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2017-02-04 15:29李锦鹏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8期
关键词:职责内部控制监督

李锦鹏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以使用国家财政经费为主,运营目标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主,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工作,为保证目标的实现,需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和目的,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是本文主要探究的内容。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设;监督;职责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保障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防控廉政风险的根本制度。目前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上较为落后,尚存在许多不足。我们亟待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各种腐败和舞弊行为起到抑制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依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等加强内控,强化监管和绩效考评,防止权力腐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依循这个指导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需要依照财政部颁布的规范和指导意见等文件,单位应当根据规范和指导意见通过自身力量或委托社会资源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

二、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和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政府组织的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通过必要的程序和制度,经过多部门岗位的尽职尽责,来保证把经济业务活动的风险降到最低。具体工作包括梳理经济业务的流程,评估经济业务活动可能发生的风险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程序,保障单位业务正确开展。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使用财政性资金提供公共服务,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该是以财政部门实施的预算管理为主要控制手段,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包含全部经济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公共资源合理使用的保证。目标要确保单位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保证单位的资产安全完整,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业务活动处于法律和人民监督之下,提高社会满意度,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保证单位内部管理活动依法依规。

2.单位提供的各种信息要符客观性和真实性。

3.降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之初经济业务活动的固有风险。

4.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合理占有和使用。

5.提高单位运营的效率,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采用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对所有经济业务全面控制,涉及单位内部全体人员。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性原则的前提下,应合理划分单位内部活动的重要性程度,对于影响大、全局性或者特殊性的工作要制定专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发生重大调整、外部法律法规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重新进行重要性评价并调整控制制度。

3.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与单位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都相适应,注重成本效益,随环境改变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情况。

4.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通过制度的控制避免程序失效。

5.科学性原则。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有的性质,将普遍适用的方法构建于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之中,

6.有效性原则。单位制定的制度必须能保证按照制度履行程序后单位的经济业务不出偏差,做到制度本身有效。同时,内部控制制度一旦设立,各级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按照执行,确保执行有效。

四、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方法。根据经济业务活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以采取相适应的方法,基本包含以下七种制度设计

1.内部职责分工控制制度。定岗定责,明确部门和岗位的责任和界限,建成权责清晰、岗位明晰、互相配合并监督的运行法则。各单位在定岗定责的工作中,应当充分分离不相容职务,采用多人多岗的办法避免可能出现风险。

2.授权控制制度。各单位应根据权责、界限,对经济业务的申请、审批、经办、复核等部门、岗位的工作内容明确规定,保证权力在合理有效的范围内行使不越权。

3.内部审核批准控制制度。应根据确定的岗位职责对经济业务的真实、合法做出判断,并使业务流程继续进行。在相关凭据或者信息系统中留下意见或痕迹。

4.全面预算控制的制度。各单位应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建立预算标准、下达分解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5.资产保护控制制度。应该明确财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避免财产的意外损失。通过记录、核对、清点等措施保证财产安全。

6.内部报告控制制度。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选择基础性、全局性和重要性的业务进行内部报告,及时反映单位的当前情况,对今后工作做出指引。

7.建立信息技术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建立信息化控制系统,将经济业务内嵌于系统之中,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执行的偏差或曲解制度。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评价与监督

完成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需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因此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确保各项控制制度执行有效。

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评价要考虑以下点:

1.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3.对外提供信息、报告的真实可靠。

4.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

设计合理、运行有序、结果可控的内部控制应具备如下四点特性:

1.全面性。即内部控制贯穿于决定、执行、监督的全过程,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有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

2.经常性。即内部控制是始终存在于经济业务活动之中。

3.蕴含性。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不成将经济业务割裂开来,而是更好的保证经济业务的连贯完成。

4.牵制性。即单位的内部控制不能是分裂的,必须通盘考虑,起到作用相互叠加而不是相互减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须加强体系化建设,做到权力在制度下运行,加强单位的制约制衡,加强单位的程序化管理。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保障公共事业的有效完成,保障公共职责的彻底履行,预防腐败,提高政府公信力。

猜你喜欢
职责内部控制监督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