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2017-01-30 07:32杨嘉慧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班自主性小班

杨嘉慧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杨嘉慧*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我们国家一直相当重视教育工作,而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之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幼儿教育研究十分重要。“游戏”在幼儿教学中占有很重的位置,幼儿可以利用游戏对自主性、创造力、智力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本文对我们国家的幼儿教育中,小班、中班、大班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不同年龄幼儿;游戏特点;教育策略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分,小班:引导幼儿兴趣、引导自主性的培养这两点是最适合小班幼儿应该培养的。中班: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引导发展游戏情节这是幼儿教学中进一步的延伸。大班:引导合作学习的培养、引导幼儿创造性培养这两点是幼儿教学中最重要的两点。以下笔者将会根据笔者的研究总结而进行探讨。

一、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在小班幼儿游戏教育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小班的幼儿容易受到事物的影响,再加上游戏的加入必然会起到很大的效果。此外也要注意小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引导以及幼儿创造能力的引导,因为在幼儿时期的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一)引导幼儿兴趣

年龄较小的幼儿,主要表现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征。在游戏的整个过程里,老师应该以幼儿反应的特征来给予足够的重视,也要在同等情况下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样老师也可以自我设立情景,来搭建激起幼儿的兴趣,从而开展游戏。若幼儿在游戏过程里没有参与活动,老师应该平行介入结构游戏,经过引导幼儿去观察幼儿的周围环境中所存有的事物。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有片美丽的森林,我们要不要在这个小森林里搭建一个小木屋,然后我们好在屋子里舒服地休息呀!”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上幼儿的想象,“美丽的木屋”就完成了。

(二)引导自主性的培养

小班的幼儿有着一定的成长,他们拥有一定的自主性的发展,可是还不够稳定,在此老师要对幼儿进行细心的培养与指导。小班的幼儿主要以游戏为主,老师要为幼儿编排各种游戏的材料和准备内容,这样有机会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来选取游戏的内容和游戏的素材及游戏的伴侣。此外,老师要格外注意幼儿的兴趣,从而来完备对幼儿的培养教育,能够让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兴趣。

二、中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中班是小班幼儿学习的进阶,在中班的“游戏教学”中,小班学习中教师对幼儿的“主观意识”培养可以不用太介意,但是中班因为对“学习”的时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教师就应该注意学生的主观意识,其意愿、思维就尤为重要。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

中班的幼儿教学中,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特别重要。要把幼儿作为游戏的主导者,不单单是让幼儿玩游戏,还要让幼儿把自己也融入到游戏中,且决定自己的游戏角色,让幼儿主宰自己的游戏世界。但是,教师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使他们明白各个角色所担当的重任及分工合作才能进行游戏的道理。

(二)引导发展游戏情节

中班的幼儿在游戏里显现出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是有限度的,对游戏的角色理解的还不够透彻,有些时候还会在理解上出现错误。比如说钓鱼的小猫发现了自己怎么都钓不到鱼,就直接用手去抓鱼。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要积极介入游戏代替游戏角色,在了解幼儿心理和当时情况下的根本上来指导幼儿。

三、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随着幼儿园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大班之后,就可以着手培养孩子其他的能力了,合作学习、创造性等等这对于小班、中班的幼儿园孩子培养起来都比较吃力,但是大班的孩子就能够准备了。

(一)引导合作学习的培养

年龄较小的幼儿,主要表现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征,这对于大班的幼儿园有了一定的缓解性。在进行“游戏教学”中他们的注意力有了一定的增长性,其交往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增加。“合作学习”在大班幼儿园中可以看作“合作游戏”,在幼儿园的合作游戏中就好似是成人的社会活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以合作性的游戏为主,幼儿会自己组成小组,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的活动目标,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这对幼儿的今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引导幼儿创造性培养

“创造性”的培养是在进行大班幼儿教学中最好的时机,大班的幼儿园孩子的逻辑能力已经渐渐成形,因为在“游戏学习”中多种材料的结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在有主题的游戏角色中,伴随游戏情节的展开,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开始丰富,而且还能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这样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想象活动丰富而自由,他们的想象空间很大,并且在想象的过程中寓于创造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不同年龄班游戏过程所表现的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及自主性等方面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以及有针对性的对儿游戏进行教育指导。

[1]梁庆丽.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智力游戏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白乙拉.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心理学基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0:16-18.

[3]李婷,卢清.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以“捉迷藏”游戏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13,03:55-56.

[4]樊人利.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以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为例[J].江苏幼儿教育,2014,02:72-76.

[5]袁雪双.论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147.

[6]孙冬梅.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更好的体现课程游戏化[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7]王影丽.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75:193.

杨嘉慧(1994-),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G

A

猜你喜欢
中班自主性小班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