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黄河三部曲》浅析民间舞对地域特色的刻画手法

2017-01-30 08:40王田青
北方音乐 2017年7期
关键词:秧歌民间舞蹈黄河

王田青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借《黄河三部曲》浅析民间舞对地域特色的刻画手法

王田青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民间舞蹈,以中国各民族民俗舞蹈文化为基础,以本土文化特征为依据,由民众自行创作,在群众中直接传承的、最为朴素、最富生命力的舞蹈形式。

《黄河三部曲》;民间舞;民族艺术

引言

2015年文艺座谈会中的讲话中:“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黄河三部曲》就是这样一部反映特定时期山西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优秀舞蹈作品。它不仅记录了改革开放之初黄土地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也无不反映着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黄河三部曲》包括《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三部作品,由山西省歌舞剧院创作,其流派属“黄河歌舞艺术”,作品在充分展示民俗风情的同时,注意突出“土美﹑怪美﹑丑美”三个特点,将山西人最朴实﹑最可爱的生存状态及对人生的期许和拼搏展现无余。鉴赏这样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作品,深层次发掘作者创作时对人物性格刻画的手法,对民间舞蹈的欣赏和教学都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有着重大推动作用。

一、《黄河三部曲》与山西民生的结合

所谓民生,即百姓的日常生活事项。《黄河三部曲》几乎融合了普通山西劳动人民一天的所有琐事。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山坡上拉犁的汉子,河边洗衣的姑娘,疙梁上放羊的娃娃,烛光下纺织的媳妇,磨盘边磨面的大娘,还有城里赶集看秧歌的人群,村口闲聊的妇女等等。这些看似大俗的日常琐事,却在创作者和表演者的共同演绎下,生动活现,画面感十足。作者不仅对这种大俗毫不避讳,反而借助夸张的表演将其放大。事实上舞蹈不光不“土”,反而有一种“土美”。这是一种有品位被艺术修饰的“土”,更接地气,更合民意,更加与众不同,富有创意,让人看后印象深刻,更加引起人们的深思:我们的一生也不过是重复着每一天的琐事,这有什么俗的呢?所谓大俗即大雅,我们能从舞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中看到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这也正是作者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

在《黄河一方土》部分中的《婆姨》里有一个描述妇女推磨的片段。众所周知,推磨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力气活,反复的重复,一次次的加工更考验劳动者的耐心。对于以面食为主的山西,磨面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维持生计的必要劳动,是那个时期山西民生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在舞蹈《婆姨》中,将生活里推磨的动作夸张化,舞台化,结合演员的面部神态,将这一简单的生活琐事赋予趣味,生动的刻画出一个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形象。从人物塑造角度上来讲,作者的主角选择也别有用心。让一个妇女单靠人力在舞台上展现一项高强度的劳动,使整部舞蹈兼具阴柔美和力量美。也让观众从一开始就将注意力聚焦到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上,而不会过度的注意推磨这个劳动本身。从“拉班舞谱”中动作节奏上来看,从音乐中传来清晨的打鸣声开始到结束大约将近一分钟,剧中的妇女推磨的节奏稳定保持不变,脚踩着音乐,一步一下不慌不忙,反映了山西女子骨子里的踏实平和。这些动作在演员的演绎下,每一步都牵动观众的心,感慨劳动辛苦的同时,也能看到劳动者内心中那种坚韧以及对改善生活质量的期盼。

二、《黄河三部曲》与山西民风的结合

民风是一个地域最具特色的地方。为人处世反映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性格特点,所喜所恶反映着百姓的价值观。这些元素充斥着《黄河三部曲》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在《山岭》中可以看到庄稼汉的阳刚。《婆姨》能看到纺织妇女的柔美。而《桃花红杏花白》则是表现一对情侣在桃花林中幸福相会的情景。

以《婆姨》中刻画的纺织妇女形象为例,与推磨类似,纺织同样是一种劳动形式。然而与“推磨”有所不同,“推磨”更多的是为了生计的一种必要劳动,而“纺织”更能体现妇女的劳动价值。剧中演员盘腿端坐舞台正前方,在昏暗的油灯下,右手拿着大黄手绢“挽花”作摇动纺车动作,左手在不停的摇晃着拿“居撅”在旋转“锭子”,抽出棉线,然后轻轻地向后拉,使棉线不断地变长。待到左手向后拉到不能再拉时,右手要停一下,并往回倒转半圈儿,使左手拉着的棉线从锭子尖部卸下来,之后左胳膊向上一抬,再往前一送,随着右手摇动纺车,这条线就缠到了锭子上。编导用身体节奏的左右大幅度摆动,把整经﹑浆纱﹑对接等复杂的织布细节形象化﹑舞台化处理。用简单明了的身体晃动动作的重复表现的淋漓尽致。她们身上有着南方姑娘女子那种娇羞的可爱,总是低头不语,微微而笑,但是少了南方女子那种愁眉紧锁的黯淡。她们身上永远散发着一种希望的气息。同时也有着北方草原上游牧女子的大方洒脱,给他们一个舞台,就会创作一台精美绝艳的演出,无所谓成功与失败,重要的是过程。

三、《黄河三部曲》与山西民俗的结合

民族舞剧《黄河三部曲》包含民歌﹑剪纸﹑皮影﹑社火﹑锣鼓等多种民俗文化元素。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各种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都集中于山西的市区﹑大街小巷,其中秧歌受条件限制较少,互动性强,趣味十足,深受老百姓喜爱,成为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之一。对于农村的劳动者来说,一台秧歌往往会引发万人空巷的场景。《黄河三部曲 》中的看秧歌就是描绘的这样一种场景,少女们在看秧歌时精彩绝妙的种种情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整个舞蹈巧妙地抓取少女们在看秧歌过程中随着秧歌的表演而变化的种种情态,选取了“喜看”﹑“惊看”﹑“羞看”﹑“悲看”等人们在观看秧歌时出现的一个个戏剧性的特点。将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山村少女看秧歌时那种如痴如醉的神态揭示的淋漓尽致。以捧腹大笑﹑噘嘴撒娇﹑娇嗔痴嗲的动作神态表露出山西十六七岁姑娘们身上的“野味”;通过扭身留头﹑塌腰翘臀﹑耸肩提胯﹑拧身挽手﹑勾脚拐脚﹑屈膝吸腿等夸张的动作又传达出了一种“土味”,用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构成舞蹈风格的幽默与诙谐,形成舞蹈独特的“丑美”。以独出心裁﹑独具匠心的语言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夸张变形﹑化丑为美的风格特色,把山西姑娘活泼可爱﹑纯真童稚的性格特征呈现的出神入化。

四、结语

从《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到《黄河水长流》使山西的民间歌舞创作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和成就卓越的时期。山西歌舞强大的生命力和异乎寻常的魅力掀起了民族风情舞的创作热潮,扭转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歌舞艺术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激发了众多创作者的灵感,涌现出了大量同类风格的作品,这种百家争鸣的现象正是我们所期盼的。本文仅表达个人对民间舞蹈的一点鉴赏,意在抛砖引玉,自勉我们每一位创作者,都应该以《黄河三部曲》这样优秀的作品为榜样,研究和借鉴其中对民生﹑民风﹑民趣﹑民俗的塑造方法。同时,将创作的灵感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掌握受众心理又不失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凝聚众人的智慧,将民间舞蹈继续发扬传承。

J61

A

王田青(1992—),在读研究生,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民间舞表演方向。

猜你喜欢
秧歌民间舞蹈黄河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黄河』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昌黎地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