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2017-01-30 15:56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智力情绪

路 梦

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大学生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路 梦

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大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社会情感的形成和情感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和社会适应性。本文主要探讨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缺失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情感能力。在情感教育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真”、“善”、“慧”的心理品质,让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构建大学生体验式情感教育模式。

大学生;情感教育;策略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最早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和谐教育”,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绪智力理论又为情感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80年代后,受人本主义思想影响,情感教育开始倍受关注。由于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学者们提出“情感教育”的概念虽然还不能被人们普遍地认可,但它所表达的一些教育思想和一些教育主张却在大学教育中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和效果。有一部分学者把情感教育界定为情绪智力教育,进行情感教育就是把智慧带进情绪,提高情绪智力水平[1],情感教育包括情感的认知、情感的体验、情感的表达、情感的控制等内容[2]。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情感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观念,情感教育应该是“对人的整个生命的整体性发展的教育”[3]。

本人认为情感教育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内心体验,而情感教育则需要由一定的实践活动丰富受教育者的内心体验,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其独立健康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情感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要在其受教育的活动过程中,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丰富的人生和生活体验,并从中领悟人生意义。

二、大学生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情感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理论上有力的支持,致使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处理好情感与智育、德育的关系,以及大学人文教育的功利化和忽视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与培养[4]。本人结合自身成长认为,情感教育缺失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师生交流中缺乏情感沟通

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身教”更胜过“言传”,教师的行为和表现对学生具有重要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有不少教育者把教育当成了谋生的手段,工作中缺乏热情和激情,对学生的幸福感、满意度漠不关心。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知识传授,没有重视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使自己成了一部教育机器。更有部分教师缺乏社会责任感,一味的急功近利,没有把自己的情感注入教育过程中,只是追求名次所带来的个人荣誉,使教育丧失了原本应具有的内涵和价值。

(二)家庭教育方式对情感教育的忽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家长对孩子的一贯溺爱,使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形成孩子在情感上的索取重于责任,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另有一部分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拼挣钱,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呵护、关爱,使得孩子感情淡漠,缺乏感恩之心。曾经有调查显示,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76%的学生从未给父母祝贺过生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5]。

(三)情感教育偏重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情感培养和体验

在当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忽视对大学生的情感培养,不重视大学生的独立情感体验。情感的体验,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感受,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思想品德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培育起来的。总之,受教育者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情感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实践做基础的情感教育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达不到情感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更无法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

三、大学生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实施情感教育,学校教育和教师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大学生自身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本人认为情感教育就其本质讲应该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情感教育不应成为一种“知识”传授。大学生情感能力的增强在于培养学生“真”、“善”、“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大学生独立健康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的关键是让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情感教育应依据情感形成和发展本质特点,构建大学生体验式情感教育模式。

(一)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真”品质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必须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大学生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塑造。为此,大学生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培养其“真”的心理品质。

所谓“真”,人本主义缔造者罗杰斯曾做过这样的阐述,他认为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和倾向,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而产生心理适应不良。通俗讲就是让自己做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真实的人!

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真”品质,首先大学生应学会无条件积极关注自我、接纳自我、善待自我、欣赏自我,别人的人生再精彩那也是别人的,关键是我们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其次,大学生应塑造自尊的健康人格,自尊是个人按着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己进行价值评判后获得的自我价值感,它是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有研究表明,自尊与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测量指标都有很高的相关性,高自尊的人往往有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事物的看法比较乐观,自尊体验使他们形成一种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自信和健康的社会心态。因此,自尊是大学生应有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备素质。

(二)增加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大学生“善”的心理品质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指一个人经常处于或趋向于积极的情感状态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一个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的先决条件,是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通常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有两个:一是让自己感受成功,就是让自己不断产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开发内在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二是让自己体验肯定,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成绩好的学生比较赏识,给予他们更多的表扬和肯定。其实,这不仅会伤害其他学生的心,也不利于好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

在大学生情感教育中培养其“善”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心中充满正能量,首先要学会正向关注,培养全面、相对、发展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避免片面化、绝对化、静止化等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所谓正向关注,即学会关注人或事的积极面、光明面,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避免消极关注产生的负性情绪。其次,要学会表达感激,感受善意。当我们向身边的人表达感激时,不仅让别人感到愉悦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三)加强情绪管理,培养大学生情绪智力“慧”的心理品质

情绪管理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主要心理素质之一,学会情绪管理也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增强人生的智慧,是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情绪智力简称“情商”,它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6]换句话说,情绪智力也就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所以,与其说情绪智力是一种智力,倒不如说是一种情绪的“智慧”和心理品质。

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慧”的心理品质,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情商:第一,提高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包括控制冲动和恼怒,处事灵活理智,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等。第二,提高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包括表达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以及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形式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第三,提高运用情绪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处理人际问题能力、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运用情绪发挥潜能的能力、增强竞争力等。

[1]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5-156.

[2]董静.缺失与构建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检视[J].新疆社科论坛,2015(03).

[3]刘淑娟.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J].中国成人教育,2007(15).

[4]丁凯,刘志,成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及价值[J].科教文汇,2006(02).

[5]王之求.大学生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6]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2004年第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10-411.

G

A

1006-0049-(2017)15-127-02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智力情绪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