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大豆种业发展现状

2017-02-03 01:59赵景云刘志强王建立
中国种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种业大豆种子

赵景云 刘志强 王建立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驻马店463000)

浅谈中国大豆种业发展现状

赵景云 刘志强 王建立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驻马店463000)

我国大豆种业的发展是大豆产业化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是保证生产用种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大豆种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中国大豆;种业;发展现状

种业是我国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种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玉米、水稻等杂交作物种子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大豆是自交作物,种子市场波动较大,经济效益较杂交作物种子相差很大,当前中国大豆种业发展还比较缓慢。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调整,大豆的市场需求以及种植面积都将大幅度提高,大豆种业企业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大豆种业体系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逐步进入一个多元化发展时代。

1 大豆种业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时的种子基本上是农民在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下选择出适合本地种植的大豆品种,由于缺乏商业化的种子生产和经营体系,农民一般自留种或与其他农户换种种植,大豆种子的生产基本上是自产自用,没有形成一定规模。

第二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种子生产处于恢复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开展良种评选活动,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评选出大量适应不同条件的地方良种,农民在自家田开始通过片选或株选进行留种,还通过互换来实现品种更换,因此形成了“家家种田,户户留种”的供种模式。同时,各地区相继开展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审定工作,大豆种子管理体系也逐步建立,各地陆续成立了种子管理站、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等。大豆区域试验和品种审定,推动了中国大豆种业向前发展。

第三阶段即改革开放后,中国大豆种业形成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大豆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生产中对大豆种子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时期全国各地育成了大量优良品种,各级种子管理系统逐步走向正轨,日渐规范化。在种子生产、经营和市场管理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规章,制定了如“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种子三证”;在种子质量监管方面发布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种子质量检验规程》;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按照“四化一供”要求对育成品种进行示范、推广,为大豆优良品种的快速普及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第四阶段是从2000年开始至今,是大豆种业产业化发展阶段。随着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中国大豆品种培育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育成品种数量和产量都在不断提高,品质也得到明显改善,大豆种业开始进入全面竞争时代,但种业研发仍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目前,种子经营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形成,种子贸易集中度不断提高。

2 大豆种业发展现状

2.1 育种手段进步推动了大豆种业发展 杂交育成品种、早熟育成品种及半矮秆育成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不仅推动大豆产量由低产向中产的跨越,而且扩大了大豆的种植区域,改变了我国大豆传统种植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大豆育种技术体系,为大豆种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大豆种子检验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种子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各省、市都设有种子检验机构及检验设备,并制定了检验规程及必要的规章制度。如《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等。

2.3 大豆种子企业初具规模 据资料显示,全国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经营大豆种子企业有6家,注册资金在千万元以上的经营大豆种子企业有70多家,他们分布在东北、河南、湖北等地。2011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中国种业发展目标、任务及鼓励支持政策,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大豆种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由过去的科研育种单位为大豆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向以种业公司为主体的模式转变。这不仅调动了种业公司的积极性,而且加快了新品种培育和推广的步伐。

3 大豆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化程度低,种子加工贮藏技术落后 我国大豆品种已实现了5次更新,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但是,我国大豆种子生产集约化程度仍然不高,在种子生产上,种业公司没有稳定的繁育基地,靠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种子生产,由于部分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种子纯度和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种子加工一般以机选为主,有的企业采用人力选种器,种子质量差。

3.2 大豆育种投入少,设施落后 大豆育种目前集中在科研单位,从事大豆育种的种业公司少,科研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投入,投入经费长期不足,地方投入水平更低,企业投入极少,导致我国大豆种业科技水平低,特别是获得原创性成果的能力不足。尽管国家在一些项目上投资建设了良种繁育基地,对种子基础建设及设备投入较大,但效率低下,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3.3 种业行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各种类型的种业公司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经营有好有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些企业购买育种单位的品种,有些企业具有种子生产资格,有些企业仅具有经销资格,有些企业人员根本没有农学专业背景,仅仅靠经济实力进入种业行业。甚至有的种子企业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技术推广部门甚至种子管理部门人员有着关系,这些现象给种业行业管理都带来诸多困难。大豆种子价格一般随商品大豆市场行情而波动,在商品价格较高时,农民种植积极性就高,大豆种子就会畅销,这时市场上容易出现以粮代种,“套牌”种子等现象;而商品大豆价格较低时,农民种植积极性就会下降,大豆种子就会滞销,造成积压,种业企业也难以制定繁种计划。

4 大豆种业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 加强大豆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体系建设,逐步推进种业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大豆育繁销一体化,使种业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4.2 加大资金投入,多方合作,增强研发能力 加大国家对大豆研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现代育种技术及转基因技术,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种业,整合作物资源,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豆种业企业。

4.3 加强种子监管,确保用种安全 进一步强化执法手段规范种子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加强监督抽查,引导企业开展企业质量认证,增强种子质量意识,防止假种子进入生产环节,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1] 刘忠堂.从种子产业形式看大豆种业的发展[J].大豆科技,2011(2):32-33

[2] 张东辉,杨青春.浅谈我国大豆产业化意义[J].农业与技术,2006(5):45-47

[3] 吴晓玲.种业新常态下的管理创新[J].中国种业,2015(5):1-3

[4] 盖钧镒,杨秋萍.中国大豆产业、科技、种业和转基因思考(Ⅱ)[J].大豆科技,2011(4):1-2

[5] 白莹,侯军岐.论我国种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J].中国种业,2016(7):4-6

[6]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大豆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7] 接士军.浅论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9):54

2017-02-27)

猜你喜欢
种业大豆种子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