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语言暴力现象的法律防治

2017-01-29 15:28刘亚天
法制博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后妈实名制法律法规

刘亚天

山东省茌平县第一中学,山东 茌平 252100

浅析互联网语言暴力现象的法律防治

刘亚天

山东省茌平县第一中学,山东 茌平 252100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无论是办公、学习,还是交友、联络,网络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隐秘性,网络也成为不良现象的“收纳箱”,成为宣泄负面情绪的主要场所。本文立足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其诱因,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合理的规制方案。

互联网语言暴力;法律;防治

一、互联网语言暴力概述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自由性的特点,人们通过网络交流,会出现说话不加约束、言语失当的现象,甚至故意散布谣言、讽刺谩骂、恶意攻击、人肉搜索,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语言暴力传统的语言暴力拥有更大的危害性,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生活,也污染了网络和社会的舆论环境。

二、互联网语言暴力的诱因

(一)当事人缺失理性

2016年,网络上流传一张小女孩口吐鲜血的照片,并配有“5岁女童惨遭后妈毒打至吐血”的文字解说。此照片一经流出,便触动了各位“正义”网友脆弱的神经,铺天盖地的谩骂与指责席卷而来。后来,此事件的女主角,所谓的“后妈”跪求媒体曝出真相:亲生女儿得了血友病,经常口吐鲜血,在医院救治期间,女儿发病时的状态无意间被人拍到,上传到网上。在大多数人眼里,“后妈”这个词带有感情色彩:心狠、恶毒、禽兽……一听到关于后妈的新闻,有些网友便不加判断,失去理智,盲从大多数人的观点,对当事人进行语言攻击。

(二)媒体传播失真严重

2015年,著名模特杨某某不堪忍受媒体莫名曝出自己“酗酒、出卖身体”的新闻以及网络“喷子”的毒舌,留下遗书后,于台中的家里自杀。杨某某的自杀,与不良媒体的不实报道有很大关系。有些新闻为了博取点击率,有些网站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有些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往往把未经核实的新闻上传到网上,或者故弄玄虚、弄虚作假,用假新闻、有害新闻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关于杨某某“出卖身体”的新闻报道,经调查证实是虚构的,最终导致她经受不住打击而自杀。因此,媒体的失真传播,是造成网络语言暴力的又一大诱因。

(三)管理者把关不严

管理者把关不严,是造成互联网语言暴力现象失控的另一因素。网络上的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一旦有爆炸性新闻传开,便很快被扩散到各个角落。尽管网络上设有网络警察,网站企业也配备网络管理员,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进行把关,但是把关的速度往往低于传播的速度,对网络管理制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国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缺少对侵权的明确标准和细则,没能给把关人员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三、拿起法律武器,抵制语言暴力

(一)完善法律责任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查究追责、有效规制语言暴力行为的前提。网络语言暴力的发生,不仅仅是言论主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编辑、网站、管理员的责任,不同环节有不同主体,应细化不同的责任人,明确责任的承担方式和后果,构建规制网络语言暴力的严格体系。首先应该明确通讯运营商的责任,对网民的管理担负起责任,实行直接或间接实名制,保障用户信息安全,防止用户信息的泄露。对于语言暴力的主体,即谩骂、人肉搜索、散布谣言影响他人精神健康和正常生活的主体,一经查明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查处,以免责任落空,责罚失衡。

(二)明确网络立法细则

网络语言暴力不只是施暴主体说几句“过分的话”这么简单,而是往往伴随着民事侵权行为,因此,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立法细则、规范法律主体行为至关重要。在网络传播立法中,应当明确规定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指“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等权益,凡是在网络上出现的语言与行为,一定要在法律允许之列。作为高中生,要学习法律知识,明确公民合法权益。例如在“人肉搜索”中,当事人的隐私被直接公布于众,失去理性的网民往往在无法辨别事实真伪的情况下对当事人进行语言攻击,立法应明确规定,这种行为实属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实行间接实名制

有效规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另一有效措施是实行网络“间接实名制”。网络实名制在我国已实施多年,互联网用户将网络中的虚拟身份和实际身份绑定,上传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给网络运营商并获得验证。这种网络直接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网络语言暴力的发生,但容易造成信息泄露,例如身份证号码被窃取后,被卖给其他网络服务商,银行卡中的存款被转移等等。为此,笔者认为,实施“间接实名制”,只需要网络ID绑定手机号码,即一个手机号对应一个实名,这样既不会暴露其他个人信息给网络运营商,又能起到对网络语言暴力的制约作用。

四、结论

作为公民,任何人都拥有使用互联网的权利,更有表达权和言论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说话能够随心所欲。通过网络,公然诽谤、谩骂他人,无端侵犯他人隐私权,对他人进行人肉搜索,这种言行是错误的,甚至是违反法律法规的。作为一名高中生,法律不仅仅出现在政治课本里,更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抵制语言暴力,从自身做起。

[1]苗国厚,谢霄男.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路径:依法办网、上网、管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9).

[2]胡圣方.群体性事件网络助燃作用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D920.4

A

2095-4379-(2017)32-0231-01

猜你喜欢
后妈实名制法律法规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后妈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A RECKONING FOR WEIBO? 实名制之后,微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