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姜夔琴歌《古怨》的音色与润腔处理

2017-02-05 12:47张然
戏剧之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润腔姜夔音色

张然

【摘 要】姜夔的《古怨》是现存最早的一首琴歌作品,同时也是姜夔自度曲中唯一的一首琴歌。此曲以具体音乐形态创作使后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也从实际音调中把握到古代燕乐侧商调的基本特色。《古怨》在结构、旋法、调式、转调等方面都有创新。演唱时要做到唱语言、唱内容、唱感情、唱风格、唱意境,而不是单纯表现声音与旋律。

【关键词】《古怨》;姜夔;琴歌;音色;润腔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70-02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自产生以来就与诗歌相伴,人们边弹边唱,所唱的诗歌通常称为琴歌。就目前的文献资料看,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歌是南宋姜夔的《古怨》。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江西鄱阳(今波阳)人。号白石道人,擅长书法,精通音律,曾于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向朝廷上《大乐仪》及《琴瑟考古图》,建议整理国乐。两年后再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获诏破格参加进士考试,遗憾的是仍未考中。满腔爱国热忱,却无法实现,只能无奈寄于琴歌《古怨》中:“欢有穷兮恨无数,弦欲绝兮声苦。满目江山兮泪沾屡!君不见,年年汾水上兮——惟秋雁飞去!”1221年,姜夔怀着“满目江山兮泪沾屡”“妾自伤兮迟暮”的悲叹,在杭州旅邸遗憾而逝。

《古怨》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作者为满足个人内心情感的需要而创作的抒情诗。诗词音乐充满了骚雅、清冷的艺术气质,姜夔通过“侧商调”展开的精妙写作手法,旋律运用二度、三度的级进关系,很少出现大幅度跳动,这使得琴曲曲调平缓,增添了哀婉、柔美、缠绵的音乐特征,塑造了一幅幽静、哀怨、凄凉的画面。

一、琴歌《古怨》的音色

琴歌是诗与音乐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题材,深受儒、道、佛三家的艺术审美观点和哲学态度影响,因此,简单含蓄、淳古淡朴、气疏韵长是琴歌演唱的主要风格。元人燕南芝菴在《唱论》中讲到:“凡歌一句,句有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①这段话主要是说,在演唱中需用不同歌声的迂回来解释所演唱的作品。从《古怨》整体来看,A、B、A、C在音乐旋律中有所变化,但就整首歌曲的艺术气质而论,在演唱时声音应从容、平直、舒缓,不能过于外露、激越。如A段开始部分是低回婉转的间奏和作者长长的一声凄楚叹息,整首歌曲在这样一声叹息中展开,声音进入时要有极高的控制能力,采用弱进、半声吟咏式的演唱,声音要通透、飘逸,要把高贵、雅致、哀叹的音色融入其中,实柔(扎实的气息、柔美的声音)并发,多种音色虚实相间,以表达朦胧凄迷的意境,这样就能在平缓的旋律上增添几分哀婉和凄楚。B段音域较A段偏高,用声上,可适当开放(大音量)歌唱,在音乐进行时形成一个小高潮,携带哭声音色行走,创造出痛苦、悲愤的声音形象,以丰富整首歌曲的声乐表演手段和音乐思想。在琴歌的歌唱中,开放歌唱也是相对来讲的,琴歌的音乐审美还是要遵循“衰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和之道而行之。歌曲B段的高潮部分,歌唱时应情感更投入、更深沉,依情寻声、以声唱情作为歌唱的最高追求。

二、润腔的处理

明代王骥德在《曲律》中讲到:“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②也就是说,歌曲风格之精华在于唱腔的修饰,即润腔。润腔是古曲唱法中一种特别重要的演唱技巧,对《古怨》来说,更是演绎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依字寻腔。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的首要审美标准,就是准确清晰的歌唱语言,即“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的咬字发音;要解决技术问题、表现问题、音乐形象的雕琢等等,都必须立足语言、咬字、发音的重要环节上,语言无疑是歌唱艺术的灵魂。”③《古怨》是作曲家严格按照中国民族音乐写作方法依字寻腔来进行创作的。因此,需要在咬字、吐字上精心设计,寻准行腔规律,做到字与腔的统一、语感与乐感的统一。《古怨》是一首骚体风格的诗词,诗词的音调与音乐的音律,以及旋律艺术成就极高,但骚体诗的歌曲有它自身的演唱规律,如“日暮四山兮”中“兮”字虽是一个语气词,表示感叹,但演唱时可做大二度前倚音艺术处理,字头缓慢出现,字腹延长,字尾急速归韵,强调它的重读,以衬托眼前的惨淡境况,形成一种重压,以增强孤独感。这些字在歌曲演唱时尽量用吟唱的方式去处理,做到声音连贯,在吐字中行腔。“妾自伤兮迟暮,发将素”一句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特别是“发”,按古代时期音律来说属入声,字头f是唇齿音,用下唇和上唇阻气,形成“喷口”吐字,字头重吐,要唱得准确、有力,并且迅速转换到字腹ɑ上,形成一个哀伤、感叹的唱腔声调,用以延伸“岂不犹有春兮,妾自伤兮迟暮”的伤感之情,演唱时吐字应给以重读,声音向外送得多一些,形成强进弱收的歌唱表演形式,借以抒发哀婉凄凉之情。

(二)以情带声。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唱法是以独特的行腔韵味为精髓,而这些皆源于“情感的抒发”。“润腔”是音乐表情,也是歌曲表达韵味的关键所在。演唱《古怨》时,一开始就要进入幽淡的意境,继而一唱三叹,情感层层推进,情生于中而发于外。抓住这首歌曲凄情而丰富的情绪,转换角色,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态,再精心设计音乐运动中高潮点的铺垫、释放、收拢,以及每个乐句的情感落点。乐曲结尾时,忧愤之情随秋雁飞向更远的地方,使人感到余意未尽、回味无穷。在此曲的演唱过程中,要根据诗词内容、词采,真正调动演唱者的情感,“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从声音、旋律、节奏、气息等各方面协调把握好,把歌词、旋律的情感内涵渗透到声音中去,达到声与情的相互统一,以情为中心,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对曲调进行润腔修饰,促进词与曲、声与调之间的和谐。如演唱“日暮四山兮”时,需要有一个小二度上滑倚音的装饰,主音站稳后声音需要平直缓慢的诉说,展现一个满怀幽怨的老者形象,将历史的兴衰沧桑向世人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将维舟兮无所”一句的旋律有一个四度跳跃,运用了双关手法,表面上是说在水中行舟不知所往,实际上是诗人回顾以往的岁月,思考迷茫的前途。演唱时声音保持平直推渐强,展现凄凉、苦闷的音乐形象,在音乐的情绪上,形成一个高潮,表达姜夔内心绝望之情。

这首歌曲可以在声音的运动上不拘一格,根据音乐的情绪走向,转换音色,运用字头慢出、字尾慢收的特殊吐字方式,使声音在控制中自由舒展,以便演唱更具戏剧色彩和感染力。如此表现,就使得整首歌曲的旋律既符合语感又符合歌曲的情感。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文辞考究、音乐精美,是音乐与文学的统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中国声乐艺术中的瑰宝。姜夔琴歌《古怨》,更可称为上乘之作,要想把琴歌《古怨》演唱到位,演唱者需要有过硬的声乐演唱技术、广博的文化知识,还要对曲调、内容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这样才能把该曲演绎得尽善尽美。

注释:

①(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北京:中华书局.

②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王骥德《曲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44.

③许讲真.歌唱语言艺术·引言[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许讲真.歌唱语言艺术·引言[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1.

[4]周贻白.戏曲演唱论著辑释[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

[5]王苏芬.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教程[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润腔姜夔音色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润腔”释义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陆明君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