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概念的研究综述

2017-01-30 07:32胡婷婷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心理学定义

胡婷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智慧概念的研究综述

胡婷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心理学对于智慧的研究在近四十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对于智慧的概念界定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本文从学者们各自的哲学基础和研究角度出发,对侧重点各异的智慧概念进行综述。

智慧;概念

智慧并不是一个诞生于今天的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全新概念,相反,智慧具有“古代”的内涵,而且似乎传承了时代、知识甚至是文化。心理学中有关智慧研究的历史相当短暂,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智慧的研究才算真正开始。以下仅对心理学视野中的智慧的概念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智慧是生活中各种基本实践知识集合而成的专家知识

此种观点对智慧最主要的定义是:智慧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基本实践知识的集合,主要以柏林智慧模式为代表。该模式将智慧定义为:“关于基本生活实践领域中的专家知识(即在生涯规划、生涯管理与人生回顾中的运用)”。柏林智慧模式包括五个成分:丰富的陈述性知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人生发展的情境知识,相对主义价值观,对未知事件的理解与管理能力。柏林智慧模式将智慧看作是知识和明智反应的合体,强调了生活实践、专家知识,其目标是掌握知识和成为该领域中的专家。

二、智慧是有助于个体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

在现代实证科学中,智慧被看作是人们在做出明智决策时的一种能力。因此,智慧被看成是做决策的过程,或是一种有效的做决策的方式。智慧要求个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经验,以寻求各种信息,并通过复杂的或辩证的推理,权衡选择后做出有效的决策结果。智慧的这一概念在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扩展,它还包括控制个体的情绪或情感,控制个体任何会做出轻率决断和行为的心理倾向。在这种意义上,智慧的这一概念提示了高智商和丰富知识并不是产生智慧决策的充分条件,而具有唤起个体常规的或利益的倾向在做智慧决择时也是必要的。这样,广义上,智慧是一种个体在问题解决情境中运用预先计划做出决策,并能产生实际效果的一种能力和素质。

McKee和Barber(1999)认为,智慧的核心在于“看清幻相”。在他们的智慧定义中,他们强调“先验”和“经验”之间的区别。“先验”的定义不是基于观察而是直觉洞察;“经验”的定义基于可以观察的现象。他们认为,“智慧不在于我们知道什么,而在于我们知道怎么样”。他们的智慧定义的本质,或是看清幻相由三个成份构成:清晰洞察到信仰是幻想,免于受到将来受到错误和或幻想的伤害,对那些仍然沉迷于幻想的人充满同情。Aristotle将智慧定义为首要原则的知识,并将“看清幻相”看成是首要原则的知识。首要原则的知识认为认识现实是在不现实现象的后面的。因此,看清幻相将智慧看成是与知识相分离的。

根据Meacham(1990)的观点,智慧要求一种对知识是不可靠的,以及在知道与怀疑之间保持一定位置的理解。既然知识是无限的,人们必须有自知之明。Meacham发展了“知识情境坐标轴”。一个人在坐标轴中的位置是由他所知道的与他所不知道的之间的平衡以及与他应该知道的之间关联的感知。3.智慧是一种多层面的人格特质

有许多研究智慧的学者将焦点放在“智慧者”所具有的特质上,他们通过调查有智慧者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来研究智慧概念。大体而言,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一般人对智慧者的描述包括了相关的能力与人格特质。其中有智慧的人往往被认为具有下列的能力,如:博学而有才干、具有一般能力、推理能力、沟通技巧、人际交际技巧、对日常经验有卓越的理解力、能从环境与他人的想法中学习、有好的判断力以及能善用所拥有的信息等(Sternberg,1985)。而智慧者所拥有的人格特质则有:仁慈有爱心、开明有深度、谦虚低调以及其它整合认知、情感、反思、行动四个方面的特质。

三、智慧是个体成功经历某个人生发展阶段后自然发生的结果

此种观点与心理学中人的毕业发展阶段理论是分不开的,认为个体的智慧会随着个体的毕生发展而发展,在个体的成人阶段后期将达到智慧的高峰。这类观点主要包括Erikson的观点及新皮亚杰主义学派的观点。

Erikson将智慧的发展看作是毕生发展理论中的一部分。他认为智慧是个体心理社会发展中第八阶段发展的结果,或是“自我整合对绝望”的掌握(Erikson,1950)。

新皮亚杰学派的发展心理学家则认为智慧的产生必须基于后形式运算期所发展出的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其中,Arlin(1990)主张该认知结构是能让个体“发现问题”的认知结构;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与个体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关。

四、智慧是一种智力、创造力、至善等多维度的平衡

Sternberg(1998,2003)以平衡理论来解释智慧。他认为智慧是个体运用实践智能与创造力,在个体内、个体间以及个体外的利益中,取得平衡后所达成的公共利益。虽然Sternberg的理论对智慧的描述同时包含能力和个体所发挥的影响,但是其理论的重点主要仍是强调个体如何运用其认知能力来表现智慧。在最近Sternberg的相关著作中,智慧往往和智力、创造力等相提并论,因此Sternberg的智慧理论应是介于将智慧界定于个人认知能力和其所发挥影响之间的一个理论。

从西方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智慧概念可以看出,他们大都继承了西方文化自古以来的身心二分、理念与实际分割的观念。大体而言,西方的智慧理论多认为智慧与抽象思考有关;在探讨智慧时,即使提及行动,也往往将思考与行动做出区隔并分开讨论。

[1]董海涛.成人智慧的隐含理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2.

[2]杨世英.智慧的意涵与历程初探.本土心理学研究,2008,29:185-238.

[3]郑红,汪凤炎.论智慧的本质、类型和培育方法.江西教育科研,2007,5:10-13.

[4]Baltes,P.B.,& Staudinger,U.M.The search for a psychology of wisdom.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3,2:75-80.

G

A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心理学定义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成功的定义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