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铜陵皖中南区域集疏运体系研究

2017-02-06 21:28汪志林
价值工程 2017年2期

汪志林

摘要:以铜陵皖中南集疏运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铜陵构建集疏运体系的意义,指出铜陵构建集疏运体系势在必行。针对铜陵集疏运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和实施保障建议。

Abstract: A cas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patching system for container port in Tongling(mid-south area of Anhui province,China) is carefully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arry out the project of comprehensive container dispatching system. Also, the case study reveals potential difficulties in building the dispatching system for container port in Tongling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valuable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with feasible construction plans.

关键词:集疏运体系;综合立体交通;共同配送

Key words: dispatching system for container port;comprehensive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collaborative distribution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2-0088-03

0 引言

构建集疏运体系多指港城一体化城市通过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连接通道及平台建设,提升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扩大城市的经济腹地。由于区域集疏运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将在其周边形成“凹地聚集效应”[1]。目前,国内只有部分港口、机场进行了集疏运体系构建的尝试,如果铜陵在国内率先提出构建新型港城一体的、以城市为主体的集疏运体系,利用先发优势,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晥中南集疏运体系的核心城市。这对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争做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进一步打造城市竞争力,都将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影响[2]。

1 构建集疏运体系的意义

1.1 国家战略规划要求

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国家战略的实施为铜陵构建集疏运体系带来机遇,国家将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铜陵更多的支持和实惠。作为中部崛起和“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区域,铜陵必须充分发挥好承东启西、通江达海、腹地广阔的优势,顺势而上,主动作为,先行主动构建集疏运体系,才能更好地保证上述战略在皖中南地区的实施。

1.2 安徽省区域性战略的要求

铜陵在省内区位优势明显,但在国家以及安徽省政府规划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为突出铜陵自身在省内的重要地位,必须抢抓国家及安徽省政策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自身集疏运体系建设。

铜陵市地处皖江城市中间地带,对比周边重要城市合肥、芜湖、安庆,上下游物流受到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的拦截,自身软硬件条件缺乏明显优势,腹地交叉重叠,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通过集疏运体系的抢先主动构建,将有利于铜陵在竞争中胜出,扩展自身的经济腹地。

1.3 铜陵自身发展的需要

铜陵是国家公布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产业替代和产业延伸将助推铜陵的发展转型。借助集疏运体系构建,有利于铜陵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加大对工业原材料的引进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输出,提升工业加工技术含量,打造绿色工业产业基地。

铜陵集疏运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凸显铜陵的交通枢纽地位,提升铜陵在皖中南的地位。通过资源的整合,梳理和优化铜陵市内交通节点之间的衔接,使铜陵市实现公、铁、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整体活力。在江北,将进一步提升江北板块的功能,发挥合铜工业走廊上重要的支点作用,并借此帮助铜陵实现跨江发展的梦想,改善铜陵经济发展受到空间限制的影响。

2 铜陵集疏运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铜陵在公路、铁路、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一定基础,但在集疏运体系上缺乏联系,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上存在问题。

2.1 通道问题

铜陵对外通道有限,特别是货运通道存在严重不足现象,铜陵港口功能未发挥,组合港、港港转运、喂给港职能未开发。铁路货运通道仅靠铜庐进行货运。与杭州都市圈仅通过高速公路相连,缺乏更便捷高效的快速客运通道。

铜陵市内各个节点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通道没有形成有效呼应,宁安城际铁路和合福客专之间缺乏快速联系通道。同时铜陵市区、江北港区与庐江、肥西(京九走廊)的快速通道有待完善。

2.2 物流资源组织问题

铜陵有色集团、铜陵海螺等大型企业拥有较好的物流基础设施,但未能与城市配送体系有机结合。为更好的实现货物集疏散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亟需建立城市共同配送体系。

2.3 管理思想亟需转变

稳定的环境,充足的资源造成了铜陵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消极思想,与铜陵开放型城市定位有较大冲突。开放型的集疏运体系,需要管理者在思想上保持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努力探索新观念新技术,打破“等,靠,要”的管理现状。

2.4 体制、机制缺乏活力

铜陵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与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仍存在不适应问题,一是铜陵物流办的职能未得到体现,二是集疏运综合运输管理体制仍未完全形成,三是综合交通运输有关重点领域管理体制不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3 构建铜陵集疏运体系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五个发展指导思想,加快综合立体交通发展,着力完善集疏运基础设施网络,继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速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品质,构筑港城一体的、安全、便捷、高效、和谐的铜陵(皖中南)集疏运体系。以建设港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信息平台为核心,以建设综合智能物流港、市内共同配送体系为重点,以运输通道升级为依托,大力发展集疏运相关产业。通过集疏运功能的提升,促进铜陵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较快发展(图1所示)。

3.1 建设集疏运信息共享资源平台

建立集疏运体系信息平台。整合现有的公、铁水信息系统,同时纳入大型企业、进出口贸易公司、国际货运代理等企业。以港口集团作为主导,由政府进行统一协调,加强交通运输部门与企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联系,使铜陵集疏运体系的信息化水平达到目前国内的领先水平[3]。

3.2 构建两大智能物流港

根据铜陵的现状,构建铜陵两大智能物流港。突出公路智能物流港向江北方向和江南方南的辐射作用,江北主要面向合肥经济圈、六安,实现合肥经济圈货物通江达海。在江南,升级铜冠物流园为综合智能物流港区,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城市配送体系的构建。

3.3 整合水路资源,提升铜陵港群竞争力

3.3.1 加强长江港群联系,成立组合港联动发展

安徽境内安徽沿江城市港口“同质化”趋势明显,港口间竞争日趋激烈。组建组合港,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加快港—城、港—航间的区域化融合。根据各个港区特点以及铜陵资源分布情况,将港区功能进行定位。

3.3.2 优化资源整合与综合治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集装箱专用码头、公用泊位及公用航道建设,加快发展综合性深水港区。加大对小码头的整治力度,促进岸线集约高效使用。扩大通道,一方面利用港口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长江航运承东启西、内引外联,构筑物流大通道。另一方面,借助引江济淮工程,提升合肥都市圈的辐射能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集装箱、能源快速运输及转运体系。

3.4 进一步完善铜陵立体交通体系

集运站点的通达性是货物运量的基础。根据集运点货源产生的不同,将铜陵集运通路分为专用通路和物流通路两种形式。建立铜陵市区与铜陵北站直接专用通路,铜陵北站与铜陵港之间建立物流通路。

3.4.1 打通对外通道

通过新建北沿江高速,强化沿江运输通道,加强铜陵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交通支撑作用。以过江通道的建设为契机,更好承接合肥经济圈货物分流。通过新建德上高速。加强皖豫等中部省份向北通往环渤海经济区、向南通往海西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联系。

3.4.2 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衔接

通过江海联运通道连接铜陵地区至沿海港口,以长江航道为依托,外部沟通芜湖、安庆、上海、南京、武汉、九江及沿海城市和境外港口,内河连接铜陵市区、郊区、铜官山、江北港区等港口。建立铜陵至九华山机场轻轨,加速交通通行能力。建立铜陵至黄山的轻轨。加强黄山和九华山联系。进一步凸显铜陵作为中间的停顿和转运交通枢纽作用。建立港口到铜陵北站及市内主要货物站的专线通道,加速人货物疏通能力。建立港口与铜陵北站专车通道,加强甩挂运输的管理[4]。

3.5 完善共同配送体系

以铜陵大型企业为龙头,通过建立“货的”平台,整合优质运力资源,为有货运需求的用户提供专业、便捷、可靠的货运服务,打造同城配送平台,构筑铜陵特色的区域内货物配送体系。

3.6 构建江北物流新区集疏运体系

整合枞阳已有和规划交通基础资源,建设多种运输方式、多个过江通道、强大服务能力的交通运输设施,尽快使江南、江北一体化发展,根据江北新区的现状,重点构建:

①打造特色电商中心镇。引进大型电商企业。通过电商平台输出枞阳特色农产品和服装。进一步扩大铜陵在皖中南区域的影响。

②新建临港物流园。临港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的构建是以建立港口区域产业布局为基础,结合铜陵市产业布局规划和江北新区实际情况,对江北新区港口区域做出新的产业规划和布局。

4 构建铜陵集疏运体系建议

4.1 组织保障

铜陵成立集疏运建设领导小组,以现有物流办为办事机构,兼顾组合港建设与协调任务。统一协调相关行政资源,建立高效便捷的运作体制。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集疏运体系的构建。

4.2 规划保障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和“合铜工业走廊”等规划或战略的衔接,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对有关项目的支持。统筹规划全市码头、航道、通道、物流园区等建设项目,并严格执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

4.3 政策保障

集疏运体系构建,需要结合实际,加快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综合交通的有效衔接,打破一些行业壁垒,创新建设新机制,探索港口建设和资源保护相结合的新思路,在集疏运构建方面形成新的突破。

4.4 资金保障

集疏运系统投入大,见效慢。但同时,集疏运系统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很大的带动作用。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规模,积极向国家金融机构融资,积极探索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新的融资方式,通过发行交通建设债券、信托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海陆联动集疏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5 结语

构建铜陵集疏运体系,突出其在皖中南区域的核心地位,实现集疏运信息快速共享、综合交通无缝衔接的目标,以建设港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信息平台为核心,以建设综合智能物流港、市内“货的”体系为重点,以港口和客货运通道建设、升级为依托,大力发展国际贸易、进出口加工、增值及配套服务、仓储运输业、配送服务业、跨境电商企业、互联网+产业等。通过集疏运功能的提升,促进铜陵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较快发展。力争成为合肥都市圈通江达海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中南区域的重要枢纽城市。

参考文献:

[1]孙银河.辽宁省沿海港口群集装箱内陆集疏运系统整合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

[2]杨威.岳阳港集疏运系统评价及改进[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米晓晨.天津港集疏运系统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

[4]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智能体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