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我校体育课上融入素质拓展活动

2017-01-30 07:32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外国语体育课素质

杜 莹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天津 302300

浅谈如何在我校体育课上融入素质拓展活动

杜 莹*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天津 302300

通过实验对比法、专家访谈法及文献资料法,对初中阶段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素质拓展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素质拓展活动是传统体育课程向敞开式学习转变的学习过程,教师从主动教授教学内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发现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与集体意识,促进和发展学生自信、友善、团结等优良品格,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本文旨在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对初中阶段学生提高体能、塑造性格、增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初探和摸索,为从事基层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素质拓展活动;中学生;团结协作;心理素质

素质拓展活动,简称体验式训练,英文为outward bound。从二战时期的英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素质拓展训练在全球的教育领域已经发展和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也受到很多教学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和追捧。大量的研究成果和事实证明,素质拓展活动对儿童、青少年乃至大部分成年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启迪作用。所以,学校教育离不开素质拓展活动,众所周知,素质拓展活动不仅能够运动到心理训练,同时对青少年基本身体素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包括,灵敏、反映、协调等。

现今,素质拓展活动主要以大型的集体游戏活动的形式为主,它主要是指在开阔、安全的室外场地进行,通过探险、模拟情景等活动形式进行心理影响和体育锻炼,其主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团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够对每个参与者施加一定的心理影响,培养和完善参与者的思想品格和意识形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一班全体同学,简称实验班,同年级二班的全体学生为普通班,简称对照班。每班各40人。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对比法

采用实验对比法,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和同级二班的全体学生进行实验对比法。

2.专家访谈法

对有素质拓展活动方面的专家进行座谈和采访。

3.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素质拓展活动方面的论文、报道及相关的材料。

二、结果与分析

(一)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教学分析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任选两班,八年级一班和同年级的二班,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普通班,二班经行正常的体育课教学。由于我校的教学安排,我校八年级学生每周有两节体育课,我为实验班的学生安排了二个素质拓展的游戏,分四次课完成,为期两周的时间。

1.无敌风火轮

“无敌风火轮”游戏。要求需要一块平整的长场地和一个班级全班人,时间为25分钟,一班进行“无敌风火轮”游戏。把实验班的同学分成两个组,每组分配一名组长,由组长统一指挥、组织组内任务,每组同学所需的道具为:报纸50张、剪刀1把、宽胶带一个;在规定时间内,每组同学对报纸进行粘贴,并完成一个能够容纳全部组员的圆形,后所有组员站在由报纸组成圆圈内向前行进,行近距离为50米;先完成的队伍获胜。这个游戏能够让学生们明显的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们通过游戏能够做到不放弃、不抱怨、不懒惰的思想,相互督促、鼓励。通过这个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2.集体长绳

将实验班分两组进行,每组分配一名组长,由组长统一指挥、组织组内任务;两名同学摇绳,其余18名同学为跳绳同学,全部同学连续跳过20次为成功,限时30分钟。通过这个游戏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在刚开始练习之处,有同学相互指责,各自为营,不能够完全的团结到一起,游戏就不能成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组长的组织与协调,同学们主动调节游戏节奏和频率,通过集体喊口令、前后搭肩、左右拉手的方式逐步改善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成功的完成了游戏。成功后,学生们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和积极的情绪。学生通过集体长绳的练习能够体会到成功与失败,以制定的目标为重点,大家齐心协力彼此鼓励并收获成功的快乐。

(二)在我校常规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的理论依据

素质拓展活动,以其独有的运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抛弃了被动的、乏味的填鸭式学习方式渐渐的向自主的、主动的探知性学习方式转变。素质拓展活动,不仅仅要求同学们勇敢、机智、顽强,同时更需要参与者有极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同学们可以分析彼此的感受和经验,并得出反思,将反思后的经验总结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意志品质的升华与提高。

1.素质拓展活动课程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观

素质拓展活动,不仅仅能够使学生从体育运动中获取基本的生存知识和体育技能,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还能够增进和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意识,形成拼搏进取、不轻言放弃的优良品格和勇于创新的开创性精神,也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现在,以学生为根本,实现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同步发展,就不能只局限于常规的体育教学内容,更大的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使学生爱上体育、习惯体育,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增强全民体质从学生抓起。

2.素质拓展活动和体育教育目的一致性

素质拓展活动的目的和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一脉相承的,素质拓展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塑造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身体素质,增强学生间的信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生存本能。因此,素质拓展活动在体育课上的运用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不仅能够完成常规体育课上所需要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还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在三围一体的教学目标

3.素质拓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人们在自己的一生中所受的体育教育与培养的总和,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助进行的,并能够贯穿自己一生的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众所周知,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贯彻和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准绳和基础,没有学校体育的根基,终身体育无法充分开展,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塑造不仅仅是基本的体育技能,更多的是一种德育的渗透教育,培养学生对事情持之以恒的坚持性,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自制力;完善学生的优良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校体育对学生正确的影响和教育。素质拓展活动正好能够较好的满足学校体育的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适合全球化发展的高质量、高品质优秀人才。

(三)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素质拓展活动,在我校常规体育教学课程中的实施和开展,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主要突出问题表现为,应试教育带来的必然趋势;在初中体育阶段,九年级下半学期会对学生进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中考体育测试,根据各地区不同要求,分值也不尽相同,该成绩也会纳入学生中考总分。在这样的压力下,体育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制定合理完善的训练计划并有效的实施,这样的话对于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存在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校有足够的场地和设施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教师以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从软件和硬件都有实力在常规体育和社团活动课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但我校体育教师以常规体育课程为主,体育社团也以常规体育项目为主,缺少一定的创新和挑战。

2.我校体育教师定期组织集体教研活动,同学部、同年级、同学段以及跨学部、跨年级的备课多以常规体育课程的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存在一定的制约和束缚。

3.我校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仅仅考虑到了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欠缺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发展,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兴趣,造成课堂过于死板。

(二)建议

1.就场地而言,我校有条件开设素质拓展活动,开设素质拓展相关的相关社团课程。

2.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在常规的体育课中加入素质拓展活动,把素质拓展渗透入每一节课,从而提高体育课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将素质拓展活动渗透入常规体育课,对我校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是新的挑战,开阔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过程,因地制宜的设置适合我校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从根本上贯彻我校的德育教育。

[1]于振峰.关于将素质拓展活动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报,2005,16:15-17.

[2]张亚琪.关于将素质拓展活动引入大学体育课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5,67(8).

[3]刘勰,聂环玲.对高校开设体育素质拓展活动课的构想[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

[4]刘均演,涂敏霞.青少年素质素质拓展活动与青年发展[J].青年探索,2005(6).

[5]张凡涛,宋金美,丁纬,赵琴英.将素质拓展活动引入中学生“晨光”体育夏(冬)令营的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5,24(2).

杜莹(1987-),女,中共党员,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中学二级职称。

G

A

猜你喜欢
外国语体育课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体育课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郑州外国语学校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EFL Class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