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在玉米上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2017-02-03 12:09孙凤刚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检疫站穗轴赤眼蜂

孙凤刚

(衡水市植物保护检疫站 河北 衡水 053000)

玉米螟在玉米上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孙凤刚

(衡水市植物保护检疫站 河北 衡水 053000)

玉米螟是具有巨大危害潜力的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玉米生产的第一大害虫。因其发生范围大,面积广,危害重,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产量和质量上的损失,严重时可造成玉米减产15%~30%。玉米螟食性杂,可为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20多种作物。在寄主的种类上,玉米螟明显地偏向取食玉米。现将玉米螟的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1 形态特征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成虫体长12~15 mm,翅展20~34 mm。雄蛾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线,两线之间有两个暗斑,近外缘有一褐色横带,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淡黄褐色,暗斑较横线色深,后翅淡黄褐色,线纹模糊或消失。卵粒扁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

2 发生规律

玉米螟在衡水市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等寄主植物的秸秆、根茬及玉米穗轴里越冬。来年5月份化蛹、羽化出蛾,成虫有趋光性和较强性诱反应,白天隐藏在茂密的麦子和豆地或杂草丛中,夜间飞到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田间产卵,卵产于叶背面,以中脉附近较多,每头雌蛾可产卵10~ 20块,共300~600粒,卵期3~5 d。一般越冬代成虫产卵量为350粒左右,第一、二代成虫产卵量为600粒左右,造成夏玉米穗期第3代螟虫大量发生,产生严重危害。幼虫可扩散危害7~13株,有趋糖、趋触、趋湿和趋光等特性。初孵幼虫多潜伏在叶腋处,或集中到雌穗顶端花丝基部活动。在衡水市玉米心叶期发生第2代,抽穗期发生第3代。

3 防治方法

3.1 消灭越冬虫源。一般掌握在每年的4月底前后,即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将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的秸秆、根茬和玉米穗轴采取铡、轧、沤、烧、封等措施处理可有效减少虫源基数。

3.2 在成虫发生期,设置诱杀灯和性诱剂诱杀成虫,减轻下代玉米螟为害。

3.3 生物防治。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进入玉米螟产卵高峰期后,按每亩挂8~10个蜂卡,约10 000头赤眼蜂的释放量放蜂。放蜂时将蜂卡均匀挂放在玉米中部叶片下或靠近穗轴的叶下。第1次放蜂后间隔4~5 d后再次放蜂,每个玉米螟世代需要放蜂2~3次。挂卡时间尽量选择在黄昏前,以免温度过高影响赤眼蜂的田间生活力,降低治虫效果。

3.4 化学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防治。

猜你喜欢
检疫站穗轴赤眼蜂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玉米穗轴长与穗轴粗的QTL定位及全基因组预测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玉米穗轴粗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赤眼蜂培育及防治玉米螟概况简析
玉米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与穗轴特性关系分析
玉米穗轴粗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层动物检疫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基层动物卫生检疫工作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