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原因分析及思考

2017-01-30 07:32胡婷婕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谐音用语方言

胡婷婕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原因分析及思考

胡婷婕*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使网络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利用谐音修辞对网络用语进行换字则成为网络用语中最常见的语言形式之一。本文则主要讨论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现象,分析网络谐音换字的原因以及在网络谐音换字中一些问题的思考,从而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

网络用语;谐音换字;原因;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工具,已经延伸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是通过谐音转换,临时创造出一些新型词汇表示临时意义,表达原词不具备的意思,并且赋予它新的含义,传达特殊的感情,以增强语言的趣味性。网络用语中存在大量的谐音换字现象,探讨谐音字产生原因以及对其中一些问题的思考,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

一、网络用语中谐音字原因分析

(一)语言的经济原则

语言是思维的直观表达。网络交流受空间限制,交流双方通过键盘来进行信息传递,因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就比不上日常用语的传递速度。为追求交流的同步性,输入速度较快的谐音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通过谐音加快了输入速度,缩短了交流时间,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成为经济原则的体现。网民们通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不追求准确率,只追求一定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传递尽量多的信息。如数字谐音“521”代替“我爱你”,就体现出网络用语中的经济原则。

(二)方言差异

网络用语在一定条件下受到地域条件和空间条件的限制,网聊不可避免地运用本地方言。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甚至语法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在说话或输入词语的时候就会无可避免地出现偏差,如南方地区的h和f,n和l不分,在15年春晚小品《小棉袄》中就出现了福(hu)建的谐音。还有多数方言中前后鼻音不分,平翘不分,因此一些网民就利用方言间的差异通过谐音换字这种方式来促进情感间的表达,使网友在陌生的网络世界里增添了一丝亲切。

(三)游戏心理

由于网民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求新求异,突出个性成为网民们彰显个性的一大潮流。在网民们的主流人群中,主力军是年轻人,他们身上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自主创新的游戏意识。比如说“霉女”一词,如果是长得漂亮的姑娘这可能是褒义词,相反则是贬义词,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就会用来调侃,增加了网络谐音换字中的幽默诙谐的效用,对“言有尽”进行了突破,表现出“意无穷”的交流效果。

(四)含蓄避讳

从客观条件来看,谐音的出现缘于交流时含蓄和避讳的要求。在传统汉语表达中,谐音就是为了避讳某个音或某个字的某些意思,就用音近或音同的字来取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隐含意思。网络用语中的谐音禁忌也是一种语言回避现象,将一些粗俗或复杂的词语换一种方式表达,获得一种积极的表达效果。比如“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数字“31707”的倒写输入简洁,经过解释后才恍然大悟。然而,有时候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并不完全是为了含蓄或者避讳,而是要用一种诙谐有趣的方式去调侃对方,取得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混合谐音中的“no zuo no die”,是“不作死不会死”的意思,而在网络用语中是对“矫情”的一种调侃。但为了构建绿色环保的网络,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一些词语进行筛选。网民就用形似或音近的字母或词语取代粗俗的字词,因此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就含蓄避讳了一些被相关部门屏蔽的词语。

二、对网络用语中谐音换字的思考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也是如此。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使用得当或不当会产生不同影响。谐音词的运用彰显了网民的个性,但同时对汉语的规范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汉语的正常发展也造成了不利威胁。在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应该正确地辨识出网络用语中谐音换字的利弊。

(一)积极影响

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给网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首先,谐音换字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用音同音近的字改变原字的声母、韵母或声调,如方言谐音中的“灰常”代替“非常”是改变汉字的声母,方言谐音中的“筒子”代替“同志”是改变汉字的韵母,普通话谐音中的“果酱”代替“过奖”字的声调,使改变汉不仅表现出与原词同样的意思,而且给我们单调的生活带来乐趣。其二,谐音换字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节约了网民大量的聊天时间。比如在字母谐音中的汉语拼音谐音的哥哥妹妹用“GG、MM”代替,把拼音输入直接改为首字母输入,大大加快了用键盘输入汉字的效率和速度。第三,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彰显出年轻人的个性。比如普通话词语谐音中把“大和民族”说成是“大核民族”用谐音体现出中国既是一个以和为贵的大国,而且还是一个核武器大国,谐音换字不仅体现出原词的意思,还体现了新造词的意思,这充分显现出年轻人个性的一面。

(二)消极影响

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在给网民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首先,谐音的各种变化无形中影响了中小学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书写。对于中小学生这些汉字初学者,谐音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小学学生出现误写。这就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不便,也不利于老师的日常教学。另外在汉语谐音中,中小学生对成语的滥用,对成语的理解也会出现误解。其次,新的谐音词应用广泛后就会对原有词汇造成一定冲击,对语言的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比如说普通话谐音词语中第三类词中的“女主角”被谐音为“女猪脚”,这个词用来讽刺一些演技很差的女明星,随着这个词使用频率过多,甚至超过原词,对原有词汇构成威胁。

(三)发展方向

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的形式多种多样,网络谐音词汇也体现着时代的新特征,而新现象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现象我们也有目共睹,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态度看待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首先,网民们应该自觉地绿化我们的网络环境,对一些谐音词有足够理解再进行使用。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的法律法规,对于媒体更应该慎用网络谐音字,正确引导,保证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用语中的谐音换字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也会逐渐发展为网络文化中的一部分,正确运用网络中的谐音词,共创和谐、绿色网络环境。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秦夏梦.浅谈网络用语中的谐音现象[J].现代交际,2014(4).

[3]陈世华.网络汉语谐音词成因、影响与对策[J].中国出版,2013(22).

[4]宋丙秀.网络用语中的谐音现象[J].金田,2013(2).

胡婷婕(1992-),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15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H

A

猜你喜欢
谐音用语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谐音词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