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组研究性变革实践平台实现教师发展

2017-02-04 08:38张海平
体育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专业发展变革

张海平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两个变革理念,一是在体育组实施实践类课题;二是通过建立制度流程实现教研方式变革,来提升组内教师的专业提升,进而提出教研的常态化、教研参与的实时化、教研成果的多元化三个观点。

关键词:研究性;实践课题;教研制度;教研流程;变革;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52-02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途径,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攻读高一级学历,等等。但无论是继续教育的拿学分类的集中培训,还是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中的观摩课、听学术讲座、运动技能培训等,都不能持续性地作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不能脱离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围绕教师自身教学实践,以体育组为组织单位的校本研究是实现教师发展的持续动力,具有其他培训不可替代的针对性、客观性和可持续性。笔者以体育组开展教学研究这一平台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实践类课题实现本组教师发展

教育实践类课题的确立是根据一段时间对本校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结合学生需求和体质的发展提出变革课堂的实施策略。以我校为例,由于学校师资紧张,没有进行大面积的走班选项教学,仍旧根据行政班班级规模开展学校规定下的选项教学,从原则上讲不是选项教学,因为没有根据学生需求走班按项目实施分类教学。这种行政班的规定项目教学势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符合运动兴趣的发展,基于如此现状,我们体育组对课堂实施了改革,制定了“素质+选项”教学模式,即,每节课田径素质练习(课课练)不少于10分钟,内容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紧密相关;选项教学时间不少于18分钟,设立主项和副项,主项和副项的设计根据体育组统一安排,高一:排球+篮球;高二: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高三:篮球+多选。一堂课内要实现两个以上运动项目的同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是组织问题,就是怎样才能使得不同组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开展针对性学练?其次是教师巡回指导的分配,即从一类项目到另一类项目的指导,教师要在课内不间断地巡回和观察和指导。最后是一个本文的本质问题,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运动技能能否适应多项目的教学?针对上述三个课堂现实问题,实施集体备课,由于确实是课堂教学的难题,因此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教师都积极参与,每位教师都轮流发言,发言先谈上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接着是集体讨论对策,最后一个环节是运动技能练习,根据体育组内教师的运动特长,分别确立篮球、田径、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的运动技能导师,有几次集体备课也请了兄弟学校运动水平较高的老师参与指导运动技能的教学。运动技能加练目标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达成一手漂亮的动作示范,技能导师必须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经验传授给组内教师,使其快速领悟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经过近三年的尝试,体育组内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组9位教师先后获得绍兴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优质一等奖3人,市级精品课程1项。学校群体层面上,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成绩连续几年保持柯桥区第一,绍兴市前列。事实上,教师对自己发展需要的认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产生。一是对教学实践变革的迫切性和提出的新要求有认识和体会;二是这些新要求和自己的切身利益且与教学实践息息相关。

二、建立制度流程实现教研方式变革

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一直饱受诟病,虽然多数学校定了时间,定了地点,定了牵头领导,但一到备课时间,体育组内的集体备课大家都心知肚明,大家漫无边际地聊天,发通牢骚就草草收场。如何改变教研活动只是聊聊天走形式而不是真研究的现状?怎样实现教研活动的流程设计来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呢?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研形式、完善备课要求。我们通过制度和流程来改造教研方式,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1.教研主题常态化

教研主题的确立因校制宜,因时而变,因生而异。教研主题因校制宜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发展需要,确立相关的研究主题,比如,主题为如何抓早操、出操质量?这是学校层面上的。因时而变就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来研究制订翔实的教学执行方案。这是教研主题常态化的关键,形式也相对开放些,可以在线视频学习,视频学习后的反思分享,运动技能练习,模拟上课(说课)等。因时而变还要根据学校体育计划的进程要安排一些具体活动,设计相关方案,比如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工作,校运会、体育节、小型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体育组内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因生而异主要是在教研主题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学情,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忽略的一些细节,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任课教师都有一些了解,但学生的个性心理则很难准确把握,特别是班级中一些特殊体质和心理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典型的个案来分析,提炼应对方法。这一主题的发言需要教学骨干和老教师积极参与,他们遇到过更多的心理问题学生,有应对的经验与方法。

2.教研参与实时化

教研参与实时化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教师实时能参与教研说明一个态度的转变。最近,浙江省教研室组织了“天天公开课”网络研讨系列活动,教师随时都可以在线看视频,同时和广大同人一起研讨,不仅能看到一线老师对课的评价,也能和浙派名师在网上相互探讨。笔者除了看各种赛课视频,主要看江苏省学校体育网的慕课视频,这里汇集了江苏全省各个学段体育优质课视频,不仅门类齐全,还对外免费。这些都是教研参与的可利用资源。如果体育组要求教师能自觉参与教研,就要布置相关作业,比如每周规定看哪几个视频,并写好简单的观后感,或者提供参与讨论的评价发言。除了看视频还要鼓励教师多阅读相关专业类杂志,以及教育类的相关书籍,体育组组长可以开设书单,定时分享阅读体会。

3. 教研成果多元化

教研成果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内隐的,显性的则具体表现在一个教学设计的打磨,或者一堂课的打磨成型,层次再高点就是论文的发表,课题的立项,等等。内隐的则是教师的理念提升,可以体现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个性和风格的逐步实现,对一堂课的理解上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等等。体育组长应该带头说服学校领导,改良传统的教案检查形式,改变教研活动开展好坏的评价制度,不是说哪位教师写了更多的教案好年终考核就得高分,而是要看哪位教师能在一份集体打磨的优质教案上修正了多少属于自己的观点;要看哪位教师能在一堂公开课后能提供自己的修正思路,敢于上修正课。

三、结语

目前,体育教师的群体工作状态、精神心态仍不容乐观,主要是绩效工资实施后,工作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小学、初中体育教师课时压力(升学压力)、各类出操、训练的课时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尤其令人忧虑的是精神层面,有些基层教师整日除了上网、上课就不知道还要干什么,还能干什么。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要改变教师教研的态度和专业的自我提升,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也许每位基层体育教研组长都必须学会沟通技巧。笔者阅林肇贤先生写的《说服别人的秘密》后深受启发,文中提到“高质量的沟通往往是双向的,同理心就是放下自己的判断,单纯地站在对方立场,聆听他到底想说什么,不论作为一种态度或是技巧,同理心都是提升彼此沟通的质量。”我想,每位体育组长如果都能放下自己的判断,单纯地站在组内教师的立场上,聆听他们想表达什么,也许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目标已经达成三分之一了。

猜你喜欢
研究性专业发展变革
卷首语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