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物语(散文诗组章)

2017-01-28 03:05李晓妮
陶山 2017年3期
关键词:馆陶物语石磨

◎李晓妮

馆陶物语(散文诗组章)

◎李晓妮

黑陶

你黑如漆、明如镜。

你躯体的红胶泥,来自黄河中上游。你选择祖传的窑火,熔化了千年的疼痛,脱胎换骨,然后变黑,成为黑色之王,屹立在卫运河畔。

你用漆黑和世界交流。用黑记录自己的光阴,放射万千质子的光芒。

月光融入你的黑,不跳舞,也不唱歌。

你用黑色扫描上古和今夕,丈量当下和将来的距离。

黑到了极致,生命就潇洒到了极致。

夜幕中,甲骨文和馆陶一起赶路,在黑的躯体上凿出阳光,雕刻出黑陶文化的圆润。

我十指合心,唯有膜拜。

粮画

天地之间,你像一个欢天喜地的小孩。

天边,你翻滚小麦,用波浪的方式连接我和你。

民以食为天,你就是天,你把粮食一一喊回粮仓,然后组成各种图案,构成画魂。

你和世界都是圆的,堆圆的麦垛,冒着热气,像蒸好的馒头,喂养着粮画小镇。

你把粮画刻进了生命的脉络。春天,分泌出永恒的喷香。

粮食的城堡,苞谷,小麦,大豆,红彤彤的高粱,世界上所有的粮食在赶集。演绎出美丽乡村的故事。

画中,阴阳吻合的天幕,熟透的月亮参透了生命的真谛。

此刻,我是安静的,像月光下的春柳,轻轻握住,这流动的美。

好想和你一起栽种1927年的麦子,把诗歌装进24K黄金酒,醉弯了中原的腰。

石磨

到北方,学习成为一块没有棱角的石头。

像是馆陶先民勤劳的双手,在石头中雕刻出善的牙齿。

几乎所有的记忆和粮食有关。抽象和具象结合到了一体。

一圈圈转动,转出小麦的洁白,磨出了阳光、云朵和细雨。

一圈圈转动,转出冬天的含蓄,春天的灿烂,夏天的结实,秋天的饱满。

我必须和石磨学会转动,吸吮粮食的芬芳。

学会把村子的天和地咬合在一起,将粗犷打磨成为细腻。

石磨老了,刻在石磨上的磨牙,如同村庄掌纹,被风雨侵蚀,但魂魄不散。

石磨被摆放在乡愁街边,成为乡愁街的一道风景。

于是,乡愁每天都是一场淅淅沥沥的雨。

我在乡愁街行走,不说一句话。

老屋

终于看到了雁翼先生的老屋。

土粒子和土粒子结合成的房子。来自于黄土的深层,带着诗歌的温暖和文气。

岁月的胡须,在诗歌里重组厚重。

老屋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卫运河大洪水的摧残,至今还坚挺地屹立着,成为历史的记忆。

土屋褶皱的嘴唇里,青砖已是残缺的牙齿。

两棵老掉牙的向日葵,伸长脖子,举起土屋后的太阳。

向日葵籽做我们的宣纸,风作我们的画笔,铭记大院那只门轴,像向日葵转动。转向东是阳光,转向西是雨雾。

黄瓜

我爬山涉水,从南方跟着一种蔬菜来到了馆陶。

你身穿绿色,头簪黄花。待嫁的黄瓜姑娘,守着黄瓜园,守着自己的闺房,即使冬天,也不凋落。

黄瓜一天天亮丽,蓬勃向上,勾勒出鸟语和春色,攀升,叩开四月的绿。

从此,绿色驻扎北土,浑厚的黄土里有了绿的鲜活。黄瓜与黄土在一个方程式里相互喂养,1+1=无限。

给诗人一个为泥土承接风雨的站姿,心必系着泥土。

有了黄瓜,北方有了江南的娟秀。

梦挂在黄瓜棚上,在一缕清香中荡起秋千。

羊与花

在这个春天,与一群羊和一丛丛花相遇。

仿佛很久远,也仿佛就在眼前。我走进羊洋花木小镇,感知你的童话世界。

羊的身上有土,开满了花。羊不吃草,只吃花。

大自然的物语,这不会是乍现的虚幻吧?

羊的种族不同,花的曲调也不同。剪影里,羊如花,花像羊。花与羊成了合法的情人。

在夕阳的尽头,我嗅着一株株油菜花,攫取一缕缕抒情。

童话的开头种植在卫运河边,轻轻沉入岁月的永恒。

起点和终点,都有羊和花呼吸的节拍,悠扬婉转……

我们仿佛在天空放羊。我们在云朵上种上一些彩色的名字,花香溢出来。每一朵都是羊的一部分。即使天各一方,亦能心脉相承。

李晓妮,笔名“幽谷幽兰”,汉族,出生于1963年2月,英语本科毕业,贵州省特级教师。现代诗、散文诗和诗评等作品发表在《诗选刊》《绿风》等刊物,入选《中国诗歌精选300首》《2016中国年度好诗三百首》等诗歌选本。多次参加全国诗歌和散文大奖赛,并获奖。主编出版有文学作品集《诗噙着梦在飞》和《倾听特美的声音》。个人散文诗集《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

猜你喜欢
馆陶物语石磨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冬日物语
萌虫物语
星月物语系列
春天的省会是馆陶
我只想去馆陶吹吹风
在 馆 陶
馆陶四月
推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