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县万德村法治建设问题浅论*

2017-01-29 15:28李国藩马景玥
法制博览 2017年32期
关键词:法治农民法律

李国藩 马景玥 徐 爽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伊通县万德村法治建设问题浅论*

李国藩 马景玥 徐 爽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农村法治建设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的解决仅靠政府的推动和传统礼法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运用法律的手段,依靠国家的强制力去规范。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吉林省伊通县万德村的法治现状进行了侧重调查,针对万德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万德村法治建设必须全面贯彻法治原则,在加强农民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健全农村各项法律法规。

新农村;法治建设;伊通县

在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欠缺农村法治建设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曾于2016年赴吉林省伊通县万德村进行实地调研。万德村环境封闭、交通不便、观念保守、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法制观念欠缺,新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万德村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些取得的成果还是有限的,万德村法治环境法治框架并没有根本上形成和确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万德村的法治建设步伐必须提速跟上,只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

一、万德村法治建设现状

(一)法律法规逐步替代政策成为农村治理主导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总共制定了近30部涉农法律,国务院近80件涉农行政法规,农村治理做到了有法可依。万德村法治建设也在此大背景下稳步推进,法律手段逐步取代政策手段成为农村治理的新手段,农村各项事务逐步纳入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法治在农村各项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法治的保障下,万德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政治方面,法治保障了村民自治,保证了村民主体地位;经济方面,农民财产权、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有效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社会方面,农村稳定繁荣;文化教育卫生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医疗保险全村普及,守法明理诚信之风建设效果明显;生态文明方面,全村退耕还林稳步推进,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二、万德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建设物质基础薄弱,法治环境复杂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

移,这种转移是持续的、季节性的,造成了万德村居住人口季节性的变动,人口流动性极强,不利于加强对村庄人口的管理,加上家族势力的影响,使得万德村法治环境更加复杂。万德村单一的玉米种植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且近年来市场化改革使得玉米价格波动较大,经济的落后促使众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被调查涉及的各年龄段757人中,有68人外出打工,占比9%。

(二)立法不完善,现有法律不能适应发展需求

一些重要领域缺乏相关的立法,使得基层干部和村民有时候无法可依,已有的立法也存在可操作性差、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等问题。关于现阶段农村基层管理、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等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立法显得不足。

(三)农民法律素质低,法治观念淡薄

万德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民法律知识欠缺,法治意识淡薄。在调查问卷中,有一基础项是“您是否听说过合同法”,有72%的人没有听说过,村民知道的其他法律也就集中在婚姻法、宅基地法这两项。村民在面对一些大的纠纷时大多会去找邻居和村干部等解决,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人比例只有2%,必须要通过法庭解决时,也只有19%的人坚持法庭解决。村干部法制观念也很一般,只有37%的村民认为村干部法治观念优良且依法做事。

(四)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体制不健全,法制宣传教育欠缺

县乡人民政府管辖的司法局、司法所承担着农村的主要普法任务,大部分村没有类似于普法小组的法治宣教机构。农村人口分散,并且流动性大,也很难集中起来进行普法教育。存在着的普法教育大多是不定期进行的,而且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差。此次调研有数据显示,74%的村民在之前的生产生活中,没有遇到过或者只遇到过1到2次村里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村民对于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土地征用、种粮补贴、农民培训等实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接触少之又少。

三、加强万德村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法制建设筑牢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法治的完善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万德村要积极申请上级政府转移支付,优化种植业结构,改变玉米单一的种植结构,将特色林果业和高端养殖业结合,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交通先行,利用青山绿水资源合理发展旅游经济。万德村农民以玉米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8000元,而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才有好的物质基础,才能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才能有更强的法制意识、民主观念。

(二)加快农村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

立法机构要加强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立法,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保障农民权益的立法;加强培育新型农民的立法,要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具有责任感的新型农民;要加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立法。

(三)加大农村普法教育力度,增强农民法治意识

我国现阶段超过8亿人口是农民,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农村的法治建设进程,加大农村的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是农村法治建设的根本。农村普法教育要有针对性,基层乡镇政府要重点宣传《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婚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政府要将普法宣传教育纳入农村公共服务,各级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法律咨询服务,选择农民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农村普法宣传,增强农民法治观念,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

(四)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法律实施的监督

政府要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司法人员中开展深层次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干部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使其更自觉地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发挥基层法院的作用,提高基层法律调解员的素质。县级人大要加强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行政监督,切实监督下级行政执法质量;农民也要监督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行政,监督基层司法机构的司法公正性。

四、结语

农村法治建设这一课题无论是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都太大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的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村法治进程的推进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和政府的主导。

[1]邓庆国.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N].人民法院报,2017-06-04(005).

[2]刘晓善.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现状与根源探析[J].农业经济,2017(03):54-56.

[3]江璐.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传播与农村法治建设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4]杨灿.新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017年度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吉林市意禾田生态家庭农场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策划”。

D927

A

2095-4379-(2017)32-0067-02

李国藩(1995-),男,甘肃武威人,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15级农林经济管理本科生,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服务;马景玥(1997-),女,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15级农林经济管理本科生,研究方向:农业科技服务与培训;徐爽(199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15级农林经济管理本科生,研究方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农民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饸饹面“贷”富农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