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IR模式与教师的自我关爱

2017-01-30 07:32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萨提亚冲突内心

刘 斐

解放军西安通信政治理论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106

SATIR模式与教师的自我关爱

刘 斐

解放军西安通信政治理论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106

本文论述了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群体面对的各种的压力和冲突。提出了运用心理学中的萨提亚模式及冰山等有效工具,促进教师自我成长,获得内心和谐,缓解多向关系纠结的方式和方法。

关系;自我关爱;萨提亚模式;觉察力

教师作为默默耕耘、成就学生的助人者,其自身担负着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关系的困扰。心理学上讲生命就是关系。教师与家庭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多重关系的交错与纠葛,容易造成教师各种生命能量的内耗。而社会又期待教师以“学高为师,秉正为范”为标杆,职业赋予这个角色不可以轻易出错的允许。而今,应试制度下的升学率,科研成果的优劣对比,学生的匿名评教,职称晋级的等级速度,均是对教师能力和素质非常重要而常规的考核。教师这个精神层面的孤独者,面对着生活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和压力,往往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常常选择为角色而坚守,很容易身心疲惫,失去进取心,形成职业倦怠,自我价值低落。那么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有效手段,进行教师内在与外在环境的双重微观调试,促进教师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睦,让他们内心恢复活力、更有力量去面对这个职业的挑战,最直接的方法则要从教师的自我关爱做起。而关爱教师群体则是当前教育行业的当务之急。

所谓的教师自我关爱,是指教师如何照顾自己的压力情绪,沟通能力,更多的了解自己在家庭、工作、关系中的情绪反应,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探索这些行为背后深层次的需求。学会更好的觉知自己,清晰自己生命的意义定位,增加生命中自由、自信、自主、自在的角色体验。释放及转化在过去生活中所发生事情对自己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接近生命的本源,体验到更多希望和爱的力量,有效的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减少自动化的情绪信念反应,增加觉知中的信念回应,建立更加和谐的内在关系。

萨提亚模式是家庭治疗师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在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个整合式心理咨询治疗模式。她用多年教师的实践经验,结合心理学创造性地发现一个孩子出现问题,一定不是孩子的问题,而要看一个家庭,看家庭动力系统出了什么问题,她强调对人的信任,尊重和宽容,强调从原生家庭和一个人的内部环境看待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强调运用一个人的积极正向资源进行正能量转化,强调运用体验式(核心素质体验性)提高人的自尊、自信、价值和心动力,最终达成身心合一,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准确地讲,创造一个知行合一的有责任力的人。

萨提亚模式是教师实现自我关爱的方式之一。萨提亚模式在其底蕴上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和道家有其形似的根基。萨提亚模式认为:改变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人们依然可以寻求内在的改变。这种理念可以倡导教师在目前浮躁竞争的情境下,在不与外部环境盲目抵触的情况下,改变教师的内在认知,缓解各种关系的纠结,降低生存压力感和自我在巨大冲突下的无力无助感,温和看待来自自我期待、他人期待、我对他人的期待带来的内心冲突,构筑教师内心的相对和谐及与社会环境的有机融通。萨提亚模式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可以为教师提供许多有效的工具,让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向内看,了解冲突来认识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觉察自己情绪的起源和本质,清晰获知自己的人际界限在哪里。通过修习,拓展自我认知的新维度,打开自我思维的新角度。

萨提亚的觉知工具主要有广为人知的冰山理论,自我关系环,原生家庭图等。冰山让教师认识每一个事件下,自己的应对方式,感受,感受的感受,他们的想法观点,期待和渴望,看到原本那个充满生命力的灵动的个体。自我关系环则让教师在环境、营养、智力、情节、身体、感觉、互动和灵性的八大动态元素评估变化中,觉知并调整自己的身心,使之处于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中,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熠熠放彩。而原生家庭图则让我们探究教师自己成长环境中原生家庭对个人行为和性格的影响,理解自己的习惯性应对模式。原生家庭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工具,可以处理的课题非常多,其中包括人际关系的问题,自我形象的问题,病态依附关系,不健康应对模式的养成,非理性的想法的形成、悲伤处理及婚姻家庭冲突等等。

萨提亚的修习,可以训练教师对情绪的把控力,做到温和而坚定地应对内外环境的变迁。可以提升教师调节自我矛盾、冲突、分歧的能力,增强调试性领导力。可以提升他们学习和觉知管理自己的愤怒恐惧等情绪和转化能力,可以让他们发现自己家族DNA的价值,了解自己与人沟通的模式并进行转化,运用感恩的心在内心最柔然的地方与亲人、学生、自我生命力相遇。增强自己的信任力、责任力、价值感和职业自豪感,提升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包括爱自己爱家人爱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师个人内心的幸福感,提升自我关爱的能量,促进内心更加和谐,外在更加和睦。

一个内心和谐安稳的教师才能拥有更好的人格魅力,才能更专注的投入教书育人的教育使命中。当教师学会更多的自我关爱,就会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觉察,读懂了自己的期待,就走在了理解人和和孩子们的路上,离渴望和人性上的相遇就不再遥远。美国积极心理学家创始人Martin Seligma教授最近三年的研究认为,人类的优势并不在于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这个方面人工智能早晚会超过我们,而我们人类独一无二的卓越智能可能是我们计划未来、憧憬未来、相信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准确的说,人应该被称为期望人(homo prospecteos),一个有梦想能力的人。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一个懂得关爱自己的教师,一个高自我价值感的教师,一个能够一致性表达自己的教师,必定能成为有梦想学生的优秀逐梦领路人。

[1]维吉尼亚·萨提亚著,易春丽,叶冬梅等译.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6.8.

[2]玛利亚·葛莫利著,释见晔等译.大象在屋里 [M].上海三联书店,2014.2.

R

A

猜你喜欢
萨提亚冲突内心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启示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