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2017-02-05 12:34李小军
学周刊·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症结

李小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作文教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改观。但细究作文过程,依旧是一条“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陈固守旧的习作之路。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呢?教师应加以反思。

关键词:作文现状;症结;自主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28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从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有些甚至不会写作文,一写作就犯难,常见以下问题:(1)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或书写不正确;(2)语言组织能力差或方言太多且晦涩难懂;(3)详略主次不明。为什么一代一代的语文教师又是改,又是批,前仆后继,陈陈相因,其结果还是不容乐观呢?这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反思。“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应该加以改革。

二、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症结

我们不难看出,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作文教学大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不少教师和学生仍进行着“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这种呆板枯燥的作文模式的循环。命题观念尚未转向开放和人文化;写作观念尚未从“要我写”转向“我要写”;批改方式仍旧繁琐单一。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造地表达”。但是很少有老师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或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去观察、去体验、去积累、去练笔。既然人们常说“通常意义的‘写作,应包括‘写和‘改两部分”。在写作过程中总离不开修改。那么,为什么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一般只重视对学生“写”的指导与实践的要求,忽视“改”的指导与实践的要求,把“改”的大部分实践独揽在自己手中,代替学生完成作文的最后工序,因而破坏了作文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使作文训练缺少了一个必要的程序和手段,更使得教学环节疏漏不全。

三、解决当前初中作文教学难的对策探讨

基于以上原因,要使中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得以理想的解决,以本人愚见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转变观念,响应新课改。

1.更新教育理念。 新语文课程有以下特点:语文的含义丰富了,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新型教师应该是具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全新理念。

2.转变教学行为。 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使写作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必须采取新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把生活引入习作课教学,让学生感悟生活,然后把自己对生活的这些感悟大胆地写出来。 (2)把学生引向生活,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力所能及地干一些家务,参加一些义务劳动。让其知道一些生活“程序”,这也就是他的写作“程序”。 (3)多下达“话题”类的作文任务,此类习作能给学生富足的想象空间,也最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鼓励、指导学生大胆地评改作文。 既然人们常说“通常意义的‘写作,应包括‘写和‘改两部分”。而且在写作过程中总离不开修改。那么,教师就应该把“修改权”交给学生,以确保作文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但是,把“修改权”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批改作文,而是要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首先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恰当的修改,并及时检查批改质量,给予恰当的评定。

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做的多了,学生做的自然就少了”,基于这一点我试设了一种作文批改方法,即在每次作文后学生本人有个自我评点。在评改时由组内评改人员有个修改意见,有的学生批改非常认真,用红笔勾划圈点,还写了眉批、旁批、评语,俨然老师之为。批改任务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共同推出本小组的优秀文章,共同欣赏,谈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由教师检查评改质量,将各小组的意见和自己的看法综合起来,指明写作上的优缺点及应注意的事项,同时对各组意见适当评价。

其次,加强引导,激发写作热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欲,使其爱上作文。

对于尚未成年、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说话不方巧、不圆滑,习作无深意,是司空见惯的,但在写作时只要能成“句”,老师就应给予表扬,这种表扬能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打消其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这点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再次,鼓励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以说“生活”才是写作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反过来可以说“作品”是作者不惬意的现实生活的“补笔”。一个生活“积极上进”的人不可能写出消极厌世之作的;一个肚肥肠圆的人是写不出饥饿感觉的佳作的。

另外,提倡学生背诵和借鉴写作。

我们的学生笔下生涩,词汇贫乏,文理不通,原因除生活体验欠缺和不善于观察生活外,主要在于读得太少,背得太少,头脑里没有储备下足够的素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死记硬背”。背诵,是知识储备和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手段。一篇文章,背熟以后,它的语汇、句式就可以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一旦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自然地倾泻于笔端。

“借鉴”仿写是提升写作能力最好的途径。我在教初一新生时,第一学期的主要习作任务是大量阅读,借鉴好的作品,仿写创新自己的习作。读的多了,仿写的多了,写作的技巧就逐渐掌握并积极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写作的努力方向也就明确了。到第二学期,学生普遍能写出文从字顺的习作了。

俗语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办法是想出来的,只要我们多想多思多探讨,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猜你喜欢
症结
诊断错解症结 提高解题能力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我国药价调节机制中“双重失灵”的症结与应对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症结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症结与出路
高校影视专业学生作品创作症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