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成功研制土壤修复新材料

2017-02-01 00:23
蔬菜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科院合肥酸性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能够高效抓取和转化酸性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离子,且667 m2成本不超过30元。这项研究成果于2017年1月1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的绿色化学领域核心期刊《美国化学会可持续化学与工程》。

世界上约30%的不冻土都是酸性土壤,不仅造成农业减产,还会激活重金属离子,加剧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据了解,目前土壤修复常规处理方法有植物修复和化学修复2种,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等缺陷,且治标不治本,这也是制约酸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瓶颈。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将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复配,使其由聚集态变为松散态的网状结构,既能将土壤pH提升至接近中性,又能够高效地富集和抓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元素,同时还能将“六价铬”等有害元素转化为安全元素“三价铬”。这种新型的土壤修复材料667 m2成本只需10~30元,修复过程直接融入耕种流程之中,不仅使用便捷,相比传统修复方法效率也大幅提高,并且可以制作成粉剂、液体、颗粒等各种形式。专家表示,该材料应用前景广阔,2018年有望实现量产。

猜你喜欢
中科院合肥酸性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
嗜酸性脂膜炎1例与相关文献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