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中高年级说理文教学中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2017-02-05 13:27王孙洁
学周刊·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高年级

王孙洁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语用理念越来越被重视,很多学者对语用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五篇说理文有着独特的语用教学价值,在语用理念下按照年段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高年级;说理文教学;语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1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105

说理文是提高学生逻辑能力、培养学生阐发观点的技能的好材料。本文试图从语用的视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以及新课标对不同年段的教学要求,审视说理文教学,探寻说理文教学中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新策略。

一、初识说理文,了解篇章思路

说理文的文体特征有别于叙事性作品、说明文和诗歌,它思路清晰,板块清楚,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从整体把握,理清说理思路,了解文体特点。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说:“为了使主题变得深刻,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取来的一些题材,它本身常常是一种‘没有顺序‘没有秩序的东西。我们把它拿来拆散,一如孩童堆砌积木那样,把它试验着堆砌起来,再拆开,再试用另一种方法堆砌起来。”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上《说勤奋》一文时,我也尝试让学生通过“堆砌”来了解篇章思路。

我根据说理文“提出论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的结构特点,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接着又找出了作者举的两个例子,最后得出结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化说理文的篇章思路,我做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和学习了说理性文章的结构特点,现在我们利用课前搜集的有关于“勤奋”小故事和名言来创作新版《说勤奋》。

(四人小组合作,借助前置性作业收集的资料试着口头创编一篇新的课文。)

小组展示合作成果。

生1:下面我们小组来给大家交流。“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这是我们《新说勤奋》的论点。

生2: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刺股悬梁”的故事,这是我们找到的一个例子。

生3:毛泽东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是我们《新说勤奋》的结论。

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为学生搭建语言表达的平台,引导学生活用文本的结构,能培养他们的说理能力。学生不仅对说理文的结构特点了然于胸,并能够活用结构,创编说理文,他们将手中的语料像搭积木似的堆砌,但这种堆砌是对规律的探寻,是对结构的模拟,是对认知的内化。

二、再认说理文,感知表达方式

中高年级的说理文教育应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让学生领悟说理文的文体特点和表达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语言形式的体悟,只有揣摩文本语言中,赏析其表达方式,对文章作进一步的阅读,才能知其所以然。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时,我发现文章多处运用了问句,于是以此为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请同学们找找文中的问句,把问句改成陈述句。

(学生自主标注书中的问句,共找出两句设问,两句反问,并加以修改)

师:你们觉得用问句好还是用陈述句好?

生1:我认为问句好,问句容易引发思考。

生2:我也觉得问句好,反问句的语气更加强烈。

师:在说理文中运用问句更加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设问句,设问句改成反问句可以吗?

生3:我觉得不可以,因为设问句改成反问句不通顺。

生4:我也觉得不可以,反问句改成设问句,问题太过呆板,没有问的必要。

师:看来,说理文应在恰当的地方用问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找问句,改问句,比较问句,引发学生两个层次的思考,第一个层次让学生理解问句在说理文中的作用,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明白不同问句在说理文中起到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比较、赏析、体悟,层层深入,最终解决了在说理文中怎么样写问句,什么时候写问句,写什么样的问句等问题,感受到了不同语言的表达效果,最终明白了问句可以使语气更强烈,可以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认同作者的观点。这样的感知是立体的,是深刻的,是意识和行为的融合,是得意与得言的兼得,可以让学生在有价值的言语活动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熟知说理文,生成个性思维

说理文的教学不仅仅要关注“说什么理”,更要关注“如何说理”。但是“如何说理”这样的思维方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理”到“例”的演绎,从“例”到“理”的归纳,将说理和叙述有机结合起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言语表达能力,这样的个性思维需要教师开放性的言语实践活动来充分包容学生的异同,顾及到每个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同一个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语用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谈礼貌》时,我尝试让学生搜集身边礼貌待人有好处的事例,并简单讲述。有的学生不明就里,将其作为流水账讲了一遍,有的学生在叙述的时候,将重点提炼了出来,而非面面俱到,这样的事例概括为说理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这样的语用教学环节看似只是讲个小故事,但却转变了学生对一件事的表达模式,使他们学会了将具体事例用于论证论点。

以上教学片断,融阅读理解、概括表达、深度思维于一体,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构共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说理能力,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说理文奠定了基础。

四、深探说理文,推敲言语效果

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提高阅读品味。好的文本往往有不同寻常的表达,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和敏锐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用“比较”的眼光与文本对话,反复推敲和琢磨言语表达效果,学生就会捕捉到文本潜在的信息,并捕获精粹语言的表达密码。

在说理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紧扣说理文的特点,在理性的关照下进行文本的解读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学习说理的方法,掌握说理的能力,并能恰当地运用到今后的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中高年级
课改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探析
网络环境下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拓展的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