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1+N”?群众实惠多

2017-02-05 20:43吕翔顺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区域化居民党组织

吕翔顺

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委针对社区存在的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探索推行“1+N”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在社区全面推行区域内党组织间的联建联动,打造“区域化党建”平台,为建设“北疆和谐社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吹响党员集结号

在乌拉特中旗花园东路社区的宣传栏上,一幅吹响军号的图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谁在吹响集结号?吹响的是什么集结号?让我们把画面切回到3年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群众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社区“单兵作战”的传统基层党建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辖区单位多,党建条块分割、独立运行,难以形成合力;居民诉求多,在职党员服务群众难以找到平台的“三难”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发展。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搭建有效载体,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萦绕在心头的牵挂。

2013年,乌拉特中旗通过学习先进、走访调研、摸底调查,结合实际提出了以海流图镇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旗委四大班子和组织部、纪检委党组织为引领,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1+N”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在组织设置上采取“1+N”(“1”即社区党总支,“N”即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模式,建立社区非建制联合党委。巴彦淖尔市政协副主席、乌拉特中旗委书记徐茂龙说:“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是支撑发展的执政基石,要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实现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1+N”联合党委将社区各类党组织紧紧凝聚在一起,使其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由被动参与社区建设变为主动作为,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由“独角戏”转变为“大合唱”,吹响了党员服务群众的集结号。

众人划桨开大船

教育路社区把宣传标识设计为“众人划桨开大船”,这个独具匠心的创意,形象地诠释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理念。自2013年以来,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 “关注什么、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服务什么”的3个原则,联合党委定期开展各类共建活动,在为社区居民群众解决困难的同时,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教育路社区有13户居民家住海流图镇郊区,紧邻“西河槽”,一直没有安装自来水,生活不便,急需解决饮水问题;西郊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运煤大车多,居民平安出行和健康知识相对匮乏;巴音路社区蒙古族居民居住集中,大多是刚从牧区搬到城里,人生地不熟,如何尽快融入社区,等等。这些是社区党组织提前摸底,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和困难列出的“需求菜单”。

“菜单”列出来,“炒菜”的人就有了方向。联合党委通过部门轮值,使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成员单位旗委组织部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共同集资的方式,为13户居民安装了自来水;西郊社区牵头单位政协办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平安出行、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及上门问诊等活动;巴音路社区联合党委牵头单位政府办协调成员单位党组织,在社区举办专场文艺演出,为辖区居民提供沟通平台。3年来,全旗6个联合党委开展各类贴近实际、富有特色的服务和便民活动151场次,惠及居民23000余人次。

鸿雁高飞头雁领

乌拉特中旗是鸿雁的故乡,这里的在职党员干部恰似一只只展翅的鸿雁,引领着社区群众向着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迈进。

“小队伍”发挥“大作用”。在教育路社区,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卫生局主动协调旗医院免费为困难老人、鳏寡老人体检,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承担起司机和“临时家属”的职责。居民们都说,有儿女陪着也不过这么心细。联合党委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选择1-2名优秀在职党员加入“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每个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选择开展助老助残、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医疗卫生、电脑维修、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

“小卡片”让群众“少跑腿”。“喂,是小何吗?我刚住院回来,想报销医疗费,不知需要带点什么?”哈萨尔社区的王贵拿着一张“小卡片”拨通了社保局在职党员何晓峰的电话。小何让王贵在家等着,他上门整理好需要的资料带回社保局。10天后,报销的医疗费就打到了王贵的卡里。在海流图镇,在社区的办公地、小超市、洗衣店等居民常去的地方都建有党群联络点,放着不同窗口部门、民生部门党员的服务卡,居民可以通过拨打卡片上的服务电话,了解就业、社保、医保、低保等民生类信息,还可以让相关部门的党员上门服务,一张“小卡片”,让居民少跑腿、好办事。

“微服务”实现群众“微心愿”。针对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社区干部和在职党员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需求。70多岁的张三三大爷家,每年春秋没暖气的时候,家里阴得老俩口腿疼;小学3年级的苗蕊是留守儿童,她的小心愿是想要一个新书包……征集到这些“微心愿”后,在职党员主动认领服务事项,送去了电暖气、送去了新书包和铅笔盒。一桩桩小事,一件件物品,温暖着整个社区。

2016年年初,乌拉特中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裴文武在确定组织工作思路会上强调,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把“1+N”区域化党建模式进一步巩固、突破和提升。各社区联合党委通过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在研究、讨论和部署共建工作的同时,将机关、非公企业、社区党建纳入工作平台,协同推进。思想宣传联抓,各成员单位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居民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环境卫生联治,各成员单位群策群力,集中力量对辖区内“脏、乱、差”现象进行清理整治,使社区内的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3年来,联合党委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各类服务活动20多场次,服务困难群众1700多人次。

“爱心丝带”有人传

来自牧区的创业青年乌仁海琪,有做蒙古族服装的手艺,苦于缺少资金,创业路上举步维艰。巴音路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为她免费提供场所,帮她创业。为了回报社区党组织的爱心,乌仁海琪利用闲暇时间,免费培训有志学习民族服装的人员70多人次,以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丝带”。

乌兰大街社区曾经是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居民多、老年人多、危房户多的“四多”社区,如今已发展成为措施得力、服务到位的“爱心惠民”社区。通过整合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广泛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帮扶困难群众370多户,发放慰问品27万多元;117名在职党员与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特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解决生产生活问题410多个,并联系就业局和用人企业,对136名下岗职工、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让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乌兰大街社区副书记李东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有了联合党委之后,社区工作不仅理顺了头绪,有了明确目标,干起活来也得心应手。”

草原的生机来自雨水的惠顾和滋润,社区的和谐来自党员干部的服务和爱心。“1+N”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万千百姓的心田,趟出了一条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路,并且正在向前延伸。

(作者单位:乌拉特中旗委组织部)(责任编辑/胡丽莉)

猜你喜欢
区域化居民党组织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清华党组织公开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职工代表区域化协作管理的实践探索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