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传统特色果品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2017-02-01 19:59董雪梅朱强赵丽石丰亮
落叶果树 2017年5期
关键词:蜜桃青州果品

董雪梅,朱强,赵丽,石丰亮

(1.青州市果树站,山东青州 262500;2.云门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青州市传统特色果品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董雪梅1,朱强1,赵丽1,石丰亮2

(1.青州市果树站,山东青州 262500;2.云门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调研总结了青州蜜桃、青州柿、青州敞口山楂三大传统特色果品的生产现状;分析了传统特色果品产业在种植面积、产量及品质方面未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发展建议,政府主导,大力发展传统特色果业,新建或改建传统果树种植示范园,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果品品质,促进传统特色果品产业发展。

青州市;特色传统果品;生产现状;发展建议

青州市位于鲁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形为半山区半平原,地貌有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山前平原三种类型,由南到北依次排列。年平均气温12.7℃,降水量664mm,无霜期191.7天,自然条件适合果品生产。青州蜜桃、青州柿和青州敞口山楂栽培历史悠久,为传统特色果品,享誉国内外。

1 传统特色果品生产现状

1.1 青州蜜桃产业

青州蜜桃栽培历史悠久,是山东省名、特、优果品之一,据青州府志(明嘉靖四十四年本,至今约 420 余年)记载:“果之品,有文冠果、桃、杏、李、枣、柿、栗、梨、榛莲、核桃、樱桃、络丝桃、秋桃、冬桃……”[1]。青州蜜桃曾为明、清朝贡品,果实肉细,清脆味甜,采后稍加贮存,即可变为溶质,汁多味美,甘甜似蜜[2]。目前,栽培面积3860hm2,产量14.5万t。主产区王坟、邵庄、弥河、谭坊等镇以及王府街道。近年来,通过新品种选育、标准化技术栽培,产量逐年递增,666.7m2产量可达3000~4000kg,产值1.5~2万元。青州蜜桃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青州蜜桃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熟,耐贮运,市场竞争力强,除国内销售外,还出口到新加坡、荷兰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已经完成了青州蜜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机食品品牌认证,成功创建国家级水果标准园。在2015年公布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青州蜜桃品牌价值5.24亿元。

1.2 青州柿产业

青州柿有500多年栽培历史。自清末开始,青州柿饼就已出口。1972年,中日建交之初,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青州柿饼顺利出口日本,成为新中国首批出口日本的农产品。青州柿饼在日本、韩国有较高知名度。韩国的中国柿饼90%以上产自青州,历史峰值时达到8000t,创汇2000万美元。2014年青州柿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青州柿种植面积2667hm2,鲜柿产量6万t,主产地王坟镇、王府街道、邵庄镇和庙子镇。品种以大萼子、小萼子柿为主,果色橙红艳丽,果形圆滑优美,营养丰富,味美香甜。制作成柿饼质地柔软,肉质细腻,霜厚均匀,维生素含量高,耐贮存,是中国最优质的柿饼之一。全市从事柿种植的果农达1.6万人,小型柿饼加工企业20余家,加工专业合作社14家,加工专业村32个,年加工本地鲜柿5.3万t,柿饼制品1.53万t。

1.3 青州敞口山楂

青州山楂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传统大金星、敞口山楂为主栽品种,果实大、产量高、品质好,适宜精深加工,主产地王坟镇、王府街道。2013年青州敞口山楂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王坟镇被誉为“中国山楂制品第一镇”,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目前,青州市山楂种植面积2473hm2,年产山楂鲜果5.57万t,全部供应当地果品加工企业。现有果品加工企业150多家,加工本地山楂5.57万t,自济南、临沂以及河北省等外地购进山楂鲜果24.43万t,年产山楂系列制品15万t,包括王坟镇的山楂饼、王府街道的山楂干,山楂果脯、山楂糕、山楂球等五大类20多个系列品种,产品占据了70%全国市场份额、30%国际市场份额。

2 传统特色果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条件落后

果品产业集中在山区乡镇,交通运输条件差,灌溉设施建设滞后。例如传统老蜜桃种植基地杨家窝,地处山区,水源缺乏,得不到及时灌溉,造成果实膨大期等生理关键期水分和营养元素缺失,影响产量与品质。由于山区地块狭小、果树郁闭等原因,不利于果园机械使用,果园现代化管理程度低,生产条件落后。

2.2 组织化程度低

果品生产以分散种植、加工、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农民自发的经济合作组织有所发展,但其规模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例如柿饼,传统一家一户在院落和房顶晾晒,规模小,标准低,环境差,不适应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需求。

2.3 产业化水平不高

果品采收后,深加工能力弱,加工企业工艺落后,生产环境条件差,生产能力低,产品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仅面对低消费群体,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经济效益不高。

2.4 管理粗放,果品品质低

有机肥施入量不足,中、微量元素缺乏,影响果品产量与品质。传统果园栽培密度大,树冠交接,整形修剪不科学,内膛光照不足。例如山楂基本为20世纪80年代所栽植,山楂树的新老更替困难,果实采收后放弃管理,病虫害加重,树体衰弱,山楂品质下降。蜜桃的果色、果香、果型等方面标准化程度不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

2.5 鲜果市场收购价格低,果农积极性不高

青州敞口山楂、青州柿近年来市场收购价格持续走低,挫伤了部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大面积的山楂树、柿树管理不善,病虫害严重,甚至放弃采收。

2.6 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等方面工作滞后。部分龙头企业也因资金缺乏,影响发展,进而影响果品加工能力的提高。

3 传统特色果品发展建议

坚持把市场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以新建或改建传统水果种植示范园为重点,以大力发展传统特色果业为目标,制定财政补助政策和产业政策,用于激励青州蜜桃、青州柿、青州敞口山楂等传统特色果品品质提升、良种选育、品牌保护以及果品深加工科学研发等工作。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基础好、在提高传统果品品质和增加果品质量方面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果品种植示范园。通过示范园建设,推广现代种植技术,辐射带动全面发展,促进青州市传统特色果品产业发展。

3.1 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提升改造老园

鼓励园区建设滴水灌溉设施,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铺设防草布地膜;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绿色防控病虫害设施;合理栽植密度,青州蜜桃密植,株距1~1.5m,行距4~5m,Y形树。建议发展鲁柿4号、鲁柿5号和传统大萼子、小萼子柿等适合加工的优良品种,以及阳丰、次郎作为鲜食类优良品种,选择采用亲和力强的青州当地黑枣(软枣)做砧木,采用母枝芽接、劈接、舌接等常规技术进行嫁接。对部分老柿树进行新品种高接换头,树形以主干疏层形、多主枝自然开心形为主。山楂株行距在土质瘠薄处3m×4m,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地4m×5m,宜2~3个品种分行混栽,以提高坐果率,树形采用疏散分层形、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注重整形修剪,对老、弱、病树及时更新换代。

3.2 统筹规划,适区发展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与旅游观光和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以王坟镇、邵庄镇、王府街道、云门山街道为中心建立青州蜜桃生产基地;在王坟镇、邵庄镇、王府街道、云门山街道建设青州柿生产基地;在王坟镇、王府街道、云门山街道建设青州敞口山楂生产基地。

3.3 通过资金项目实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017年,由山东省财政厅支持,农业厅组织实施的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落户青州。建设了4处桃现代集约化栽培示范园,项目实施面积73.3hm2(1100亩)。通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与技术模式建设、物联网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等,集中打造一批引领全市高效特色果品示范园区。2017年青州市还将建设由潍坊市财政资金支持的水果高标准园、标准化示范园、精准扶贫示范园各1处,主要用于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设施设备条件以及加强品牌建设。

3.4 联合科研院所,加快技术创新研发

针对青州传统特色果品品种杂乱、品质下降、果园老化弱化、种植效益降低等问题,近年来,技术推广部门注重与科研院所深入合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积极解决问题,将生产技术送到农户手中。2017年,《青州蜜桃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列为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通过青州蜜桃种质资源调查整理和品比试验,筛选出优系单株;应用GF677等无性系抗旱砧木,高光效树形(丛状形)、果园生草、旱作供肥省肥模式等关键技术,达到协调地上、地下生长,改善果园微域环境,合理调节光热水肥条件,增强树体抗性,提升果实品质,重塑精品形象,促进青州蜜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5 规范技术规程,加强培训指导

根据青州蜜桃、青州柿、敞口山楂的生长特性,结合现代管理模式,编写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制定和完善果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在政府网络平台发布,并印刷成明白纸发放到户。依托示范园建设举办培训班,请专家教授进行培训指导,推广现代高效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3.6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加快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扶优扶强,突出重点,改、扩、建相结合,培育扶持龙头企业。鼓励果品加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合作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贮藏保鲜、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核心,以农户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以利益为纽带,把公司、农户、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收购,按果农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联结机制,提高果品产业化发展的利益空间。

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改进传统加工工艺,加大与科研院所的联合,研发市场前景广阔、适销对路的深加工系列产品,加大开发提纯工艺,促进果品加工向系列化、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3.7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保障措施

①建立柿树托管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机制。相关镇村加强对病树和多年无人管理的、品种良好的、有一定规模的果树进行托管,以村为单位成立管理组织,统一管理运营,强化责任落实,使老树重新发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②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召集果品加工企业与种植户签订种植保收协议,并为种植户提供病虫害防治与施肥等技术帮助。③协调涉农金融单位优先向果农安排低息小额信贷资金,扶持果树种植户、果品加工企业投资建设果树种植基地、果品贮存加工、商贸服务流通领域。④鼓励种植户对鲜果就地实现商品转化。例如,相关镇街为柿种植基地规划集中晾晒加工场所,统一规格与样式,做到产品整齐美观高效。种植户对鲜果进行初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精加工。既增加了农户产品的附加值,又解决了果品加工企业场地、劳务缺乏等实际困难。并与旅游观光相结合。⑤制定相关制度,鼓励私营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界人士,打破地域行业界限,采取拍卖、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多种生产要素的有机联合,共同参与发展传统果品产业。

3.8 加大品牌建设,培育健全市场体系

①积极实施水果及其制品的品牌战略,创立地方传统特色果品品牌,龙头企业做好果品品牌的注册登记,打响企业品牌。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申请“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利用政府专项资金,争创地方驰名商标,开拓培植新的国际国内市场领域。②利用网络、新闻媒体及各种展销活动,扩大青州传统特色果品知名度,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③创新营销方式,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建立健全市、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传统媒体,及时有效地发布市场行情、技术、苗木和产品供求、价格等信息。分区域建设各种果品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形成区域性果品集散中心、加工交易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实现线上线下信息联动。④加强与省内外营销机构的联合与协作,培育壮大营销经纪人队伍、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成立果品产业协会,负责农户、企业、客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市场参与主体间的有序互动。在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鼓励以各产业协会为主体,建设传统特色果品文化博物馆,举办水果节、产品展销会、新闻发布会,积极参与全国知名农产品节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改变坐等客商上门的被动销售局面。

[1] 孙凡. 青州蜜桃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2] 蒋德新,陈倩,赵传田,朱强. 青州蜜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落叶果树,2015,(05):31-33.

2017-03-18

董雪梅(1966-),女,山东青州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果树技术推广工作。E-mail:qznyjgsz@163.com

S66

A

1002-2910(2017)05-0028-03

猜你喜欢
蜜桃青州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千年书院薪火相传,百年名校与时俱进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蜜桃果冻
红秋蜜桃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历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青州南燕历史遗存及影响研究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蜜桃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