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韵童声话传承

2017-02-05 12:19李秋萍
戏剧之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积极意义注意问题

【摘 要】粤剧是南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然而今日之粤剧,其影响力与受欢迎程度与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粤剧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变得急切。儿童粤剧《三借芭蕉扇》,激发了孩子们对粤剧的热情,古老的剧种与新鲜生命个体之间迸发出火花!代表着未来的儿童,对粤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并不排斥,这是粤剧未来的希望;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粤剧是我们发展和传承粤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儿童粤剧;粤剧传承;积极意义;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13-03

近日,广东粤剧中心举办了一场“进剧场 看粤剧”的学生专场,上演的是粤剧《三借芭蕉扇》。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全场上座率达95%以上,基本没有中途退场的。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不少以前从未接触过粤剧的家长也觉得粤剧很“好看”,还表示以后要买票进场看粤剧。

粤剧是南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然而今日之粤剧,其影响力与受欢迎程度与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粤剧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变得急迫,业内对此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儿童粤剧《三借芭蕉扇》,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粤剧的热情,看到了古老的剧种与新鲜生命个体之间所迸发出的火花!或许我们可以对粤剧的发展多一点乐观:代表着未来的儿童,对粤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并不排斥,这是粤剧未来的希望;同样的,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粤剧也是我们发展和传承粤剧的必由之路。

一、《三借芭蕉扇》为何受到孩子们欢迎?

以成人的标准,这一出《三借芭蕉扇》并不算尽善尽美,但作为儿童专场粤剧,该剧值得赞赏。

就题材而言,《三借芭蕉扇》选材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西游记》。《西游记》本身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充满想象力,情节引人入胜,与儿童富于幻想,自由烂漫的心理特质不谋而合,备受儿童欢迎。基于文本本身的吸引力,未看戏之前,孩子们已经对该戏充满期待。再者,《西游记》的神话风格和古典属性与戏曲古典和写意的特质非常契合。不论是从儿童性还是戏曲性来说,这出戏的选材都极具优势,可以说是该戏选材上的高明之处。

戏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征明显。《三借芭蕉扇》中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铁扇公主等。孙悟空在孩子们心目中一向是英雄的形象,其机智、勇敢又有担当,很受孩子们欢迎。就上文所提到的《西游记》的古典属性和戏曲特质而言,把孙悟空置于写意的戏曲舞台上,比写实的电影和电视作品更具想象空间。此外,猪八戒的愚笨、滑稽;牛魔王的威武;铁扇公主的美丽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人物形象本身的性格特征吸引观众外,该剧通过恰当的细节塑造人物。如孙悟空装死要八戒背他的时候;八戒贪吃偷懒的时候;孙悟空与铁扇公主斗智斗勇的时候……这些细节里面,人物语言幽默、肢体动作夸张、角色间的互动逗趣诙谐。大量这样的细节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样的人物形象,这样的细节处理符合儿童观众的喜好。

《三借芭蕉扇》在选材、人物和细节处理上已有优势,其编排同样值得称道。该戏上半场在讲故事,下半场则基本是精彩的武打场面。成人观众或许会认为如此安排欠缺故事性,但就儿童专场而言,这样的编排有其合理之处。儿童的注意力一般是45分钟左右,上半场曲折的故事情节尚能吸引孩子,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坐着,但到下半场,如果没有新的吸引点,想必很多孩子会提早退场。该戏下半场呈现了很多武打场面,对于已在剧场中呆了近一个小时的孩子们来说,犹如注入了兴奋剂,不耐烦的孩子被台上的热闹动感所吸引,注意力又被拉了回来。整场戏以不同的方式刺激孩子们的兴奋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剧场内的氛围和气场都非常好。这样的编排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

戏曲的舞台对孩子们来说新鲜而有吸引力。笔者在看戏的过程中发现,看惯了电影电视的孩子们,对戏曲这种传统的、特殊的、接触较少的艺术形式充满了好奇。看戏中,有的孩子表示,很想看看舞台上怎么表现孙悟空在铁扇公主肚子里的情境。这表明孩子们对戏曲的表现形式是有所期待的。同时该戏借助了现代化的LED背景和逼真的舞台道具来表现场景。就孩子们的年纪而言,要他们理解戏曲的写意曲折含蓄之美恐怕还有一定难度,传统戏曲极简的舞台对孩子们来说未免过于单调乏味,丰富的舞台有助于孩子们理解故事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者,演员穿着的色彩艳丽的戏服、花旦闪亮的头饰以及各种道具武器也是吸引孩子的因素之一。这些都使孩子们对粤剧舞台有了更大的兴趣。

这样一出从选材、人物、细节到舞台等都符合孩子特性的粤剧,孩子们又岂会不爱呢?

二、发展儿童粤剧与粤剧传承的关系

重视儿童专场,它的意义不在于演员演得有多好,艺术成就有多高,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粤剧这门传统艺术的传承。近年,粤剧行内一直在讨论传承的问题。粤剧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然而通过《三借芭蕉扇》我们却看到了发展儿童粤剧对于传承的积极意义。这个积极意义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传承粤剧艺术和培育粤剧观众两个方面:

(一)发展儿童粤剧对传承粤剧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儿童粤剧,有利于引导孩子走上学习粤剧的道路。儿童粤剧专为孩子而设,较之普通粤剧更能吸引孩子。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审美和兴趣尚未形成,幼年时期的经历对个人性格爱好甚至人生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粤剧名家名角在说起与粤剧的渊源时,都提到幼年时期与粤剧接触的经历。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最终走上研习粤剧的道路。发展儿童粤剧,让儿童与粤剧的接触进一步深入,粤剧强烈的艺术风格如果能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心中播种下粤剧的“种子”,将影响到更多的孩子走上学习粤剧的道路,培育出更多优秀的粤剧演员。

其次,发展儿童粤剧可促进某些行当的发展。近年来,成人观众普遍对情感复杂细腻,偏重唱腔的生旦戏更感兴趣。这与成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深度有关。成人戏更重文本,对主题、内涵的要求也更高,如果在成人戏里生硬地加入过多的武打场面,容易破坏剧情。这种现实下,南派武功,武生、丑行行当的戏并不多,使这些行当发展堪忧。儿童粤剧,较之成人戏,文本要求较为直接,能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显得更为重要。于是,精彩的武打场面、诙谐的丑生表演反而是很好的形式。从这次《三借芭蕉扇》的现场反应来看,舞台上的武打场面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极具吸引力。观众的观赏需求,将使剧团和演员更为关注武生、丑生等行当的发展,对扭转这些行当日渐式微的状况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再次,儿童专场可以成为青年演员成长的平台。以往,戏班中有酬神戏,有天光戏。这些戏演出时间较长,主角不可能一直在台上,于是这种拉锯式的演出模式其实给了青年演员很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粤剧大师薛觉先也是从天光戏初踏台板的。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演出生态发生变化。从目前剧团的实践情况来看,活跃在粤剧舞台上的大多是名旦名生,青年演员上台的机会并不多。这种转变使青年演员少了很多锻炼和积累经验的机会。而在《三借芭蕉扇》里,起用的都是青年演员,该戏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试练场。舞台经验的积累对演员的进步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儿童专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成长的舞台。一则儿童专场的目标观众群是儿童,决定了对演员唱念做打的要求不会太高,二则名角们演出任务较重,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用在儿童专场上,剧团大可让青年演员在儿童专场中担纲演出,得到锻炼。

(二)发展儿童粤剧对培育粤剧观众有积极意义。

其一,培育儿童观众是粤剧传承的基础和条件。观众是粤剧乃至任何一种艺术得以延续的基础,有观众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存在的价值和条件。儿童是初升的太阳,他们决定着未来,我们总在说粤剧观众老年化严重,观众断层严重,如果能把儿童观众争取过来,那么粤剧的未来就有更大的希望。如同前文所说,发展儿童粤剧,有助于在儿童心中播种下粤剧的种子,但孩子们不一定会走上学习粤剧的道路,退一步看,这颗“种子”把孩子培育成了粤剧观众,同样是有意义的。有了持续的观众支持,粤剧就有了持续发展的条件。另外,陪同孩子看戏的老师或者家长,虽是因孩子而走进剧院,但也有可能被粤剧吸引,成为新的粤剧观众,当代粤剧观众的受众面亦得以扩大。

其二,发展儿童粤剧、举办儿童专场本身就是粤剧的自我宣传。当代社会环境下要培育观众,必须注重传播。时代在发展,古老的粤剧艺术也应当进步。在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各种资讯多如牛毛,如何在众多信息中引起关注,让更多人了解粤剧,是粤剧面临的问题之一。以前“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因为大众的娱乐活动非常有限,而现在则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众多的选择中,粤剧的自我宣传显得非常重要。儿童进入剧场,必然有家长或者老师陪同,除去培育观众的作用外,这些原本不会进入戏院看粤剧的观众通过自己的微博、微信甚至是与其他人的闲谈中提及粤剧,不知不觉也就成为了粤剧宣传的媒介之一。这样,粤剧也就实现了范围更广阔、形式更多样、速度更快捷的传播,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粤剧。

以上所说的粤剧本身的传承和观众的培育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粤剧这一剧种的存在,观众也就无从说起,然而没有观众观看的需求粤剧也就没有了发展的条件。二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无法割裂,既相互制衡又相互促进。发展儿童粤剧无疑在这两个方面都是有所裨益的。

三、发展儿童粤剧要注意的问题

做儿童粤剧,对传承粤剧意义重大,但现实是儿童粤剧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很少有专为儿童而创作的剧目,很少有专为儿童而演的专场。要让粤剧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儿童不该是被忽视的部分。要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剧场看粤剧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上,而需要为此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题材的问题。一直以来,粤剧极少有专门的儿童题材。过去社会生产力落后、物质水平不高,温饱得不到保障的年代,决定了父母对生活的关注重于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父母带孩子看戏的时候很少会考虑题材的问题,但是今天的社会环境下,父母把教育孩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粤剧的题材都是成人化的,家长必定会有所顾虑而避免孩子接触粤剧。如此,看戏的孩子固然不多,学戏的孩子则更少。笔者曾接触过一些儿童粤剧团体和粤剧小演员,半大孩子在台上演成人题材的粤剧,总是让人感到别扭,想必不少家长也会有同感。要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走进粤剧,就应更重视儿童粤剧题材的研究选择,让粤剧更适合儿童观看和学习。

其次,戏剧素有“高台教化”的功能,在选好题材后我们还要提炼主题。“人之初性本善”,儿童之所以让人怜爱,童心之所以让人向往,那是因为儿童的心灵是纯真善良的,他们还未被现实中的丑陋所污染。儿童粤剧的主题如果涉及太多复杂的成人世界,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当然世界不仅是美好的,也有很多假、恶、丑,然而在粤剧的世界里,我们不妨让孩子有更多美好的感受。儿童粤剧应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下真善美。除了主题的教育意义外,儿童粤剧还应根据儿童的生长规律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寓教于乐,春风化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得到启发。

再次,在舞台呈现上,儿童粤剧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其中表演的节奏尤为重要。儿童有其本身的生理特点——活泼、好动,这决定了他们很难像成人一样安静地坐着看戏。戏剧节奏冗长沉闷的话,孩子们是坐不住的。此外,时间的把控也不可忽视。整场戏不宜过长,控制在1个小时三十分钟到两个小时为佳。至于舞台呈现的形式,应当活泼而多样化。如诙谐的语言、逗趣的场景、滑稽的动作、精彩的武打场面、吸引眼球的服饰装扮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才能把孩子们的目光留在粤剧舞台上。

四、结束语

粤剧的许多特点与孩子的天性是相吻合的。粤剧舞台上悦耳的音乐,华美的戏服,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精彩的武打场面等都符合儿童喜欢热闹、喜欢鲜艳色彩以及对杂技武功好奇的天性。要孩子走进剧场、喜欢粤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某程度来看,甚至比让成人喜欢粤剧更容易。然而每个层次的观众对戏剧的要求不尽相同,儿童粤剧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成长特点,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而作。

对于粤剧的传承来说,儿童是一个更容易培育、更容易引导也更容易见效的受众面和观众群,是我们传承粤剧应积极争取的。

期待粤剧界有更多儿童粤剧。

作者简介:

李秋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人员。

猜你喜欢
积极意义注意问题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策略
管理沟通应用对企业业绩的积极意义
水中BOD5分析应注意问题解析
试论水利水电大坝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