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晋北民歌与陕北民歌之渊源及其对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启示

2017-01-30 08:10王洋洋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晋北原生态陕北

王洋洋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浅析晋北民歌与陕北民歌之渊源及其对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启示

王洋洋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晋北民歌与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中国民族艺术之林,两者之间联系紧密、盘根错节,很难将其机械地区分开来。晋北民歌、陕北民歌神韵朴实、优美,演唱或高亢、雄宏、气势磅礴,或凄婉悠长、耐人寻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原生态的晋北、陕北民歌都面临挑战,都在寻求创新发展之路。

渊源;结构类型;艺术特征;演唱技巧

一、相似的历史渊源

晋北地区包括忻州、朔州、大同地区,陕北地区包括延安、榆林地区。黄河将晋陕一分为二,这里土地贫瘠,条件艰苦,百姓在生产劳作、放牧砍樵时,唯有与山歌为伴,“拦羊嗓子放牛调,黄河艄公喊破天”成为了这里民歌的显著特征。同时,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山陕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敦厚朴实的性格,体现在民歌中,多以豪放高亢、诙谐洒脱见长。

晋北民歌历史悠久、渊源而流长,宋代的《乐府诗集》中有很多曲牌名即与晋北民歌中曲牌结构相似,这点充分说明《乐府诗集》的曲牌在其他地方以舞台剧形式发展的同时,晋北人由于条件限制即将其以民歌的形式保存了下来。陕北民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调,并与古来即有的春节“闹红火”联系紧密。在汉代绥德墓发掘的石像画中就有相近的内容。晋北民歌与陕北民歌都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1935年至1965年,陕北地区产生了大量的反映以“闹红”、土地革命、抗日、大生产运动为主题的民歌,如《东方红》《绣金匾》《赶牲灵》《三十里铺》《五哥放羊》等民歌。在陕北民歌迅猛发展的同时,晋北地区随之也创作产生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如代县《打飞机》、忻县的《围困蒲阁寨》、临县的《打石门坞》、武乡的《关家垴,打得好》等。晋北人民的战斗热情空前高涨,“红歌”响彻晋北大地。

二、相似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相似的艺术特征

在晋北民歌、陕北民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走西口”文化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在明清时期直至民国时期,晋北、陕北人由于地理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不得已跨过长城边境到蒙地谋生。“遍数全身家当唯有破席一卷”就是当时走西口人的真实写照。“走西口”的人流中有晋北人也有陕北人,并非人们常说的走西口是晋北人的专利。西口一般意义上指右玉的杀虎口,而广义是泛指晋蒙、陕蒙交接各处长城隘口。陕北人为了谋生跨越陕蒙边境,进入到鄂尔多斯、河套地区讨生活。在两地走西口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悲苦的、凄惨的、感人的、无奈的故事,被当时的民间艺人以民歌的形式编纂记录下来,并且广为传唱。走西口文化为晋北、陕北民歌的发展又添一束新花,虽有微妙之别,但根蒂相连,很难说“走西口”的路上产生和传唱的民歌究竟是陕北民歌还是晋北民歌。随着电视剧《走西口》与《血色浪漫》的热播,两个版本的走西口被广泛传唱。“走西口”文化也成为晋北、陕北的文化标杆。

三、相似的歌曲类型、结构

晋北民歌与陕北民歌从类型上分为号子、山曲、小调。号子可分为打夯号子和行船号子,都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土工作业和在黄河上扳船时演唱的民歌,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没有固定的曲调和歌词,只是随性地将劳动场景填入到曲牌当中,多以哦、哎、吆、嗨、呀等象声词作为衬词或缀词,高亢明亮,富有节奏感。山曲是两地传唱最广的歌曲形式,陕北的山曲又被称作“信天游”,榆林地区称为爬山歌,靖边、定边称为“顺天游”。晋北与陕北的山曲结构相同、演唱艺术相同、语言应用相同,只是叫法不尽相同,都是人们在千沟万壑、山梁村落,或劳作、或休憩时即兴而发,随意吟唱的。它的特点是结构相对固定,但没有固定的歌词,演唱者可以根据当时的劳动情景及心情,随意填词。它的讲究是词语工整对仗、和谐押韵。在演唱风格上,它的特点是声线高、无限延长音、随性洒脱。在演唱时,它的方言特点是充满了泥土气息;在发音上,很有讲究。例如,歌曲《走西口》中的哥哥走西口的第二个“哥”字要念成g-er,小妹妹泪长流的“妹妹”两个字要念成mai mai,而不念mei mei。再例如《兰花花》中的“生下一个兰花花活活爱死个人”的“下”字不念xia,而是念成ha,还有“人”字不能念成ren,而是念成reng等。乡土气息极浓、方言极重。由于晋北、陕北地区通用的语言都是西北方言和中原官话,不是本地人很难将其明确地区分开来。所谓的隔山不同语、隔河不同音,只是在语调上有微小的差异而已。小调是这两个地区过年过节活动中、酒席宴会中随口吟唱的小曲,结构相同。

四、相似的艺术风格及演唱技巧

晋北民歌与陕北民歌在艺术风格及演唱技巧上互为相同、融为一体,其共同特点是或豪迈洒脱、高亢嘹亮,或凄婉悲切、感人肺腑,而且在艺术处理上多以无限拉长尾音为表现特征,同时将方言应用得淋漓尽致、土的掉渣,形成了与其他地方民歌截然不同的独特风格,而且在表演造型上多以比兴手法为主,借景抒情、以物喻志,抒发内心的悲与苦、欢与乐。舞台形象上,男子多以白羊肚手巾裹头、羊皮袄坎肩加身、一条靓丽的红腰带以及千层底布鞋,是晋北陕北地区典型的老农与羊倌形象。女性演唱者则多以“花袄长裤大红鞋(hai)、红头绳大辫子甩起来”的形象出现,塑造了黄土高原汉子与水灵灵的晋陕婆姨形象。

晋北陕北由于地理环境、文化底蕴、生活习惯大同小异,造就了晋北民歌和陕北民歌骨脉相连的关系,“晋陕本是一家亲,打碎骨头连着筋,若要强行区分开,千里万里总相通”。

五、晋北、陕北民歌对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启示

近年来很多声乐工作者都很注重现代民族声乐与民歌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就说过:“至于原生态,我认为它是根,是源泉,是基础。民族声乐与原生态是一条线,很多民族声乐的专业人士都下去采风,听原始民歌,进行吸收和发展创造”。在民族声乐演唱方面,将晋北、陕北民歌的原生态风格与现代声乐科学的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范例也有不少,如王宏伟、阿宝、王二妮、苏文等。2000年,王宏伟以一首颇具陕北风韵的《西部放歌》征服了评委、观众。在这首作品的高音处理上,王宏伟巧妙地借鉴了陕北原生态的演唱方法,轻松地将高音飙到highD,从而将作品演绎到极致。还有我们年轻人所熟知的阿宝,阿宝是山西大同人,典型的晋北民歌歌手,他所演唱的晋北、陕北民歌之所以能被年轻一代的观众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他很好地将原生态唱法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这一点。正如阿宝自己所说的:“我演唱的风格和所有的民歌手都不一样,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学过,就是把所有的民歌手都当成老师,好的就拿过来,加上自己处理,甚至加入一些通俗的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陕北的王二妮,王二妮出生在陕北榆林,毕业于榆林艺术学校,虽说接受过正规的声乐教育,但是在这样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学校里,能学到的知识必定是有限的。王二妮的歌声之所以被众多观众喜爱,除了王二妮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之外,这与王二妮从小所受到的陕北原生态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王二妮一首《桃花红杏花白》,完美地将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原生态结合在一起,甜美、清丽的嗓音与黄土高原特有的韵味揉和在一起,就像是满满一桌山珍海味突然出现了一道绿色农家菜,让人爱不失手,欲罢不能,且回味无穷。

保持原生态民歌原本的神韵并融入科学的发声方法,不断提高歌者的演唱水平,已成为音乐工作者们的共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地融入时代元素不失为晋北、陕北民歌与现代民族声乐的一条可行之路、必行之路。

[1]张智斌.张智斌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王克文.陕北民歌艺术初探[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4]李莉.谈山西民歌——歌种之鉴赏[J].大众文艺,2009(8).

[5]李雄飞.山曲爬山调和信天游的共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4(1)

J642.2

A

猜你喜欢
晋北原生态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晋北地区半干旱风沙区典型林分适宜性评价
武凤杰:中国晋北蚕桑的开拓者、产业扶贫带头人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作文呼唤“原生态”
一块试验田 请来50名科技专家 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创新产业联盟 打造晋北农业特联社
党建地图·陕北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用脚步丈量长城 晋北长城踏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