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节目本土化的文化思考

2017-02-05 17:41张弘
新闻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本土化

张弘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受众对电视节目多样性的要求以及电视台本身节约成本的需要,我国电视界除了自行制作、播出电视节目外,还大量引进国外的电视节目。随着引进节目热一波波袭来,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引进节目本土化的问题。在引进节目本土化的过程中,怎样克服节目原产国与我国的文化差异,在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引进节目本土化的成功与不足,从文化视角出发对节目引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引进节目;文化差异;本土化

一、引进节目概况

引进节目,顾名思义是引进自国外的节目,包括节目交换、购买、赠送等方式。我国引进节目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以2006、2007年为分界线,在这之前,各大电视台引进节目的方式以模仿为主,效果欠佳。在2007年以后,随着版权意识的增强,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更多地是通过购买版权的方式来引进国外的节目,这样一来,电视节目在国内的独特性得到保障,但制作成本有所增加。并且由于文化差异和观众审美差异等原因,并不是所有花巨资引进的节目都能成功。因而,研究引进节目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从中探索解决之道显得尤其重要。

二、引进节目本土化的成功之处

引进节目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在保留原有节目的总体框架和特色的基础上,在节目环节设置、节目元素以及其他一些细节上做些符合我国受众口味的创新改变。

《超级女声》《爸爸去哪儿》和浙江卫视的原《中国好声音》都可谓是引进节目成功的典型。《超级女声》的灵感、概念和创作理念都来源于《美国偶像》,但其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在本土化的背景下对竞赛规则、环节设置、评委点评风格方面加以改造,体现了中国娱乐节目的传统与创新。[1]这是《超级女声》本土化改造中的成功因素之一。将《爸爸去哪儿》和其原型——韩国的《爸爸!我们去哪儿?》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前者保留了后者的总体框架,节目流程和游戏环节上也较为相似,但中国版本土化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细节上的改变和创新。其他较成功的引进节目也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的改造过程,比如《赢在中国》模仿了《学徒》的虚拟规则,借鉴了其制作形式,但也有根植于本土价值文化内涵的调整。《年代秀》则做到“只借皮囊,内容自造”,在对受众需求做了了解后,在节目环节和主持人的风格上也都做了大胆的本土化改变。2012年收视率创下省级卫视内地收视纪录的《中国好声音》也是在大框架包括节目名字都仿照其原型——《The Voice of Holland》的基础上,通过融入一些传统道德文化,减慢剪辑节奏,语言表述本土化等方式迎合国内受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学者对以上几个节目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这些节目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电视台或制作公司在保持引进节目原有特色和适宜地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后所取得的。

三、引进节目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引进节目的历史由来已久,不少节目都创下了收视纪录。不可否认,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在引进节目的本土化处理上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能赢得观众认可。在研究引进节目为何能取得这些成功的同时,学者并未被节目表面的成功所蒙蔽,大多都看到了引进节目本土化过程中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些问题。

(一)创新不够

创意不够会导致节目不够新颖,可能会流失一部分看过节目原型的观众。电视台在引进国外的节目后积极进行创新,在保留原有节目框架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符合我国观众口味的改变,其成果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其创新度还不够。比如2013年开始火起来的《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做得较为成功的一档节目,在原版节目上进行的改动也比较大,比如音效、特效的增加,叙事节奏的加快等等。但张荆杞指出《爸爸去哪儿》还停留在借鉴照搬的层面,不能更多的突出本国特色。[2]确实,《爸爸去哪儿》从节目名称到内容及节目时长都没有脱离其原型——韩国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可否认,这档节目很吸引人,但在韩潮风行的今天,看过原版的必不在少数,引进后若创新不够,对于这部分受众很难有大的吸引力。这个问题几乎存在于每一档引进节目中。若想提高竞争力,做得更好,这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二)题材单一,同质化严重

引进节目在我国尚未热起来时,只有央视等少数电视台会引进,多是益智类节目,一年也就一两个引进节目。从2006年开始,真人秀节目受到电视台和制作公司青睐,开始频繁地被引进。于是这几年,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开始占据电视屏幕。实践证明,这种节目类型确实很受欢迎,但再好的节目看得多了也会腻。《超级女声》刚出来时,很受热捧,随即带来引进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热潮,但后来的《快乐女声》等歌唱类选秀节目再也难以和《超级女声》当年的辉煌相媲美,《超级女声》也在后来真人秀节目遍布电视屏幕后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消失。2010年《非诚勿扰》出来后,各种相亲类节目又纷纷出现。近几年的引进节目类型几乎都固定在真人秀节目、选秀节目上。在竞争甚为激烈的现在,同质化是个硬伤,独特才是打败竞争对手的强有力的武器。

上述两点是引进节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这些,还存在植入广告过多、剪辑不流畅、节目定位不准确、节目元素不够丰富等问题。这些问题算不得引进节目本土化过程中的硬伤,但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收视率,进而间接影响电视台和制作公司的收益,因而也必须巧妙地规避。

四、引进节目本土化的文化处理建议

(一)慎重选择节目,文化差异不宜过大

过去,我国电视台引进节目多以欧美国家为主,成功节目不少,但现象级节目并不多。近几年,韩国节目备受我国电视台的青睐,被引进的多数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和不错的口碑。这些节目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文化相近,韩国电视节目里的很多情节、文化以及人物关系能够被我国受众接受并喜爱。

(二)抛弃违背我国文化的内容,注入中国文化内核

引进不是全盘照搬。以韩国节目为例,虽然韩国文化与我国文化很接近,但差距依然存在。如果一味照搬,不仅不能吸引受众,还会引起受众的不适。因而,在引进时,需要求同存异,即保留节目中符合我国文化的情节,修改其中不符合我国文化的部分。

(三)积极寻找创新点

创新是所有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进节目也不例外。所以,电视台在引进外国节目时,应在情景设置等方面对节目做出一些创新性修改,这样才能避免观众审美疲劳。

(四)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引进来”只是第一步,真正成功的节目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努力打造出自己的特色,让自己成为被模仿者被引进者。

注释:

[1]潘晓军,巫姝婷.从《美国偶像》到《超级女声》看全球化下的文化整合[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5).

[2]张荆杞.对引进韩国综艺节目的思考——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J].大众文艺,2014(4).

参考文献:

[1]陈海燕.“美国偶像”和“超级女声”——中西文化的交汇[J].企业家天地,2011(6).

[2]张子扬.警惕“版式化”引进节目对文化的新垄断[J].电视研究,2003(3).

[3]操瑞青.文化视角下的节目模式本土化——基于《中国好声音》的分析[J].现代视听,2013(9).

[4]苏茜茜.引进节目本土化的文化思考——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为例[J].今传媒,2014(3).

[5]宋任智.从《爸爸去哪儿》看电视节目本土化[J].新闻世界,2014(2).

[6]黄生晖.电视真人秀研究综述[J].新闻大学,2010(3).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