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为文化,“乐”为生活(一)
—— 探析幼专学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路径

2017-01-30 10:43万媛媛
北方音乐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世界音乐生活

万媛媛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10000)

“音”为文化,“乐”为生活(一)
—— 探析幼专学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路径

万媛媛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10000)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观念通过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以及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影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音乐教育观念,而在学前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领地——幼专院校,这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却步履蹒跚,难以满足新时期幼儿教师音乐教育的需求,进而影响到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学实施。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转变学前音乐教育观念、重视幼儿教师全面音乐素质的培养、彰显学前音乐教育的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探索幼专学生音乐教育实施的新路径。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路径

在第一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会议上,音乐人类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查尔斯·西格提交的论文《对建立一个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建议》中讲到:“我们之间有必要相互学习,如:一个非洲男孩是如何学会宗教鼓乐的;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龄前儿童;怎样才能保证其从优良的学校教育训练到一个普通的男人和女人的成年生活过程中的音乐生活的持续性”,这一建议不仅开创了音乐人类学和音乐教育合作的先例,更是将“文化中的音乐和音乐作为文化”的观念引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领域中采用。

新时期,音乐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的类型,更多的彰显在塑造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以及终身教育的实施上,体现在终身音乐生活的持续性及人的全面发展上。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所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的和谐发展”。若干年来,音乐教育在实施上经历了不同思潮指导下的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并不断在各自的学术立场上提出不同的观点,但在人的发展问题上,他们都肯定并赞成通过教育,尤其是美育来恢复人的自然天性,即通过自然的、审美的、感性的部分,促使理性和感性达到平衡,从而重塑人的完整性,使人重新回归到“完整的人。音乐教育在“塑造完整的人”上具备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古代文献《礼记·乐记》中便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意思是说,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音”的存在是心灵对外物存在的独特感受,是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浸润的个体对物化世界的人、事、物在精神世界的映像,这种映像因为个体的不同而变幻不同的状态,或清晰或虚幻,或完整或缺陷,人的社会属性特别是文化属性对此映像的影响最大,可以说“音”为文化的载体。“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声音,和谐成调的”,第二种为“使人快乐的”,我们可以将其合并理解为,使人快乐的事或物表现出的声音有规律并悦耳称为“乐”,“乐”的出现恰恰体现了人在物质世界中美好的内容,表现为生活中顺遂的、赏心悦目的、体验愉悦的心理状态,也是生活追求的极致境界,所以可以说“乐”为生活。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不同民族、种族的人们生活在共同的地球村落里,各民族哲学、艺术、文化在彼此间不停的碰撞与融合。在这种背景下,学前专业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阵营里的重要一员,不能亦步亦趋的挪动脚步,必须适应现代潮流在师资培养上重视“弘扬民族文化”与“理解多元音乐”,这样其培养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龄前儿童,进而传递“音”为文化,“乐”为生活的艺术教育理念,为从孩童时期塑造完整的人而服务。

一、幼专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实施现状

我们要探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路径,必须首先了解幼专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实施的现状:在高专师范类学前专业的音乐类课程设置中,主要开设的有声乐、舞蹈、钢琴、儿歌弹唱等技能性的课程以及乐理、视唱、音乐欣赏等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主要通过顶岗实习、见习及汇报音乐会的形式实现,单从课程设置上我们不难发现,技能性课程占据主导地位。由于音乐学习的强实践性,学生音乐类课程的学习中重视实践训练却常常忽视“艺术”,忽略艺术本身与文化、与情感、与社会的联系,几乎很少涉及音乐赋予生活、赋予教育的意义;在音乐教育实施的广度上,所有的学习者虽然有广泛的机会作为听众、表演者、创作者甚至是即兴表演者参与到音乐事项中来,但却受限于其音乐理解能力,不能够完全领会音乐独特的语言,特别是与其生存环境不同的音乐文化,也不能够对生活中凸显的音乐事项及表演做出恰当的判断、辨析;在音乐教育实施的深度上,由于受教育者基本是零起点,在受教育过程中需要通过规定好的技术训练及曲库训练来实施,为了照顾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常常不能在教育体系中展开文化语境的分析。

二、幼专学前专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作为笔者所在的幼专院校学前专业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族学生,特别是西藏生在学校区域空间内的汉族学生之间互动良好,具备文化理解的心理基础,同时也具备音乐文化交流的先决条件;学校开辟的留学通道吸引了一批志在了解、学习国外民族文化的学子,这部分学生会传播一种“学习”的意识;近五年音乐课程的评教结果,验证了幼专音乐专业的学习是绝大部分学生感兴趣并愿意投入时间来继续学习的,这种学习动机为学生理解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多渠道传媒影响下的学生群体,业余时间已经接触了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具备一种感性的欣赏理解,希望并能够接纳异文化的音乐形式。

三、幼专学前专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渗透性实施路径的先导——“世界音乐”课程

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应该包含“多元民族文化”和“多元世界文化”两项内容,在幼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学实施中,声乐、舞蹈、钢琴课程都渗透有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施教者也已经能够将我国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作为常识性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知、去理解。而世界文化的内容却迟迟没有展开,受教者接受的音乐主要是长期以来师范院校体制内形成的“正统”音乐学习,却极少接触世界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因此,在幼专学前专业开设“世界音乐”课程,通过音乐使学生了解多元世界文化,进而理解多元的生活状态,是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先导。正如音乐人类学家马尔姆所推荐的观点,音乐教师需要还给课堂一种音乐教学的解释范式。他讲:“我们最基本的态度是试图告知学生,音乐不是一种国际的语言,对世界音乐总的观察涉及大量合乎逻辑但体系不同的音乐,它们互不相同,与人们更为熟悉的西方音乐体系也很不一样,相反,我们能寻求在我们的教师中推广一种听觉上的适应性。”他还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观点:“我在训练教师时的首要目标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全面的非西方音乐的听觉体验,提供一种能向西方学生谈及非西方音乐概念的词汇,逐渐向他们灌输一种音乐适应性,允许他们按照自身词汇的逻辑与美去倾听和喜爱每一种世界音乐”。

多元文化视角高专音乐教育领域开展世界音乐课程,一方面,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理解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感受一种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同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知识在了解中加以对比,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熟悉、理解不同的音乐语言提高音乐创造的能力,反作用于音乐表演的实践能力和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课程内容具有广阔性的特征,施教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文化认知做出不同的选择,选取不同国家的音乐,甚至可以将中外文化融会贯通,引导学生积极汲取各国音乐精华,通过了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了解其民族的历史、环境、风土人情等,进而理解音乐语言、音乐内涵,从而更好的把握音乐形象,欣赏音乐的美,在提高其审美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中世界音乐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形态的社会生活、社会文化,使学生在面对多文化的音乐背景时善于求同存疑,能够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更重要的是具备一颗更为宽容的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放性将使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区域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完整的教育,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诱导学生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包容的心态下理解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音乐的内涵、懂得并尊重多元生活方式的存在,理解独特的音乐所具备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具备调适生活心态的能力。

[1]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2]艾文静.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小学音乐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王蕾.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音乐教育,2017.

G622

A

猜你喜欢
世界音乐生活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生活感悟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音乐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