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县域群众文化的特色

2017-01-30 07:32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广场文艺基层

武 杰

山西省文水县委宣传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心,山西 文水 032100

新时期县域群众文化的特色

武 杰

山西省文水县委宣传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心,山西 文水 032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特色,群文工作者应紧跟时代节拍,出台新的工作之措。

新时期群众文化;新特色;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的经济总量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衣衣食住行到精神面貌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为享受新生活,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广泛、丰富和强烈的势头。尤其这十年随着城市的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投入,特别是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市政广场、社区广场、村镇广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周围。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在家看看电视、玩玩手机、翻翻杂志,而是要装扮起来走出去,参与各种娱乐活动,或十几人的票友群,或几十人的广场舞,或几个人一圈的毽子舞,到处是一派和谐欢乐的场面。

纵观近十年来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色:

第一,传统形式与现代形式并存。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的文化艺术,如戏剧、秧歌、锣鼓、民间吹奏、皮影、杂技等。像文水县开栅镇宋家庄“花棒舞”、西槽头乡闫家社“福胜锣鼓”、凤城镇“桥头大鼓”,以及孝义镇马东村的“磕板采菜调”等民间艺术,民间艺人通过口口相传将这些技艺保留下来,经过发掘、整理和提高,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本县反响强烈,而且参加市、省文艺表演,其中许多项目经过申报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艺遗产名录。

第二,精品文艺和大众文艺并存。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八亿农民具备的素质和要求,依然是通过物质生活初步富余和实现初步的文化娱乐,来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阶段。因此,广泛开展普及性的群众文化工作,是摆在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面前一项首要和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衡量一个县文化馆、乡文化站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这一点,文水县已走在吕梁市前列。十多年来,县宣传文化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精神,专门设立文艺扶持资金,将上级文化项目专款、文化设备发放到基层,用于文化场所建设,努力提高群众文化生活,帮助许多地方成立锣鼓队、老年秧歌队、多支社区广场舞蹈表演队、戏迷票友会、图书阅览室等活动中心。其中胡兰镇保贤村文化活动中心,南庄镇文化大院,西城乡武良村农民文化活动室,就很有特色,人们利用农闲,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搞得红红火火。一些团体代表全县、每年参加吕梁市农村文艺节目汇演,捧回了不少奖项。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加以政府大力扶持,逐渐促生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文水县“岳村呱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县文化馆老馆长郝如刚同志就抓住这个优美的地方文艺形式,利用锣鼓专业知识,通过对其重点挖掘,收集整理,对之进行重点扶植、培养和加工,使它成为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曾获文化部奖项,至今两支表演队伍仍活跃在深圳世界之窗公园和北京重点旅游景点。由此可见,精品文艺和大众文艺是相互依存的,精品文艺影响提高了大众文艺,而大众文艺又是精品文艺的源泉。著名的上海越剧又是一个例子。它源于浙江嵊州农村,原本是沿门卖唱的曲艺样式,后逐渐演变成戏剧形式,经百年风云,现已发展成饮誉海内外的中国地方戏剧剧种。这正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第三,参与型和欣赏性并存。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要求主动参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鲜明时代节拍和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表现,如我县每年春节、元宵等重大节假日,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数千人参与其中。人们已不满足在节日参与文化活动,更要求将这种活动常态化。正是顺应人们的呼声,全县城乡活跃着几十支舞蹈队、健身队、毽子队、武术队、合唱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水县广场舞联合会,在宣传文化系统的支持下,经过三年,已发展成六十余支舞蹈队,一千五百多名会员的大型联合会,他们活跃在全县许多乡镇及县城的大街小巷和广场、社区。2015年9年参加山西省广场舞通讯赛,荣获铜奖,同年联合会七支舞蹈队160名会员参加了吕梁市广场舞大赛,获二等奖一项,优秀奖一项。

第四,求知性和娱乐性并存。在众多的文化活动中,如何把求知型和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当前需要探讨和认识的一个课题。文化艺术有它的多功能性,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充分有效利用媒介为他们传播有用知识,同时也应通过快板、小品、顺口溜等文艺形式让大众在娱乐中完成知识储备,提高农民朋友的素质,启迪人们的智慧,美化人们的心灵,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多样化,多层次的需要,熏陶、感染、教育、鼓舞人民,促进社会进步。这是求知性和娱乐性并存所能获得的成效。

面对这一重大新形势,新特点,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怎么办?这无疑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正如许多业内同志所说:“挑战与机遇同在,希望和困难并存。”

我们所说的群众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应当把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和文化有联系的全部涵盖进来,如民间艺术、民间文学、休闲活动、科普知识等等,可以说,只要与精神文明有关的都在群众文化的范围之列。

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服务这些基本内容时,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出这个时代的人文关怀。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气氛,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他们的文化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质量,这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理想目标和最佳状态,反过来也是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思想保证。

因此,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今后工作中要多动脑,勤思考,干实事,走基层,了解基层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研究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研究所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文化市场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研究当前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用趋利避害的手段,正确引导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群众的文化消费。要把为农村和社区培养、培训文化业务骨干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列入计划之中,继续开展“三下乡”“宣传文化大篷车”等活动,让群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这样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文化娱乐方面的要求,还可从中学到各种知识,了解国家大事,提升全民素质。由此看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整个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和定海神针,群众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G

A

猜你喜欢
广场文艺基层
布鲁塞尔大广场
1942,文艺之春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在广场上玩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广场
□文艺范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