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非语言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

2017-02-05 14:12吴芸
戏剧之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作用对外汉语

吴芸

【摘 要】最近这几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跨语言交际研究已经逐渐意识到非语言行为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对非语言行为的构成及其内涵进行了深入解析,并获取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从整体落实情况来看,形势却还不容乐观。基于此,笔者在文中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对非语言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非语言行为;对外汉语;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0-02

非语言行为一直贯穿于人际交往的始终,交际形式种类繁多。由于对外汉语教学自身是一项跨文化语言交际课程,在实际开展教育课程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非语言行为的教学力度,寻求切入点,进而有效展开课堂教学。

一、手势语

心理教育学家孟轲曾说:“人是无法隐藏私情的,即便是他的嘴会为他保守秘密,他的手也会出卖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手势语具备较强的表情性。在实际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手势语的教学功能,模拟相关教学事物,如身高的高与低、物质的厚与薄、形状的大与小等。通过将抽象物质真实化,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实际利用非语言行为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把握手势语的使用尺度,使用过多就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堂课下来学生也没有理解掌握知识。若是手势语的使用数量不足,就会显得课堂教学活动过于呆板,甚至部分教师表示不会利用手势语,便会严重导致学生对此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师需要适当利用手势语来表述语言情感[1]。如,运用手势语发号教学命令,请学生自主回答学习问题时,双手自胸前伸出,掌心向上,意为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学习情感。同时此手势语还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尊重,而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还需要点头示意其坐下。再如,运用鼓掌来表达自我对学生学习答案的认知与鼓励。若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秩序较差,教师需要将食指放在嘴边告诫学生注意课堂教学秩序,特别是对于留学生而言,手势语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二、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与内心情感互动是不可脱离的。如喜、怒、哀、乐、爱、恨、惧等多种内心情绪,都可以借助面部表情进行表达。语言教育学家邓志气认为:“课程教学成效10%来自教材内容,40%源自教师个人的教学节奏,50%源自教师的面部表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面部表情在语言交流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我面部表情,借助表情的变化,不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留学生自主参与到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留学生对于我国汉语文化的学习,会自主产生一个理解到掌握的过程[2]。由于语言的差异问题,面部表情会逐渐成为留学生表达学习情感,抒发内心想法的主要途径。若是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面部表情过于僵硬,严肃,一丝不苟,就会促使学生自主产生一种学习抵触心理,并不自主地认定汉语语言很难学习,进而不断引发“文化冲突”等。反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直面带微笑,经常向学生投以肯定、称赞、鼓励的微笑,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进一步烘托了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学生和教师长期保持亲近的关系,学生才会自主信任教师,相信教师所说的,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微笑,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微笑交际”,由于大部分的留学生都是20多岁的成年人,此群体十分渴求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而微笑则是教师对其学习行为做出的最佳回应。

三、肢体行为

众所周知,教师作为学生高效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自身肩负着教书育人的教学重任。教师自我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留学生。因此,对外汉语课程教师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非语言性行为的重视,利用榜样作用,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述语言信息,使课堂教学获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成效[3]。如,在教授现代汉语中民族语言关键要素构成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作为线索。声调教学一直是汉语语言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无法正确分辨其调类,教师可以调动头部的动作演示其声调。一二三四对应着声调的不同,借助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抬手、上举、蹦、跳等充分展示声调的不同,此举可以有效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汉语中有许多的成语也是富含肢体动作的,如“摇头摆尾、一瘸一拐、大步流星、面面相觑”等。在教授汉语固定用法时,若是运用语言进行简单讲述,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但是若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大量的肢体动作进行教学,则会有效简化语言学习难度,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如:出去、蹦跳、进来等。结合真实的语言情境,鼓励学生演绎故事,结合肢体动作将道具搬进教室,再将道具搬出教室,要求学生依据其情境进行造句,教师则在一旁认真倾听并及时纠正其错误,使学生可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跨文化语言能力。

四、空间文化性

教育学家刘思哲认为,交际空间距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语言交际质量[4]。在实际开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时,学生座位的编排直接体现出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关系。在研究相关论点时,学生自主围坐在一起,拉近学生学习关系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将座位进行调换,或者是调换学习小组成员,这样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从根本上强化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其本质就是一种语言教学,这一特性也进一步决定了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班教学模式,不断缩短自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空间文化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把握教学空间的“度”。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借助大量的汉语游戏不断缩短师生间的空间距离。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教师需要合理把握教学距离的“度”。如在与留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时,教师需要及时把握其空间。如在与日本留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时,空间距离较小,但其不喜欢与他人进行直接接触;反之意大利人则十分喜欢与他人进行肢体接触,以此来表示友好[5]。因而在与日本留学生进行交流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保持其空间距离,以此来有效表示自我对其的尊重与信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了解多个国家不同的距离文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掌握其教学距离,使留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对其文化的尊重,进而有效获取学生的学习信任,并在语言教学课程中将本国的空间文化介绍给留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开展对外汉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非语言行为的教学价值。通过对常用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价值剖析,科学将其应用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留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进而全面推进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博.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初级口语课的分析[J].语言与翻译,2011,(02):73-77+80.

[2]罗树林.试论语言递归机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06):58-61.

[3]徐品香.基于社会性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IAST-A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3,(07):20-24.

[4]陈丽君.语言资源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设想[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05):125-127+2.

[5]吴迪龙,常晓丹,熊宇仙.跨文化交际学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6):163-164+181.

作者简介:

吴 芸,女,本科,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作用对外汉语
运动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论如何深入挖掘利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作用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浅论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图形变换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