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艺术在茶具设计中的运用

2017-02-04 10:39陈丽莉
福建茶叶 2017年7期
关键词:茶具茶文化内涵

陈丽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刻瓷艺术在茶具设计中的运用

陈丽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我国的刻瓷艺术历史悠久,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和技艺的结晶,也蕴含了我们这个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同刻瓷艺术一样,我国的茶具同样久负盛名,是我国茶文化的具体展现,其种类丰富、形态各异,散发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把刻瓷艺术融入到茶具设计中,其实是我国传统技艺与中国茶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刻瓷艺术;茶具设计;传统茶文化;表现形式

刻瓷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一方面让陶瓷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也让陶瓷作品拥有很好的收藏价值。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刻瓷艺术这种传统的手艺受到了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冲击,其生存和发展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很多人开始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尤其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茶事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因此,把刻瓷艺术更好地运用到茶具设计中,既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更可以提升茶具的艺术品质和艺术形象,带给人们更好的精神享受。

1 刻瓷艺术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我国的刻瓷艺术隶属于绘画的范畴,但是与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把绘画技艺与陶瓷产品结合在一起,因此其画笔也并非我们传统的毛笔、铅笔或是其它笔类,而是采用一种特别制作的刀锉工具,根据绘画的内容,或是选用尖头状又或是选用方头状的笔端。在绘制过程中,配以榔头、锤头等物体的敲打,以此表现出绘画事物的深浅变化。另外,顾名思义,刻瓷艺术所用的“纸张”也不是普通的纸张或是丝绢,而是精心烧制的陶瓷产品。这些陶瓷品有着不同的瓷面,因此在绘画中,刻瓷作者得根据不同的瓷面去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在经过精心的构思、雕刻后,一副副栩栩如生的绘画便生动地展现在了陶瓷品上,与陶瓷的曲面、形状、大小等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

我国的刻瓷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考古研究证明,我国最早的雕刻艺术要追溯到将近一万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生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祖先就开始在一些土质的器皿上用石刀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其内容有的是一些相对抽象的装饰图案,如代表水波的波浪纹、代表太阳和星辰的圆圈和多角形等;也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记录,如祭拜、打猎、打仗等图形。虽然新石器时代的雕刻艺术还无法跟后来的刻瓷艺术相媲美,但毫无疑问它是刻瓷艺术的“鼻祖”,不仅可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场景,同时能感受到他们的审美观念。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制作、使用瓷器的历史十分悠久,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在英语中还有“瓷器”的意思,相传“china”的发音就是根据“瓷”的中国读音而来。据研究证明,我国瓷器大约在商代中后期或是周代前期出现,在那个属于青铜器的辉煌年代,瓷器的制作工艺还比较低下,因此不管是在胎体上,或是在釉面的烧制水准上,都与后代的瓷器有着很大的差距,呈现出一种原始状态和过渡性,因此那个时代的瓷器一般被业内人士称为“原始瓷”。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两汉时代和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制瓷的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另外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逐步提升,一些绘画艺人开始尝试在瓷器上雕刻出一些图形,我国早期的刻瓷艺术开始形成。当时人们一般是在烧制前的釉面上刻画,因此难度相对较小,再加上烧制前的瓷器含水量较大,质地比较软,因此绘画后再经过烧制,其绘画的厚薄不太均匀,在观感上存在着一些瑕疵。一直到了唐代,随着烧制工艺和刻瓷技艺的进一步提升,刻瓷艺术也更加精美,一方面是瓷器胎质更加细腻,釉彩也更加靓丽富有光泽,另一方面是刻瓷技术更加高明,出现了平刻、点线构图等雕刻手法,这就让刻瓷艺术更加富有观赏性。

纵观我国刻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其中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是我国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受到道家和佛家等思想流派的影响,我国的文人普遍推崇“天人合一”、“禅茶一味”等思想,因此无论是在诗歌、绘画、文章或是书法中,都有着大量的自然元素,如山水、鸟兽、竹林、饮茶等。这种喜好和精神追求不可避免地被融入到了刻瓷艺术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刻瓷艺术的美学价值。

2 刻瓷艺术在茶具设计中的意义

2.1 将刻瓷艺术融入到茶具设计中,可以促进传统技艺与茶文化的有机融合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茶具则是这种内涵的外延和具体展现形式。诸如紫砂壶、青花瓷、红陶等茶具,都是我国茶人和劳动者几千年来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从这些种类繁多的茶具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审美观念的变化,同时也能直观地看到我们的先辈在制造工艺上的不断更新。同样,刻瓷艺术集中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审美趋势、思想内涵、工艺发展等,将两者融为一体,一方面能够让茶具设计得以更好的展现,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刻瓷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看到,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文明和工业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诸多行业的产品会选择用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量产,而刻瓷艺术这种蕴含了“工匠精神”的传统技艺,对雕刻的技术、火候、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很难适应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因此,将刻瓷艺术融入到茶具设计中,从某个角度讲其实是为刻瓷艺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这两种文化和艺术相互交融,必定能够相得益彰,碰撞出更加闪耀的火花。

2.2 将刻瓷艺术融入到茶具设计中,可以进一步彰显茶文化的内涵

刻瓷艺术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其外在的表现内容,还是雕刻过程,无不体现着我们民族在绘画艺术以及雕刻技艺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我国种类丰富的茶具是传统茶文化的重要展现,不同材质以及形态的茶具,蕴含着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特征。但也要看到,现在的茶具设计尽管在制作工艺和形状上十分精致而巧妙,但是毕竟局限于外观的范畴,茶具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隐性的,只有那些业内人士或是爱好者们才能品味到茶具那丰富的内涵。因此,倘若将刻瓷艺术加到茶具设计中,则可以让茶文化的内涵由隐性变成显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茶具不甚了解的人,可以通过茶具身上的刻瓷艺术,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一点上,刻瓷艺术跟茶文化十分契合,因为这两者都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都蕴含着我们这个民族“质朴、高雅、清净、谦逊、自律”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追求。所以将两者相结合并不会有什么突兀和不自然的感觉,反而是珠联璧合,能进一步展现出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底蕴。

3 刻瓷艺术在茶具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3.1 茶文化的内涵不够突出

茶具是我国茶文化的外在呈现,从现在一些茶具中的刻瓷艺术来看,很多都存在着茶文化内涵不突出的缺陷。一些设计师为了彰显所谓的个性,往往会把一些不知所云的刻瓷内容融入到茶具设计中,比如说一些西方风格的绘画、一些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等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迎合时代潮流的艺术,岂不知这与茶具所代表的茶文化相去甚远。我国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华,追求一种“和、敬、清、雅”的艺术高度,在表现内容上多以大自然的元素为主,如竹林、小溪、清风、松树、茅屋、青山等,在表现形式上则大量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例如水墨风格、留白、以诗入画等。茶文化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能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但是现在很多刻瓷艺术从业者往往忽视了茶文化的本质,而去过分追求现代的一些时髦元素,这就让茶具市场充斥着一些所谓的“文化垃圾”,严重拉低了茶具设计的整体水平。

3.2 在刻瓷艺术色彩运用上存在误区

刻瓷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于色彩的运用,运用好的话,则整个绘画能够达到线条、布局、色彩的和谐统一,让人赏心悦目,但倘若运用不好的话,则会极大破坏刻瓷绘画的整体感,即便布局再巧妙、线条再漂亮,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现在一些茶具的刻瓷艺术来看,很多设计师在雕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消费者的眼球,经常采用一些色彩斑斓的设计,让茶具的颜色变得极为浓重而浮夸,这的确能够赢得人们的一时喜爱,但却失去了茶文化淡雅的内涵,让茶具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为最耐看的色彩往往是简单而淡雅的。另一方面,一些茶具设计师功力尚浅,对刻瓷艺术色彩的掌控力不足,无论是在色彩的布局,还是在色彩的深浅上都存有很大的缺陷。举例来说,在一些表现青山绿水的刻瓷绘画中,一些设计师会把颜色涂抹得非常浓,试图来展现出山之青、水之绿,殊不知茶文化在绘画中注重的是留白和遐想,有时候寥寥数笔、轻描淡写,就能勾勒出一种能够让人逸兴遄飞的意境。山水画中的山,主峰的色彩要浓一些,但是远处的山则必须要淡一些,这样才能体现出山脉的层次和远近,也可以突出绘画中的视觉中心,达到有主有次的目的。

4 刻瓷艺术在茶具中的运用建议

4.1 要突出茶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现在,我国茶具市场种类繁多,刻瓷艺术在茶具中的运用也十分常见,刻瓷艺术对提升茶具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正面作用。对设计师来讲,把刻瓷艺术融入到茶具设计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不要忘记茶文化的本质是什么,要找到刻瓷艺术与茶具之间的契合点,并加以发掘,用最合适的形式去展现出来。其次是要在刻瓷内容上多采用茶文化中的经典元素,另外在刻瓷表现上,也要借鉴我国古代山水画特别是茶诗茶画中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如此才能展现茶具的灵气和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

4.2 要结合市场进行一些正确的、适度的创新设计

在市场浪潮的冲击下,任何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都离不开必要而正确的市场营销,这一点对茶具来说也是如此。身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刻瓷艺术在茶具上的运用也不能闭门造车、因循守旧,而是要在保持茶文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多进行一些技术和内容上的创新设计。比如说,设计师可以根据消费者对茶具的使用情况,设计出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茶具,之后再选用与之相匹配的刻瓷内容。一些商务型的茶具,可以采取具有美好寓意的山水绘画与之搭配,而一些个人用的茶具,则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素雅的刻瓷内容,力争做到外观与刻瓷艺术的协调统一。再比如说,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消费者的喜好和审美观,在刻瓷内容上进行细分,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白领,可以选用一些日本茶道的元素,而对那些注重传统文化的中老年消费者,则可以把我们民族文化喜庆祥和的元素加入其中,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刻瓷艺术运用到茶具设计当中,打造出既符合茶文化内涵又符合市场需求的茶具。

[1]张艳荣.浅论刻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10 (8):88-89.

[2]吴永先.浅谈刻瓷艺术[J].景德镇陶瓷,2007(3):19-20.

[3]关永华.刻瓷艺术漫谈[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5):47-48.

[4]信德胜.刻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釉中刻瓷[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8):40-41.

[5]岳星.从茶具设计中浅谈形式美[J].文艺研究,2011(9):91-92.

[6]单秋月.茶叶包装的材料选择与外观设计[J].福建茶叶,2015 (6):76-77.

[7]郭玲玲.民间美术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探究 [J].福建茶叶,2016(6):169-170.

[8]张斐斐.浅谈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美感[J].科技信息, 2009(4):331-332.

[9]刘妍静.新媒体美术教学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分析与创新[J].福建茶叶,2016(1):165-166.

[10]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 [J].农业考古,2005(4):7-18.

[11]张琳洁,龚淑英.茶的物质属性和茶文化的思想背景 [J].茶叶,2003(4):230-232.

陈丽莉(1981-),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茶具茶文化内涵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活出精致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挖掘习题的内涵
美轮美奂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