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竞争性奖学金体系建设初探*

2017-01-30 07:32关丽红巫丽萍娄自强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奖学金民办高校体系

关丽红 巫丽萍 娄自强

青岛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民办高校竞争性奖学金体系建设初探*

关丽红**巫丽萍 娄自强**

青岛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高校国家奖学金制度的实行是党和国家为建设文化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的奖学金体系建设还不尽完善,民办高等领域的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奖学金资金来源不足、设置项目偏少、覆盖面小、评奖标准单一,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为此,本文将在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学校及社会角度探索民办高校竞争性奖学金体系建设的策略,共同致力于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民办高校;竞争性;奖学金体系;建设

一、民办高校奖学金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民办高校的出现打破了公办高校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供给机制,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过程中,增加了入学机会,满足了大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激活高等教育体制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奖学金体系建设方面,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着经费及制度上的一系列困境,这种不完善的奖学金体系将没法保证其与公办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及公平有序竞争。

(一)民办高校奖学金体系建设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推动下,各高校普遍通过设立各种奖学金来鼓励先进、鞭笞后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1]。民办高校也不例外,自1986年奖学金制度在高校改革试点以来,各民办高校陆续通过多方筹资,建立了各式各样符合本校发展的奖学金制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民办高校奖学金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远滞后于公办高校。

(二)民办高校奖学金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奖学金设置普遍存在资金来源不足、项目偏少、覆盖面窄、评奖标准单一等诸多问题[2],使奖学金被极少数绝对优秀的学生所垄断。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奖学金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片面的奖学金设置成了奖励极少数先进的工具,而失去了激励绝大多数中等、后进的功能。民办高校资金匮乏导致奖学金项目设置偏少、覆盖面小及评价标准单一的困境。与公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一般历史悠久,基础扎实,且有国家专项拨款和社会上各种团体及个人的资助,资金比较充裕;民办高校除了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外,往往很少设置额外的奖学金项目。加之缺少有效的社会捐助,设置奖学金项目只能靠自己筹款,加之很多民办高校兴建时间不长、没有更多的储备资金,这样就必然会出现奖学金资金投入力不从心的情况,甚至出现奖学金挪用的情况。其次,民办高校对奖学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是重要原因。许多民办高校认为大量投入经费建立奖学金体系,会增加办学成本,忽视了完善的奖学金体系对自身知名度及长远发展的价值。

二、奖学金体系建设对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有利于发挥民办高校的自身优势

由于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3],其自身机制体制灵活且高效务实,在争取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配置、教育活动建构、质量效益诉求等多方面都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快捷性和经济性等优势。奖学金体系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将民办学校机制灵活的优势以最大程度发挥,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等各个方面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进而把握教育大众化所给予的机遇,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从而走上科学、高效、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有利于增强民办高校的市场引力

由于民办高校是由社会组织和个人自筹资金建立的,其收费多为自主收费,受政府调控的影响较小,奖学金体系的建设使其收费价格更加灵活,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学费减免,在此基础上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施奖励,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使符合民办高校入学条件,有“才华”,经济条件欠缺的学生能够有更切实际的选择,从而增强民办高校招生的市场引力。

(三)有利于塑造民办高校的教育品牌

通过设置各种爱心奖学金,见义勇为等公益性奖学金项目有利于彰显民办高校的公益事业属性[4],塑造民办高校的教育品牌和名校形象,使其赢得核心竞争力,扩大在社会范围内的受众影响。同时,对学校作出特殊贡献的学生进行专项奖励,比如在校期间申报了专利、完成了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等。通过完善的奖学金体系吸引并培育多元优秀人才,逐步形成知名校友圈子,形成社会影响力,从而助推民办高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三、民办高校竞争性奖学金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

众所周知,办学经费短缺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作为受益人的政府与作为受益者的大学生一样,都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应该共同分担教育成本。因此,政府要落实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减轻民办高校办学压力,有效解决民办高校奖学金体系建设过程中“心有余,力不足”的困境。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在民办高校灵活设置奖学金项目。对民办高校奖学金体系建设情况专项评估,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民办高校完善奖学金体系建设,对奖学金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

(二)民办高校加大奖学金经费的投入

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奖学金体系特别是竞争性奖学金体系建设对自身长远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设立专门经费,稳定投入用于奖学金体系建设,例如各大民办高校设立的校长奖学金或董事长基金(以青岛工学院为代表)。在此可以借鉴山东英才学院的做法,拔款3000万元在校内成立“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奖学金”,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表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体现学院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关心与呵护。

(三)奖学金体系建设依托多元化合作

借助多元化合作共建不同类别的奖学金,形成完善的奖学金体系,是突破资金瓶颈约束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奖学金建设以多元化合作为依托,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名企奖学金,与知名人士合作建立名人奖学金,与公益机构合作建立各项公益奖学金等形式,拓宽奖学金资金来源渠道,从而构建一个多元化奖学金体系。在多元化奖学金体系建设方面,民办高校可以借鉴公办高校的经验,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外,还设有优秀新生入学奖学金、学生奖学金、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奖学金、毕业生服务西部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据不完全统计仅专项奖学金一项就包含二十多个奖励项目。

(四)品牌导向奖学金项目设定多样化

民办高校可以设定多样化的奖学金项目,例如,设定入口奖学金吸引优质生源,山东协和学院和烟台南山学院为首的几家高校也先后设立了新生入学奖学金,金额由5000至20000不等,以吸引优生从而凸显本校的生源优势;过程奖学金,设定各种专业奖学金鼓励学生作出成绩,特别是对一些具有发明、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各类群体学生的潜能,使其表现得到认可;设定出口奖学金,对在社会上有一定贡献或者考取名校研究生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出口奖学金,不只是对学生成绩的奖励,也是对学生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社会地位所作贡献的肯定[5]。

四、结语

总之,民办高校奖学金体系建设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共同参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积极引导是民办高校奖学金体系建设的有效保障;民办高校从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重视奖学金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奖学金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是奖学金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企业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积极互动是民办高校奖学金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

[1]朱婷婷.高校奖学金的激励过程表现[J].考试周刊,2013(46):173-174.

[2]韩军.民办高校如何实现奖学金的激励功能[J].文教资料,2007(31):152-154.

[3]林双泉,周训和.民办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活的办学机制[J].正德学院学报,2004(01):7-10.

[4]王宝根.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3(20):53-56.

[5]娄自强.从收费制度改革看民办高校创新发展[J].山东高等教育,2015(04):54-59.

*2016年度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教育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内涵导向品牌建设研究(16-ZC-GL-02);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政策比较研究(2015ZCJ028);青岛工学院2015年度董事长科研资助基金项目(2015KY001)。

G

A

**作者简介:关丽红(1993-),女,汉族,山东滨州人,本科,青岛工学院商学院,2016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通讯作者:娄自强。

猜你喜欢
奖学金民办高校体系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