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孝子故事看中日“孝”的传播方式

2017-01-30 07:32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孝子传播方式日本

袁 园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从孝子故事看中日“孝”的传播方式

袁 园*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对于中日孝道的研究一直是中日两国学者的热门话题,如儒释道中的孝与日本孝的研究等。本篇从中日两国民间流传的孝子故事为出发点来研究中日“孝”的传播方式,分析中国孝的“自下而上”与日本孝的“自上而下”的形成过程以及内在原因,从而更加了解中日两国孝道的不同之处,真正了解日本孝文化的传播方式。

“孝”;孝子故事;传播方式

一、中国孝的由来以及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国家之一的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也曾创造出来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从古至今,在中国文化中,“孝”一直被国人所提倡,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敬孝为始。”“孝”作为中国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念,是中国核心文化之一。“孝”字在汉语体系中经过了多次的演变,所以在文献中的词义有很多。

(一)中国“孝”字的象形义及演变

从西周金文中的“孝”字,不难看出是由“老”和“子”组合而成的,象形义解释为生命由老幼相袭,生殖繁衍而生生不息。钱穆先生曾说:“父子相通”即是“孝”。[1]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思想等因素的转变,“孝”原义中的“生殖繁衍”也在延伸,儒家对“孝”也进行了改造,如《礼记·礼运》中“何为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孝”由“生殖繁衍”转变为了“一种社会道德原则,即处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准则”。再到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孝”的含义中逐渐多了“忠”的意味,从道德范畴又扩展到了政治范畴。从“孝”在中国的演变,不难看出是由普通大众到封建统治阶级。

(二)中国孝子故事

孝子故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东汉到唐朝,上到皇帝、王公大臣,下到隐士、市井百姓对孝子故事的收集以及编纂都有着很高的热情。明清年间,关于二十四孝的书籍非常的流行,基本上是每家必备的书目。民间流传的故事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百里负米、埋儿奉母等等,在此我们可以通过读其中的一部分来看古代中国孝道的内涵。[2]

故事一,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死后,他独自对母亲进行供养。妻子生儿后,郭巨担心养孩子会影响对母亲的供养,便与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有,母亲却不能死而复生,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来供养母亲。”当他与妻子在挖坑时,地下二尺处忽现一坛黄金,上写道“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二人得到黄金后,带着孩子回家孝敬母亲。

故事二,孝子王祥,冬天时为了抓鲤鱼给后母吃,赤身裸体躺在结了很厚冰的湖面上,上天被王祥的孝心所感动,两条鲤鱼便从河里蹦了出来。

故事三,曹娥,为了寻找自己父亲的尸体,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而跳进了河里,几天后自己抱着父亲浮出了水面。

从这几个小故事中,不难看出古代中国孝子做事的“极端性”,他们超越常人的举动以及感天地泣鬼神的惊人效果打动着我们这些普通人。

二、日本孝的传来以及鼎盛时期

(一)日本孝的由来

日语中“孝”只存在音读可以证明,五世纪初,汉字、儒家经典等还未传入日本之前,并不存在“孝”。从“弃老山”故事中老人在60岁时,被儿子背到山中扔掉的民间故事也增加了我们观点的可信度,小说《山节考》也记述了古代日本部分地区有把年迈父母丢弃山林的习俗。通观日本最早的文学著作《古事记》,几乎找不到有关表达孝的事实。如神武天皇的庶子在父亲死后,不但要娶相当于自己母亲的神武皇后,还要杀害自己同父异母的三个弟弟。[3]《日本书纪》中有关记载可以说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政治臆造,同时也反映了八世纪“孝”在日本的流行。律令制时代以后,孝在日本才开始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757年孝谦天皇推行了堪称日本历史上的孝经义举“宣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精勤诵习,备加教授”。平安中期,也只停留在对《孝经》的学习阶段,而这种学习大部分是在日本贵族中。到了幕府时代以后,在武士中被大肆的宣传,统治阶级用“孝”来管制武士间的争权斗势。明治维新后,统治阶级在“文明开化”的同时宣传孝道,在一些中小学课本中可以看到许多忠孝的故事,用以教化民众。

(二)日本孝子故事

日本国史《领集解》中便出现了麻吕、信纱、果安这三个孝子的故事,他们三个分别是少年、妇女和官吏,是编者精心挑选的人物,具有代表性。[4]

故事一,麻吕从小便是一个孝顺的人,从不与人争夺,性情温顺。其父在娶了继母之后,听信继母谗言,便把麻吕赶出了家门。麻吕并没有怀恨在心,依旧那么孝顺。

故事二,信纱氏,一名妇女,因孝顺公婆而出名,信纱氏在丈夫死后,一直并未改嫁,而是安心侍奉公婆,对于自己丈夫纳妾所生的孩子也视为己出,受到了乡里乡亲的称赞。

故事三,果安,一名官吏,孝顺父母,爱戴兄弟。乡里乡间如若有人生病,他便会亲自照顾,如果哪家缺少粮食,他会背上自己的粮食去探望,所以乡里的人对他很敬重。

日本的这些孝子故事都非常的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的真实。再如山上忆良的熊凝歌,仅写害怕自己的死会给年迈的父母带来伤害,表现对父母的真情,可以说日本的这些孝子故事是用一种实际思想行为来打动我们。

三、孝子故事反应的传播方式

从以上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可以看出中日孝子故事的不同点。中国的“孝”首先是从生殖繁衍的意思到善事父母成为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底层民众普遍接受并履行这种社会伦理道德,而后上升到统治阶级,被应用到治国理政方面,可以看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而这些孝经故事在民间从一开始的口口相传到被印记到书本上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无形中被神话,被传奇,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怪异的色彩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本的“孝”文化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孝”文化在传入日本时只在贵族中被学习,而一般平民是接触不到的,可以说在奈良、平安时代是一种只存在于贵族间的“孝”文化。到了镰仓时代,由于统治阶级需要,在武士间宣传了这种下级服从于上级的“孝”,实际上就是宣扬把上级作为“父母”来实行的孝道,虽然“孝”的传播更加广泛但是这时的“孝”还是没有在一般民众间传播开来。直到明治维新后,统治阶级在宣扬“文明开化”的同时“孝”才开始被民众所广泛接受。可以说“孝”在日本的传播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路径,故而说日本孝道故事是一种更加贴切事实的实际。

[1]钱穆.中国文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编著.曹植集逐字索引[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3]邹有恒,吕元明译.古事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王晓平.中日文学交流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袁园(1992-),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B823;D

A

猜你喜欢
孝子传播方式日本
久病为何无“孝子”?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带刺的苍耳
《黄金时代》日本版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孝顺的定义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西夏佛经的传播方式
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