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重2016年全面扭亏预计盈利4.8亿,争取尽早重新上市!

2017-02-03 10:23
中国机电工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国机锻件核电

中国二重2016年全面扭亏预计盈利4.8亿,争取尽早重新上市!

2013年7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国机集团与中国二重实施了联合重组。彼时,国机集团定下了三年使中国二重扭亏脱困的目标。

2016 年2月25日,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带领集团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中国二重进行现场办公,检查、指导、部署、推进二重改革振兴工作,并从产品质量、管理提升、降低成本等方面对二重确保实现“双超”目标,实现扭亏脱困、振兴发展提出工作要求。

任洪斌在会上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一:“中国二重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严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攻坚克难,企业经营取得历史性突破。2016年,如期实现双超目标。”

假设二:“中国二重虽经前期采取债务重组、人力资源优化、资产剥离等各种措施,但终因其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合同储备严重不足,技术创新滞后,产品质量没有明显提高,企业成本高居不下,市场对其信心不足,2016年再次难逃亏损厄运,未能履行债务重组之时对金融债权人的承诺,职工信心遭受重大伤害,重回股市前途未卜,再成上市公司将遥遥无期。”

“毋庸置疑,在座的所有人都会选假设一。但听完假设二的描述,大家是不是感到句句都打在心头?我相信,没有人希望是第二个假设。”任洪斌在会上语重心长地说道。

时光倏忽,转眼已到年底。2016年中国二重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中国二重诞生于1958年,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60年来,中国二重以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为己任,先后为冶金、矿山、能源、交通、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提供了200余万吨重大技术装备。在实现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上发挥了基础性、战略性,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1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中国二重连续出现巨额亏损,濒临不能持续经营的严重困境。至2014年底,中国二重资产负债率高达134%,已资不抵债。带息负债超过162亿元,60多亿元银行债务逾期。订单大幅下滑,生产经营资金、员工工资全部依靠国机集团救助。旗下上市公司二重重装连续四年亏损面临退市,5万名中小股东投资损失巨大。二重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

通过债务重整,中国二重妥善处置各类金融性债务逾134亿元,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6-8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90%左右,并同步解决了企业债、中票、融资租赁等问题,卸下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2013年7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国机集团与中国二重实施联合重组。三年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国机集团将振兴中国二重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国家实施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对中国二重进行深入了解、把脉,研判形势,针对中国二重连续巨额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产能过剩、包袱沉重等严峻问题,制定了以“内科手术”与“外科手术”为核心的扭亏脱困总体实施方案,举全集团之力,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调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入手,采取“主动退市、重组债务、分流人员、盘活资产、革新机制、创新驱动”等措施,加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力度,实现了三年扭亏脱困目标,破除生存危机,在深化改革中走上持续健康稳健发展的振兴之路。2016年中国二重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40%;预计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同比增利25.1亿元。

一、多措并举 扭亏脱困破危局

1、以问题为导向,果断实施主动退市 。

自2011年起,因连续大额亏损,中国二重主业上市公司——二重重装股票面临强制退市风险,可能引发五万余户中小投资者上访维权,以及债权人、客户及职工信心丧失等严重后果。为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和中小股东利益,国机集团先后采取全面要约收购、股东大会决议方式,圆满完成主动退市,实现了中小股东“零上访、零投诉”,有效化解了退市风险,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退市改革的首个成功案例,为完善自主退市机制积累了经验,获得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2、去杠杆降债务,扎实推进债务重组。

2014年底,中国二重资产负债率已达134%,有息负债高达162亿元,60多亿元银行债务逾期,资金链断裂,破产风险剧增。为赢得重生的时间和空间,国机集团、中国二重坚守“法治思维、发展理念、现实态度”,历时近一年,经过与近二十家债权银行艰苦磋商四十余次,编制方案、报告二十余稿,最终达成多方认可的“以股抵债+现金偿还+保留债务”的综合受偿方案。通过债务重整,中国二重妥善处置各类金融性债务逾134亿元,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6-8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90%左右,并同步解决了企业债、中票、融资租赁等问题,卸下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有效化解了债务风险,极大改善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了企业、金融机构、供应商等经营债权人的多赢。

3、实施减员增效,稳妥分流富余人员。

2013年底,中国二重用工人数达1.5万人,年均13亿元的人工成本远超企业承受能力。在国资委和省市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中国二重坚持“依法合规、个人自愿,职工能接受、企业能承担”的原则,通过提前退养、离岗休养、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等多途径分流人员。一方面,通过对骨干职工给予人员分流不受影响、岗位不受影响、待遇不受影响的“三不”特殊政策,以及加快实施“技术、管理、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岗位激励,稳住核心群体;另一方面,通过为分流安置人员提供人性化的政策和贴心服务,做好困难职工兜底工作,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稳妥地实现了人员分流。到2016年11月,用工人数已减至7631人,年人工成本同比减少5亿元,降幅将近40%,且骨干职工流失率控制在10%以内。

二重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

国机集团从“去产能、调结构”着手,收购盘活二重镇江基地、八万吨压机、成都研发大楼等重大资产,在减轻企业运营负担的同时,积极推进资产的市场化运营。

4、去产能去库存,加快盘活重大资产。

针对企业产能过剩、资产包袱过重问题,国机集团从“去产能、调结构”着手,收购盘活二重镇江基地、八万吨压机、成都研发大楼等重大资产,在减轻企业运营负担的同时,积极推进资产的市场化运营。同时,加快盘活处置积压库存物资、应收债权等低效无效资产,到2016年11月底,应收账款较年初减少11.95亿元,降幅37.8%;存货盘活收益1.47亿元。此外,充分用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政策,在移交生活区供电业务的基础上,正加快推进供水、供气及小区管理职能的剥离移交,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5、着力补齐短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国机集团主导组建了以外派董事为主的新的中国二重董事会,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并分四批选派了15名集团优秀干部充实二重管理队伍。中国二重深化内部改革,建立了权责利对等的管理机制,市场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全面从严管理,实行干部全员竞聘上岗,目前,中国二重中层以上干部较2013年减少20%,管理人员较2013年减少40%;加强责任考核和奖惩力度,仅2015年就问责领导、干部79人次,产品质量水平大幅提升,2016年1-11月份,二重废品损失率由2015年的1.26%降至0.148%,合同完成率由2015年的50%提高到93.43%;2016年1-11月,采购成本同比下降0.98亿元;产品边际利润水平由过去的负值提升至18.43%。

6、推进“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机遇,坚持市场需求与技术引领相结合、自主创新与业务协同相结合,推进中国二重转型升级。一方面,着力推进长线产品研发。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国机集团指导中国二重制定了《产品及市场开发规划》,明确做强做专冶金、锻压等传统业务的同时,努力提升核电、煤化工等新兴领域的技术能力。国机集团发挥所属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促成与中国二重的协同研发,先后签订联合研发协议16项、产品研发合同18项,集团已为此投入研发经费10亿元;另一方面,业务协同带动商业模式转型。借助国机集团工贸业务资源和丰富的全球市场资源,引导中国二重与25家兄弟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三年来内部协同项目签约额超40亿元;实施中国二重与集团所属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的重组,促进中国二重从单一制造商向工程服务商及总包商转型,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契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部分项目已取得实质进展。

三年来,一系列强有力的减负止血、扭亏脱困措施,使中国二重业务布局、资产质量、运行机制不断优化,运营成本、负债水平、人员规模回归合理水平。中国二重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用户、供应商对企业的信心明显提振,职工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进一步提高。

二、中国二重近三年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取得新成就

中国二重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突出主业,不忘初心,不忘使命,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始终致力于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自主化作出新的贡献。

在核电装备研制上,中国二重是国内核电机组全套铸锻件的供应商,提供了包括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管道、主泵壳、低压转子等全套核电铸锻件。成功研制了ACP1000华龙1号核电主管道、CAP1400核电主管道、CAP1400堆芯补水箱等核电成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核电关键材料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ACP1000华龙1号蒸发器、稳压器全套锻件,AP1000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全套锻件,CAP1400稳压器、堆芯补水箱、核电主管道等核岛关键铸锻件,成功研制了CPR1000、CP1000发电机转子和汽轮机转子、汽轮机缸体等核电常规岛高端铸锻件,打破了国外对核电大型铸锻件材料的封锁,基本具备了第三代核电全套铸锻件批量供货能力。中国二重核电设备的创新研发,提升了我国核电设备的研制能力,为核电装备走出国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重型容器装备研制上,中国二重能力大幅提升,已能够提供千吨级石化和煤化工设备重型压力容器,已成功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单台重量达1050吨的金陵石化2.25Cr1Mo0.25V超大壁厚(厚度为352mm)超大直径加氢反应器。目前,中国二重正在研制全球单台最重(重量达2600吨)的镇海炼化双超加氢反应器。中国二重研制的金陵石化2.25Cr1Mo0.25V超大壁厚(厚度为352mm)超大直径加氢反应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制的3.5%Ni超厚低温钢容器已出口巴西,打破了国外对厚壁低温钢容器的垄断,实现厚壁低温钢容器制造的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高效火力发电装备的研制上。中国二重已成为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高端铸锻件进口替代的主力军,能够提供汽缸体和高中压转子及超纯洁低压转子等高端铸锻件。中国二重研制的620℃超超临界汽缸(CB2)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已实现批量化生产。600℃Cr12发电机转子研制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具备了国产替代供货能力。

中国二重是国内核电机组全套铸锻件的供应商,提供了包括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管道、主泵壳、低压转子等全套核电铸锻件。

在水电铸锻件装备的研制上,中国二重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套三峡机组用特大型镜板锻件,是国内唯一能够全套提供三峡级70万千瓦以上水电机组水轮机铸锻件的供应商,可提供水电大轴、主轴、叶片、上冠、下环、转轮、导叶等全套铸锻件。

在大型传动件装备的研制上,中国二重保持了在大型十字接轴、联轴器研制能力的国内领先优势。先后制订了《SWC大型整体叉头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等1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工程关键设备—升船机齿条、螺母柱的研制,创造了又一个“世界之最”,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航作出了贡献。

中国二重完成了中国商飞C919钛合金、铝合金、高强钢、高温合金等多种模锻件产品研制。

在燃气轮机锻件装备研制上,中国二重燃气轮机锻件研制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中国二重是国内“三大动力”集团燃气机压气机轮盘锻件唯一的合格供货商,并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了东汽民用发电G50重型燃机IN718高温合金一级动力涡轮盘锻件,该锻件重达1.8吨,直径达1.5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国产替代,为我国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大型模锻件产品的研制上,中国二重是国内军用大型航空模锻件最重要的研制单位,获得了各主机厂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认可,承担了国防科工局军品配套科研项目、军用关键材料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工信部数控重大专项等50余项重点研发项目。中国二重完成了中国商飞C919钛合金、铝合金、高强钢、高温合金等多种模锻件产品研制。完成了863计划重型燃气轮机用GH706高温合金涡轮盘(直径2米、重达6吨)的模锻件研制。成功试制了新一代发动机GH4169D 整体叶盘锻件,填补了我国700℃用高温合金模锻件空白。研制的首批空客320飞机主起外筒锻件已成功交付,实现了国际民用航空大型锻件研制生产交付的重大突破。中国二重的航空模锻件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大量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为实现我国大飞机及国防工业的自主保障研制及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在海洋及航天装备的研制上,中国二重承担了我国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达11000米)载人潜水器关键项目“深海超高压模拟试验装置”的研制,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为我国航天工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荣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百次发射任务”优秀单位称号。

三、加强资源整合 在深化改革中走向全面振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下,如今的中国二重已进入造血提升的关键阶段。企业正继续深化改革、苦练内功、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进一步巩固扩大中国二重扭亏脱困成果,推动企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进一步强化资源综合实力,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机遇,加快变革,加快发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中国二重的全面振兴。

与此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指示精神,国机集团正按照整体发展战略和重组时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以二重重装为平台,实施集团内重型装备设计研发、工程成套等优质资源与二重重型装备制造资源的重组整合,打造具有重大装备实力水平、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端重型装备板块——国机重装。将企业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重大装备制造服务商,推动国家重型装备产业向更高水平、更大市场的发展,为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国机锻件核电
大锻件热处理的特点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国机集团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榜首
20MnMoNb钢厚壁组合筒锻件的生产研制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国机汽车告诉你巨无霸如何转型
数字超声探伤仪在锻件检测中的实际应用
数字超声探伤仪在锻件检测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