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以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拉萨谣》为例

2017-01-28 03:30张源元
北方音乐 2017年2期
关键词:拉萨藏族旋律

张源元 何 玉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舞蹈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以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拉萨谣》为例

张源元 何 玉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材共八个单元,笔者选取一单元“西部风情”中的第一课《拉萨谣》为例,分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舞蹈元素的重要作用。通过在课堂中渗透舞蹈元素进行对歌曲《拉萨谣》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风格的学习。让学生直观明了地了解和感受藏族音乐。

舞蹈;音乐课堂教学;旋律性;节奏性;风格性

一、《拉萨谣》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点

(一)《拉萨谣》的创作背景

何训田,著名作曲家,音乐新语言开创者。1981年创立“三时说”和“音乐维度论”,1982年创立“RD作曲法”(是中国当代第一部作曲法),1995年开创了国际唱片史上在全球发行第一张中文唱片的历史。取材于西藏文化并带有一丝神秘色彩的专辑《央金玛》中的《拉萨谣》在香港回归中国后的第三天在美国MTV电视网和全球81个国家和地区同一天首播。全世界数千家新闻媒体和学术刊物评论了他的作品、作曲技法和创作思想。他的理论和作品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无法在西方文献中找到蓝本”、“最具个性的中国作曲家”。“他的音乐出现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音乐学派”,纽约时报称他“帮助中国人实现了让其音乐走向世界的理想”。传略被编入《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

(二)《拉萨谣》的艺术特点

《拉萨谣》是一首歌颂家乡的歌曲,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歌曲当中唱到的青稞酒、酥油灯、阿姐鼓都是藏族地区人民的日常所需,源于生活,最终被提炼加工成富有浓厚家乡风土人情的歌曲,深深表达出作曲家对拉萨的热爱之情。《拉萨谣》采取民歌音调为素材,虽然音乐素材简单,但音乐中却蕴涵着深厚的感情。歌曲采用羽调式,第一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乐句的旋律采用音阶式的级进发展方式,有低有高,然后采用下行回转,呈波浪式进行。音乐委婉动听,寄托着无限的深情。下乐句是上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一小节的音高提高了五度,把情绪进一步推进,后三小节发生变化。虽然音乐素材简单又重复多次,但由于民族风格鲜明,并没使人感到絮叨厌烦,反而特色更加突出,使人难以忘记。

二、藏族舞蹈元素

(一)舞蹈元素

舞蹈元素可以认为是组成不同种类风格舞蹈的动作或是动作短句。不同的舞蹈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体态律动各不相同,组成舞蹈最基本的元素也就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例如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典型反映出其八大基本动律元素,即:提、沉、冲、靠、含腆、横移、旁提。舞蹈元素放在某一类舞蹈里面,就是单一的某一动作、手势、脚位等,它是组成整个舞蹈最基本的单位。

(二)藏族舞蹈元素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康藏高原)、青海以及云南滇西北、甘肃甘南等地区。藏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它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族人民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颤”、“开”、“顺”、“左”、“绕”是各种不同藏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果谐、踢踏等。

三、舞蹈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渗透

藏族民歌通常为歌舞一体,具有可诵、可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这种原本歌舞一体的特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指导方向,在《拉萨谣》课堂教学中,把握其旋律、节奏及特有的风格性,重视同类(藏族)舞蹈元素的渗透,丰富并发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旋律、节奏性

旋律是音乐的首要要素,通常指经过艺术构思后若干乐音形成的有组织、节奏的序列。当我们在听歌曲时,内心会感受到歌曲的情感,悠美、安静、悲伤等的感受,都是由歌曲的旋律、节奏快慢决定的。《拉萨谣》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1=D,4/4,要求中速深情地演唱。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相对应的藏族舞蹈元素,如加入脚步“三步一撩”四拍一动,手做双起手到水平位置四拍一动,结合4/4的节奏更能表现出音乐的优美。又如加入脚做“刚达”手虎口扶胯,按4/4拍的节奏划分,一直在“颤”的状态下,脚跟节奏在遇强拍时做一次“刚达”,这样能更直接地使学生掌握整个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

(二)风格性

《拉萨谣》的歌词由汉语、藏语、梵语(古老的文学语言和宗教语言)、何语(何训田自创的语音)组成。此四种语言没有主次之分,按照歌曲的需要处于各自的位置,起到不同的作用。歌词中梵语主要以宗教语言也就是咒语的形式出现,何语在何训田歌词中与其他三种语言占相同比重的位置,重复出现“依呀”、“呀拉所来依拉来拉依萨”等,这是藏语专用语气助词。

歌曲主要通过旋律节奏填词来影响其风格,若能渗透藏族舞蹈元素,把藏族舞蹈中的某一动作或是某一舞句配合歌曲在教学中运用,这样更能直接表现其风格性特征,便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演唱该歌曲。藏族舞蹈的发展,其风格特征受历史发展的影响,舞蹈动作最基本体态是略前倾微含胸下巴微收。体态的根源,主要是受自然原因高海拔的高原气候影响及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之后藏族舞蹈的体态明显是后背往后靠,上身稍微仰起,下巴微抬起,这种体态在舞蹈作品《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中多次出现。我们在《拉萨谣》课堂教学中若是加入这类体态上仰的藏族舞蹈动作,如:脚下做颤膝,一拍一动,手部动作做一拍一动左右依次向外甩手。这种具有积极向上热情风格的舞蹈动作,符合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心理,也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多了趣味性,加深了学生对藏族歌曲《拉萨谣》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舞蹈动作的学习,静动结合对歌曲的风格性会更加了解,更高质量完成对歌曲的学习。

[1]么海玲.音乐课中歌曲教学的分析[J].小学时代(教师),200(6).

[2]侯英华.雪域高原的藏族舞蹈[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7).

[3]杨秀.何训田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

张源元(1993—),女,四川乐山人,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拉萨藏族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拉萨舰,入列
第三届藏戏传承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拉萨姑娘美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