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基础理论课中融入视唱练耳的思考

2017-01-30 14:22吕霁虹
北方音乐 2017年21期
关键词:音程乐理普通高校

吕霁虹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10012)

近年来,在普通高校教育发展中,素质教育理念开始深入人心,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也逐渐得到了凸显。作为美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也受到的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普通高校中,音乐课程则是美育工作开展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主要承担着普及音乐文化,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角色。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这个群体普遍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但是艺术素养参差不齐,且大多偏向薄弱。大学生渴望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提升自身艺术素养和修养。音乐基础理论课(也称为“乐理”课)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门入门理论课程, 以理论讲解为主,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进一步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从理性方面进行认识和理解音乐。通过笔者对众多学生的采访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对音乐知识的渴望程度是比较高的,对音乐基础理论课的期望值也是比较高的,他们希望通过音乐基础理论课显著提升音乐素养,扩充音乐知识。但是往往在课程的进程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且对于理论比较难理解等,导致授课的结果达不到学生的期望值。学生觉得音乐理论课枯燥乏味且难于理解,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有几个主要的原因:一是本身这门课程就是理论课程,理性的知识比较多,感性方面偏少,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二是学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的机会或者不知道如何实践,除非一些有乐器基础的同学,能够直接运用理论知识来帮助他们实际演奏,因此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三 理论课程相较于音乐实践类课程(器乐演奏,合唱等)来说,学生很难直接参与其中,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基于这些原因,作为传授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论课亟需改变这种现状。

视唱练耳则是一门实践技能课,是以培养学生读谱视唱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的课程。在专业音乐院校中,视唱练耳和基础理论课是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细分对培养专业人才是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但在普通高校中,音乐教育面向的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且学生有限的精力、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将两门课程分开进行开展,过于专业且达不到高的学习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基础理论课中融入视唱练耳的训练,一方面能够将音乐理论课中的知识点,通过视唱和练耳的方式进行实践,还能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将音乐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也缓解了理论课程的枯燥性。

一、两门课程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之处

在音乐基础理论课中融入视唱练耳的训练,并不是简单的将两门课程进行结合,需要解决两门课程在进行融合过程中会出现的矛盾冲突的地方。

(一)专业性和普及性的矛盾

传统的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本是音乐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这两门课程被赋予了很多的工具色彩和技术特质,因此教学内容比较专业,技术性强,且单一。且又因为面向音乐专业学生,较多注重音乐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而比较容易忽视人文关怀。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面向的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其目的是普及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音乐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他们具备的音乐基本能力较低,以致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理解比较困难,且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既不能太专业也不能太简易,从而也形成了专业性和普及性之间的矛盾。

(二)教材选用之间的矛盾

音乐基础理论和视唱练耳本属于两门课程,从20世纪开始,我国音乐工作者就开始分别进行两门课程的编写工作,出版了很多关于乐理和视唱练耳的分科教材,但是大多数的教材都是针对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及音乐专业人群,偏向专业化,对音乐素养比较薄弱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难懂。现在市面上具有普及性的乐理和视唱练耳教材是比较少的,且主要还是分科教材,将乐理和视唱相结合的教材非常少。所以,教材的选择,是采取选用分科教材,还是选用综合教材存在着矛盾。分科教材对乐理和视唱练耳的教学来说,知识比较细化,全面,但是两者重复的知识点很多,没有形成知识的连接点。综合教材市面上很少,现存的教材普遍比较简易,大多也是面向儿童群体和音乐类考级,不适合大学生群体使用。教材的选择是课程开始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教材的选择问题值得重视。

(三)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的矛盾

音乐类课程在普通高校大都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课时量是非常有限的。在基础乐理课中融入视唱练耳,也就意味着,要将视唱练耳和乐理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这两门课程本身存在很多重复的内容:比如音程、和弦、节奏等,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只是侧重的方面不一样,运用的手段不一样。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也存在着相互补充和延伸的内容,那么对重复内容如何合理删减,以及两门课程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结合则需要慎重思考。课程融合后,在相同的课时中,对整个教学进度的安排是非常棘手,但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考虑不周,将不利于教学的整个进程,也不利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且课时安排的不合理,教学内容分散或过于简单等等,都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处理好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之间的矛盾十分重要。

二、将视唱练耳融入音乐基础理论课中的建议

(一)教材的选用

前面提到,乐理和视唱练耳的教材更多是分科、专业教材,面向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非常少,且比较单一。本人通过对市面上现存教材的分析,从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卡曼音乐欣赏课》这本书获得一些启示。《卡曼音乐欣赏课》这门书是全美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基础教材,由于他愈来愈强的影响力,更是让大多音乐爱好者把它作为音乐入门的必备之书,从这可以看出,这本书专业性并不是特别强,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很多地做到了知识的循序渐进。虽然这是本欣赏类的课程,但是它每章的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主题乐理知识展开的,比如旋律、和声、音乐的织体等章节。每章对乐理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进行了聆听和视唱,并且在每章都有“聆听提纲”,针对一首经典作品,结合相关乐理知识,进行导读导听的方式。例如“三和弦”这一知识模块,这本书首先是从理论方面讲解三和弦的相关概念,并配上一小段歌曲,让读者了解几个常见三和弦在歌曲中运用的位置和音响感觉。然后,用肖邦《E大调钢琴前奏曲》op28,no4这首曲子来进行和声的分析,涉及到的和声分析,更多是从听觉协和度和色彩上进行感受。最后书籍推荐了不同作曲家对这首曲子的诠释,让读者自主分析不同演奏家对相同作品的诠释中,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将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都综合在一起,而且互相补充和延伸。鉴于这本书的理念,教师们可事先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和兴趣点进行大致了解,然后挑选出市面上较好的分类教材,将这些教材的内容进行灵活合理搭配,在对内容搭配的同时,老师要做好知识的连接点,以便更好地相互补充和进一步扩展。

(二)教学内容合理选用

原本一门音乐基础理论课有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内容,现在在相同的课时中,要加入视唱练耳的内容,对课程内容势必要进行有效地增减。如何进行增减,哪些内容需要增减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内容,或者不加思考完全按教材的排序按部就班进行授课。

视唱练耳加入到课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在实际欣赏和演奏中。那么我们需要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抽象乐理知识比如音程、和弦、调式等加入视唱练耳的训练。关于音程的学习,在理论概念讲解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演唱常见的几种音程,体会音与音之间的不同距离,然后对每种音程的概念进行讲解,当学生对音程概念有所掌握后,通过听辨音程来巩固音程的知识,最后可选曲大家比较熟悉的经典歌曲的片段,让学生来进行视唱,体会不同音程在歌曲中的呈现以及表达。这样,从唱、听、理性认知综合地学习这个知识点,通过这个知识点最后运用到实际音乐作品的体验和鉴赏,让学生在学生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这些比较专业、难懂的音乐理论知识融入视唱练耳训练后,也会造成乐理知识内容的一部分删减,那么具体删减哪些部分,这跟选择教材一样,就需要老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兴趣点进行调查了解,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点进行综合考量。

三、教学方法的综合化

20世纪之后,出现了影响全世界的几大音乐教学方法,比如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这些方法都体现了教学的综合性。将视唱练耳融入到乐理课程中,本身就是将这两门课程综合在一起,且综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综合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参考、借鉴和运用这些成熟有效的综合教学法,对基础乐理课是十分有帮助的。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有体态律动、练耳和即兴演奏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体验律动,即用身体律动来表现音乐元素。他非常强调音乐学习应该让自身身体来体验音乐,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全面感受音乐的形式。视唱练耳学习本身就是训练内心听觉,通过体态律动来学习视唱练耳,更能提升我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奥尔夫认为技巧技能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觉并能够将自己身体中的音乐感通过技巧表现出来。节奏的即兴、旋律的即兴等都是运用在教学中的方法。节奏是人的一种本能,在音乐的诸多元素中,它是最直接,也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要素。在该教学法中,将自己的身体当做打击乐,通过多样的节奏即兴训练来让学生表现音乐,将被动地接受变为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这种模式本身也是建立在对一定的乐理知识有所掌握中,通过音乐理论的学习,视唱练耳技巧的成熟,音乐感的培养,才能有材料、有内容更好地即兴。

以上的几种音乐教学法,都是强调自己参与音乐当中,在实践感受中,来学习音乐,感知音乐和理解音乐。将这些成熟的音乐教学法进行借鉴和合理运用,能更好的提升基础乐理的教学效果,也更进一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积极参与性。

四、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近些年,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高校教育的发展, 陆续出现了很多网络在线课程,比如网易公开课、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在线课程打破了学生传统课堂的定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给予了学生很多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当下普通高校的音乐课程的展开仍然以课堂教学(线下教学)为主,将视唱练耳融入到音乐基础理论课中,无疑大大增加了知识量。现在大学生普遍课时量比较大,只有少部分时间来选修艺术课程,更不用说在课后对艺术课程知识内容的复习和扩充了。而且将基础理论与视唱练耳进行融合,知识就更综合化,一堂课的知识内容就变得更紧凑,对学生专注力和理解力就要求更高了。特别是视唱练耳对大多数学生是非常陌生的,培养他们听觉的敏锐度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是课堂上没有太多时间来进行练习,很多时候只是点到为止,这样最后学校效果会大打折扣。

综上原因,如果能结合线上课程,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线上课程有几大的优势:学生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观看;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对晦涩难懂的知识能进一步理解;学生可挑选比较感兴趣的知识重点观看,利用有限时间获得感兴趣的知识等等。高校乐理课,可以将视唱练耳,特别的练耳的部分内容做成线上视频,就像学生学习语言听力一样,随时进行练习,音乐听力自然就容易提高,且又分担了课堂上的知识内容繁多的负担。同样的,也可以将每个乐理知识点的重点、难点或者扩充点做成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巩固或扩展学习。这样的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会有显著提升,而且还帮助他们找到每个人的兴趣点,发挥了其特长。

[1]黄鹰.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与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索[J].中国音乐,2006(01).

[2]蔡军.试论视唱练耳与基础乐理课的优化方案[J].中国音乐,2006(04).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关志英.高校音乐公共艺术课的必要性[J].教书育人,2004.

猜你喜欢
音程乐理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音乐游戏玩起来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画说乐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