖新闻专栏、专题,先端后网再报,常态全媒体融合播报暖新闻,传递酒城正能量。

暖新闻要专题化,像“及时雨”下个透,汇聚起暖新闻的磅礴力量。“猴子掰包谷”的故事,家喻户晓。做暖新闻,就不应当像“猴子”那样。泸州日报社在暖新闻实践中,注意创新策划,将常态“碎片”式暖新闻进行盘点梳理,资源再用专题强势推出,延伸暖新闻的影响力。如策划推出的“故事解读2016·感动

温暖泸州 和谐酒城”、“故事解读2016·面孔 出彩泸州人点赞正能量”等系列专题暖新闻报道,让泸州成为了一座“暖城”。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打工族仁心新闻奖
“打工人”实录
中国少年仁心大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医者仁心”
瑞士跨国打工族人数破新高
烈火仁心
农村“打工族”留守子女的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