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推广与应用
——以上海市崇明区田间学校为例

2017-02-02 02:24张庆香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15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崇明田间农民

张庆香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浅谈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推广与应用
——以上海市崇明区田间学校为例

张庆香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为提高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阐述了崇明区推广田间学校培训模式的基本情况和关键环节,总结了崇明区推广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田间学校培训模式;现状;推广要点;主要成效;崇明区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中心;也是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它最早是从国外引入,在北京试点成功后向全国推广。目前该培训模式已在上海市崇明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本文阐述了崇明区推广田间学校培训模式的基本情况和关键环节,总结了推广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1 田间学校培训模式的优点

1.1 突出了农民的主导地位

传统培训中教师是主体,农民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农民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培训内容。而田间学校农民是主体,具有主导性,其意愿能充分表达。

1.2 突出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传统培训课程多数由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性差,农民不愿意听。而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在培训前要进行需求调研,了解了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并通过科学分析整理,从而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

1.3 突出了参与式培训

传统培训一般是教师“一言堂”。而田间学校培训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解答、课前回顾等互动式、参与式的形式,让每位学员都能参与其中,农民感兴趣、易接受。

1.4 突出了生产各个环节实践

传统培训往往在农闲时进行,当时学会了,但生产应用时又忘了,而且培训时间短,农民得不到系统的培训。而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安排在重要农时的各个环节,通过田间观察和实际操作,农民能较快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1.5 突出了效果测试

传统培训结束就算完成了培训任务。而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在培训后还要对各学员进行测试,了解技术掌握程度,同时对教学进行评估,并针对问题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1.6 突出了能力培养和行为改变

传统培训对农民只进行技术培训,内容单一。而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不但重视技术培训,还着重培养农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建设和团队活动,培养农民团队意识,增强其自信心,改变其思想和行为。

2 崇明区推广田间学校培训模式的基本情况

崇明区于2011年底举办了第1期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共计约40余人参与。2012年选择对蔬菜和林果两个专业开设3个田间学校培训班,共计约100人参与。在2013-2015年3年期间举办田间学校培训班12个,共计约410人参与。通过多年的推广与应用, 2016年开始全面提出将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应用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2016年共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7个,共计约1 046人参与。

3 崇明区推广田间学校培训模式的关键环节

3.1 成立田间学校培训教研组

为确保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在崇明区的顺利推广和应用,成立了由崇明区农委、区农技中心、区蔬菜站、区林业站、区水产站等相关负责人、教师骨干组成的教研组,其主要职责是确定培训对象、讨论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包括培训地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等,并在每一节课后进行教研探讨,以进一步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

3.2 学员的选择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群众认可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龙头企业骨干、专业大户等。为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学员的选择上,要求年龄在60岁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通过提高学员准入门槛,确保了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实效性。

3.3 教师的遴选

培训教师的选择是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推广和应用的关键。为确保田间学校培训模式能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顺利推广,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要求为:(1)必须是参加过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的学员;(2)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及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3)协调能力强、适应性广、知识面丰富。

3.4 培训内容的筛选

根据培训对象,结合其生产实际,在利用BBT票箱进行测试的基础上,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培训的重点内容。同时,在培训过程中采取以下6个结合:回顾与小结相结合,实训与辅导相结合,技术与活动相结合,知识竞赛与培训考试相结合,动手、动口和动脑相结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4 崇明区推广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4.1 做到了农技人员的个人素质与农民需求紧密结合

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以互动式、提问式为主,农民在实际生产中所涉及的问题多,不仅有专业知识方面,还有其它各个方面,因此这就对科技人员的个人素质、技术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一不可。

4.2 做到了技术和产品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分析、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其自信心和决策能力。因此,培训老师在培训前就要确定好培训内容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市场等情况,做到了技术和产品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了培训效果,使农民真正获益。

4.3 做到了田间试验与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通过田间学校培训,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一般问题都能做到现场解答,而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或不能及时判断的问题,则需通过试验来解决。这种培训方式,有效解决了科学试验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的问题,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方向,实现了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技术需求与科学技术研究的同向发展。

4.4 做到了技术成果转化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主要取决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田间学校培训摸式,对科技成果进行了转化,将适合市场、生产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制剂引入崇明,并进行适应性试验、示范和推广,最终达到了减量、省工、增产和增效的目的。

5 崇明区推广田间学校培训摸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解决对策

5.1 田间学校辅导老师综合素质不高

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以学员为主,学员主讲,而培训老师作为辅导员,需要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概括,因而要求培训老师的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然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的课堂控制能力往往不够,总结深度不够,影响了最终的培训效果。因此,建议邀请市级专家对本区农民田间学校的辅导老师进行再培训,强化田间学校举办程序,并根据崇明区生产实际,设计符合本区新型职业农民要求的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保证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不走样,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5.2 培训前调研及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田间学校培训的大量工作应在培训前进行,例如,对学员需求的调研,要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但在目前的培训过程中,需求调研还停留在走过场阶段,缺乏有效的需求分析。因此,建议培训老师认真对待培训前的学员需求调研,做好充足的调研准备,拟定好完善的调研表,包括培训时间、内容、重点技术、关键技术等,再根据调研情况实时撰写调研报告,以此确定教学计划,提高培训实效。

5.3 培训过程中学员组织难度大

在田间学校培训过程中,学员田间现场观察及学员间的交流占用了较多的课时,但由于学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老师的掌控能力不强,导致学员去田间实训时组织性较差,且在交流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因此,建议在田间现场观察时,辅导老师要指定好地区、安排好任务;在学员交流时,辅导老师要明确交流主题,当学员交流偏题时要及时引导、纠正。

6 结 语

田间学校培训模式通过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推广与应用,受到了崇明区广大农民的欢迎,同时也为田间学校培训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然而,崇明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还停留在借鉴外省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缺少必要的本地化调整,尤其是随着崇明区农民老龄化、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等问题的出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亟需调整,这也给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许多挑战,这些都需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加以完善与创新。

2017-02-08

猜你喜欢
崇明田间农民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饸饹面“贷”富农民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