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初探*
——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

2017-01-30 01:06李璟瑶
黄河之声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海南课程体系

李璟瑶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海南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初探*
——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

李璟瑶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是为大学生提供艺术修养的一门美育教育同时也为艺术特长生与艺术爱好者提供良好的艺术平台。国家与地方均重视其发展与建设。它是特色学科人才培养的特殊途径,也是高校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创新机制。

少数民族艺术;课程体系;平台建设

公共艺术课程涵盖了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内容。公共艺术课程不仅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美育传播,启发学生对人间真、善、美的认知与共鸣,更多的是让学生把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的真情表露出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是高校为了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及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开课内容涉及艺术多个领域,应具备相关的管理部门与制度体系。目前海南地方高校通识艺术课程的开设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与体系。国内已有许多高校均设立了公共艺术部门,例如周边的一些省市级高校单位,建立及开设公共艺术部门及课程体系已有一定的规模与经验。下面具体说明一下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必要性。

海南高校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琼台师范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医学院、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三亚学院等大约19所。这些高校均已开设公选课程,并针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选修课程-通识教育。例如合唱指挥课程、音乐欣赏课程与黎族织锦培训、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合唱培训、黎陶制作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满足同学们的学习与兴趣,丰富了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对艺术的感知与实践,更激发了他们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位于祖国最南端的一所公办本科院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有着自身创建与历史。它不仅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还是海南省中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摇篮和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基地、学校拥有一批基地群,支撑特色学科专业发展,服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促进海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近年来,建设有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中方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海南)三亚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民政部和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在这里构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与管理部门,不仅影响着周边一些高校的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更是对外传播民族与世界文化艺术瑰宝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三亚市地处黎族、苗族、回族的聚居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每年均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与喜爱三亚的人们的到来。市区实践与演出的平台既拥有国际化的舞台与实践基地,如美丽之冠大型舞台、群众艺术馆、海棠湾当代艺术馆、红树林国际会议中心与演出舞台,又有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群。在此基础上,学校也与企业与旅游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构建公共艺术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社会、教育系统、省市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怀,更是高校学生的内心期望,更是社会整体氛围的自然需求。

一、公共艺术部门中的课程涵盖了多门艺术学科,是高校学生学习课外知识与实践的良好基地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与喜好的活动

都说大学阶段是人生中规划自我方向与最值得回味的美好时期。在走访、调查研究海南部分高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开展业余生活,拥有自己有一技之长,表明:兴趣爱好相投的学生组建有社团组织。海南地方学生对于自身喜爱的艺术还是很有兴致与毅力的。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社团活动就有很多:比如瑜伽社团、街舞社团、电声乐队、篮球社团、民族服饰社团等等,而另一些兴趣爱好者却无法投其所好。例如:美术绘画类、服装设计、播音主持等,另外舞蹈及乐器爱好者都没有自己专门学习与实践的场地。如果没有公共艺术部门的建立与场地,学生的一些爱好与专长将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也没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建立公共艺术管理部门并统筹规划其体系,将对海南地方高校学生带来很多正能量,艺术是具体与抽象结合的产物。如果生活中缺少了艺术,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就没有那么丰富多彩了。同样,在培养学生阶段,如果缺少了公共艺术教育这些课程,那么将会抑制学生多元化的思维与发散性的思维。公共艺术体系的构建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只有完整、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才能让有艺术潜力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石

公共艺术课程涵盖了综合的艺术门类。规划与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进行系统的课程规划与设计,是目前海南地方高校建设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必要条件。公共艺术课程通常是高校学生情感自我释放、发挥想象力、实践与表演的一门综合性实践学科。整体的有方案的规划与组建公共艺术部门将是营造公共艺术课程的有力保障。因此,公共艺术课程需要统一的指导与统筹。高校公共艺术部门是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学习与实践课程部门。依据学生的喜好与需求进行系统的规划与整合是规划的第一步骤。规划与建设是需要一个长期投入并不断发展的过程,这需要先有政策导向为依托。目前,海南地方高校已具备有相当数量的优质师资队伍,从中择优录取并加以培训、观摩与组建一个艺术管理部门是已经具备实力的。公共艺术部门的教师可以说是一个大的机构群体。仅仅对于备课、研讨及交流学习就是一个交流式、平台式的进程。早在1996年时,海南早已有一批艺术骨干和国家推行政策后进行的一系列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这些活动内容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特别是近些年,海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领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根据《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和我省实际,不断开展海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这些活动学生带来了聆听经典音乐,享受高雅艺术的盛宴。高雅艺术进校园是2005年开始举办,活动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走进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组织国家级艺术团赴高校演出,组织高校学生乐团在当地高校巡回演出,同时组织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全国高校讲学。在2009年、2012年海南师范大学蓝韵合唱团和海南之声合唱团到我校精彩的巡演;2014年与2015年邀请广州、香港、广西等一些艺术家的讲座,同学们很是喜爱,受益匪浅;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2015年底邀请到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全国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讲学代表)在图书馆报告厅做了一次理论加实践的全面讲学,苏力院长热情洋溢的讲学,受到了大学生们热烈的欢迎与崇拜之情!近些年这些活动不仅让更多的师生对艺术有更高的追求,还搭建了沟通平台,强了各大高校师生对艺术的喜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去年,京剧艺术走进海南各大高校校园,为校园艺术生活平添了不少姿色。这些年来,每年省市级教育部门及文化部门都会组织一定数量的文艺工作者加入到走进高校的活动之中。这些活动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文明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传承文化积淀,为地方高校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做好铺垫。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公共艺术平台,能否使这些活动与安排将会更加有序、同学能够在其中更好的交流与沟通,让高校学生在对艺术的需求与展望超越自身条件的束缚,将是我们不断思考与前进的方向。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不同专业、热爱高校公共艺术专业的老师共同的努力才能完善与完成。公共艺术课程在未来的道路上是新的希望与展望!

二、全面提升海南地方高校学生艺术与人格修养,加强民族地方本土教育教学特色艺术课程

公共艺术课程能在艺术欣赏中感知音乐家、画家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与了解艺术素养知识是激发大学生学习艺术潜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在非专业学习道路上培养自己拥有专业素质的方向。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语言,那么艺术是人类走向精神瑰宝的殿堂!它可以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快乐。假如拥有负面情绪的学生,可在欣赏音乐后得到身心的释放与解脱,减少负面包袱;美术学习可让学生在色彩与想象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创作,排解其内心的困惑与干扰,从耐力与笔尖更好地得到发挥;体育舞蹈可以让疲惫消失,身心发展愉悦、健康。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该校有很多海南特色课程正在逐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爱好。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符玉梅开展的黎族陶器的制作已有两年的时间,在五指山与三亚校区同时开展,这不仅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是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热带海洋学院还有在图书馆三楼进行的黎族秀锦活动,只要是对黎族绣锦有喜爱的学生均可参加培训;每年的少数民族艺术工作者的培训就很多,涉及演唱、手工与服饰。另外,在旅游产品生产加工方面也有一些突破性的成果,类似这样的活动我们开设了还有很多。现在唯一没有能够统一的艺术部门与体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可见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上的一些活动与实践是为了搭建更好地公共艺术平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相信,只要有不断前行,才能实现理想!

三、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需要稳中求进的步伐

公共艺术课程是在艺术教育完善中不断拓宽与完善的。海南省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教学近些年发展步伐较快,师资队伍也有一定的规模,教学与实践演出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拓宽对公共艺术领域的建设是必要的。大学生特别是来到海南岛的大学生,平时对艺术领域接触愈来愈多。他们对于艺术的渴望与学习是非常积极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将加大学生在艺术领域方面的追求与领悟,拓宽他们对艺术更高境界的理解与思维发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一技之长与感知多方面的艺术,更能够让高校学生开拓眼界与激发他们实践创新能力。海南省很多高校在近几年演出与比赛中获得了不少成绩,地方高校学生在所在学校范围内更加了解艺术专业方面的文化与修养,增加了艺术与人格魅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学生不断学习与发展的必然!在国家倡导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与相关政策支持的前提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是特色学科人才培养的特殊途径,也是高校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创新机制。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将会有秩序、有目标的建设的更加辉煌!■

[1] 汤爱芬.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的比较研究.音乐创作[J].2013,12:190-191.

[2] 贺馨瑶.关于海南三亚琼州学院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D].海南: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06:6-12.

[3] 叶峰,刘建刚.如何在广西的普通高校中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J].高教论坛,2005,08:72-73.

[4] 王玲.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的审美体验[J].艺术教育,2007,09:62.

[5] 张品其.通识教育理念下理工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06:5-8.

[6] 王文韬.学校教育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音乐探索,2007,03:7.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成果(RDJGb2016-35)

李璟瑶(1983-),女,河北衡水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钢琴表演及民族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海南课程体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