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轨迹

2017-01-28 19:30朱崇山
岭南文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加工区经济特区文集

朱崇山

方苞同志是我的老领导、老朋友。我们居屋相近,一条小街,一个拐角,鸡犬相闻。他生性善良,忠厚坦荡,克己为人,理政勤奋,人缘深厚,德高望重。每回下农村家访,干部村人倒履出迎,一杯清茶,倾诉心事,情深意切,久久难忘,感受着人世间最纯真的幸福感。

近日,他给我看《方苞文集》的样书,沉甸甸的一大叠。这是一部具有文献价值的大作,堪称一部史书。书分三卷,六部分,146篇文章,约140万字,烘托出方苞辛劳干净的一生经历,心灵的轨迹,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典型。他一生四分之一时日在特区工作,经历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的创建,鞠躬尽瘁。因此,文集里改革开放的分量很重,引人注目。

1974年1月,方苞上任宝安县委书记。领导要求:生产搞上去,偷渡降下来。这是宝安的“死穴”。当时,要平息逃港现象难于上青天。他不避险阻,迎刃而上。用了两个月,深入边防调查研究,发现两地农民经济收入的差距达1:30。我们落后了。他甘冒风险如实地向省委书记习仲勋汇报。习书记听后认同,催生了改革开放。到1980年,生产稳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逃港平息。

谈起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方苞说了三句话:三个文件,四个结合,解决四个关系,言简意赅。三个文件是:1979年《关于发展边防经济的若干规定》;1980年《深圳农村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若干规定》;1981年《关于恢复宝安县建制几项改革措施》。内容是放宽政策,开放边境贸易,引进外资,搞活市场。这三个文件的实质是“政府加市场”的政策模式,导入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一旦与政府相结合,就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发展生产力,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催生了经济体制的转型,调整了生产结构,大力冲破了外贸、价格、营销、流通的垄断,体现出改革开放的大突破,闯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道路。

三个文件的诞生不容易。经由方苞他们调查研究,写成文件之后,再由方苞亲自上门,逐一征求常委意见,沟通交流,才一致通过。

四个结合说的是,外国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中央精神与群众意见相结合、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国家利益与百姓利益相结合,体现了特区的开放性质和能量。四个结合显示了三个政策亮点,特区的规模、外引内联、特区内外结合。这是超越世界自由加工区的突破、创举,意义非凡。

目前,世界自由加工区有900多个,纷繁多彩。最早的加工区是1574年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雷格亨自由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催生了许多的加工区,美国每个州都设有,亚洲发展占有三分之二,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也率先建立自由加工区。近五百年间,这些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名目繁多,但都是沿袭传统惯例,封闭、小型、孤居、小打小闹。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崇尚自由竞争、相互排斥、相互孤立的必然。中国经济特区的出现才开始打破这一古旧的传统。

起初,给深圳提供的特区模式是斯里兰卡的一个加工区,面积5.7平方公里。消息下达,宝安干部一片哗然。这么一点地方,一下子铺开满了,又要划一个新区,多麻烦呢!怎么办?干脆把整个宝安县划为特区,放开手脚。当年的豪言壮语,没想到竟在今日得到回应。历史是公正的。经讨论,市委同意、上级批准方苞的建议,沿着梧桐山、麒麟山山势,划出一块地方,方便二线管理作为经济特区。这就是当时深圳经济特区规模327.5平方公里的由来。定位是根本,大特区创出了大格局,这非常重要。

外引内联冲破废弃了自由加工区的封闭模式,提高了特区的辐射能力,促进了内外交流,拓宽了特区的规模空间,内外共营共享,接地气,使经济特区更蓬勃发展。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四个关系那就迎刃而解了,解决处理好经济特区内外关系、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政策开放与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几个方面组合成经济特区创建的架构,是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而“政府加市场”是启动工程的钥匙。

方苞到省后,主管教育工作。短短的两年,教育改革取得了成就。他在工作中循循善诱,开诚交流,共同上进,营造了一种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创新的民主氛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夏季,学校停课,学生思想混乱,他冒着风浪坚持和学生对话沟通、释疑。这场风波平息后,又组织师生代表分批深入农村,到东莞、宝安等地调查研究,找寻出自己的答案,自我反省,坚持了四年。他亲自和17批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的师生座谈对话。这是当时全国少见的理性举动。退休以后,他用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方法,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思想教育与技术培训并重,让未能读上高中的孩子们也能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村青年,在社会上好好地创业立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读着读着,我不禁又回想起一件痛心事。1996年,省人大常委会在肇庆召开有关依法治省的会议,工作报告稿中突然不提人大三项监督。三项监督特别是“个案监督”,几年来执行成效显著,群众拥护,竟莫名其妙不讲了。这对方苞打击沉重。当晚急得脑出血,昏迷床上。幸得秘书陈仲球及时送院抢救,才幸免于难。要实行法治何其难!今日以法治国,反腐倡廉,建立了民主监督制度,居功至伟,真是大快人心。方苞也可以放下这块心病了。

方苞一生极重实践,重调查研究。这是他工作取胜的法宝。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寻求真理的总结。文集正是他一生调查研究的结晶。

掩卷之余,我却又感到遗憾,感觉文集中缺了点什么。在方苞退休之后,却碰上了“违建”这个难题,怨声不断。他拖着中风后的病体,不辞艰辛,深入民间采访调查,弄清了这“灾难”的真相。用了整整四年,写了三个调查报告,查清了“违建”的来龙去脉,提出了尊重历史、疏导解决的建议。然而都石沉大海,无声无息。报载深圳违建达54万幢,是个“肿瘤”。原宝安县人口33万人,人均违建近两幢。他认为,其中不属于“违建”的占不少比例,错戴上违建帽子,又不愿摘帽子,可能会给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带来什么后果,人们很难预测。方苞如此忧国忧民,文集却未见只字,百思不解。这也许是方苞虚怀若谷,引人宽容吧!

文集塑造了一个讲真话,办实事,重调查研究,一心为民的好党员的丰满形象。

我感谢东莞市政协,出版了一部具有文献价值的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贡献。

(作者是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加工区经济特区文集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熊铁基文集》出版
金属加工区分层储能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临港新片区的法治期待
《郭汉城文集》简介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与科学文集
我国出口加工区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