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农资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7-02-01 19:07徐培培朱德渊孙立超张美英包士忠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15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经营户崇明农资

徐培培 朱德渊 孙立超 张美英 包士忠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崇明区农资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徐培培 朱德渊 孙立超 张美英 包士忠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为促进上海市崇明区农资经营市场可持续发展,为种植户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在对全区农资经营市场、种植大户、农技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崇明区农资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农资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崇明区

崇明区是上海市的农业大区,据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共有粮田面积2.032万hm2、菜田面积0.893万hm2、果园面积0.536万hm2,每年投入各类农资(肥料、农药、种子)数量巨大,涉农经营人员较多,因此规范农资经营市场,对促进崇明区农资经营市场可持续发展、为种植户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意义重大。笔者通过对全区农资经营市场、种植大户、农技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农资经营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崇明区农资经营现状

目前崇明区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的农资经营户(企业)共211家,分布在全区各个乡镇,其中以上海崇明供销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出资的经营户数最多,达125家,占59.2%;其次为上海农友植物医院有限公司出资的经营户有15家,上海德诚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资的经营户有13家,分别占7.1%、6.2%。另有农资经营户69家(个体户),以中东部地区为主。

1.1 肥 料

全区共有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9家,集中在崇明岛北部农场范围内,其中3家为国有企业,其余6家为私有企业,投产时间均在2014年前。9家企业的肥料实际年产量为7.2万t,以本地销售为主;2016年全区商品有机肥销量为3万t(享受补贴吨数)。通过对上海崇明供销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庙镇、合作、新民、新河4个门店经营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4个门店在2016年化肥销量共计1 670.05 t,比上一年减少18.4%,销售品种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国产复合肥为主。

1.2 农 药

2016年全区农药销售总额达5 700余万元,销售渠道主要是政府采购和门店零售。政府采购是由上海市农委下属相关部门采购(在上海市政府采购网上公开采购),并按照计划直接发放给农户使用。2016年林业、蔬菜、粮食作物涉及政府补贴的农药销售额为3 863.27万元,占全区农药使用量的60%以上,其中经济林农药销售额为1 157万元、公益林农药销售额为109.1万元、蔬菜农药销售额为1 222万元、粮食作物农药销售额为1 375.17万元。在门店零售方面,崇明供销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销售总额最高,达1 414.8万元,约占全区门店零售总额的50%~60%。

1.3 种 子

目前崇明区种子经营企业共有73家,分布在全区各个乡镇。全区主要农作物水稻、麦子、油菜、绿肥均由区种子公司统一供种,享受全额政府补贴的种子数量占全年销售种子数量的85%以上。

2 崇明区农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资经营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016年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受理肥料经营违法案件12起,涉及无照经营、未建立农资台账制度等;受理农药相关案件10起,涉及标签违规、销售过期农药和劣质农药。

2.2 农资经营人员农技知识缺乏

通过走访部分农资经营门店,了解到目前崇明区农资经营户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技知识缺乏或陈旧等问题,导致农民购买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时无法提供合理的建议,或仅依靠农资产品的包装介绍进行销售。由于农民对新肥料或农药等农资产品的使用技术不够了解,造成了产品使用效果差、农民购买意愿弱等问题,影响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2.3 农资经营市场准入门槛低

农资市场对经营者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资金能力、经营场所没有明确限制,部分销售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价格意识膨胀,销售假、劣农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户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 外来流动车销售化肥难以管理

通过对竖新镇部分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普通农户走访发现,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主要通过正规农资门店购买肥料,部分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受肥料价格低、上门销售方便以及夸大的肥料使用效果等因素影响,购买外来流动车销售的化肥。目前由于对外来流动销售车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旦农民购买了问题肥料,造成了经济损失,权益得不到保障,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

2.5 有机肥推广难、部分批次抽检不合格

受人工成本增加以及有机肥对粮食作物生长的直观效应不如化肥等因素影响,农户对有机肥的接受程度逐步下降,有机肥施用量不断减少,给有机肥推广增加了难度。另外,由于有机肥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工人若不严格操作,易导致产品不合格。每年本区在开展有机肥抽样检查中,均有部分批次检测不合格,如水分超标、pH不合格等。

2.6 进货渠道杂,种子包装不规范

由于本区的农作物种子大部分从外地调入,货源渠道多且杂,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给种子市场监管造成了很大压力。尤其是蔬菜种子,包装袋上的各项指标错印、漏印、涂改等现象普遍存在,生产日期、净含量等表达混乱。

3 促进崇明区农资经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健全机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各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区农资市场的监管,可结合春耕、夏种、秋收等重点农时,对各农资经营户加强守法经营宣传和执法整治力度,重点查处无照经营、销售不合格产品和假冒劣质农资等违法行为,杜绝坑农害农现象发生,切实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对有机肥生产企业要加强生产检查,并将每次抽样结果进行网上公示,对未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的生产企业,履行处罚程序,确保有机肥质量。同时,建议政府提高有机肥补贴资金标准,从而提高农民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

3.2 广泛宣传,提高经营者守法和维权意识

一是加强对农资经营者及本区有机肥生产企业的宣传引导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发放资料、宣传典型案例等方式,提高其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农民消费者的宣传,增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如在购买农资时要索取票据,广泛宣传农资识假、防假知识,让不合格农资产品无法流通。

3.3 加强培训,实现技术与农资结合

基层的农资经营门店是农民获得各类实用技术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加强对农资经营人员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各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使用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的培训,并在重点作物示范区域组织农户观摩和召开现场会,通过农资门店将农技部门的新技术推广到农民身边、将新知识传播到农民中间,实现技术与农资销售相结合。

3.4 引导扶持,鼓励创立农资品牌

农资销售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政府部门要加大引导扶持,鼓励创立农资销售企业品牌,做到规范经营模式,并建立有效的品牌管理制度,使本区的农资销售向规模化、正规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3.5 加大补贴,杜绝农药安全事故

近年来,部分农药在采用财政补贴、实施政府集中采购方式后,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因此,建议政府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力争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农药财政补贴全覆盖,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农药、高剧毒农药在本区农业生产中的使用。

2017-03-21

猜你喜欢
经营户崇明农资
◆连云港:推动农药经营户健全电子台账 实现农药市场“说得清管得住服务好”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深入市场调研,推进“以展荣市”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