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实践的探讨

2017-02-10 02:13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7年6期
关键词:标准化航空标准

万 勇

标准化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是缩短产品研制、生产周期和节省经费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协同设计、合作生产的纽带,是发展对外贸易和先进技术引进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及要素为和对象,以现行法规为依据,以科学理论、技术成果或实践经验为基础,在企业内部以谋求经营合理化的最佳条件,进行制定、修订和贯彻执行标准的组织活动。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管理不可缺的综合性基础工作,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当前,随着国家加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航空行业的广大企业正围绕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目标而聚焦主业、发挥“龙头”带头作用,采取了运营管控、流程优化、风险管理、质量提升、生产管理模式转换等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推进从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因此,通过“航空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的实践,将全面推进提升企业标准化能力和水平,对确保产品升级换代和客户交付需求,实现航空行业企业的创新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航空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介绍

“航空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的工作包括组织职责、评价指标、评价程序和达标晋级等要求。其中,“航空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标准化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保障水平的评价和加分项目共61项3级指标,重点是企业建立标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即标准的制(修)订、贯彻、监控和评价,重在推进完善管理、关注技术发展、强化基础保障的作用,以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标准化综合水平。

1.1 标准化管理水平评价

管理水平评价指标共16项,主要包括:标准化方针、目标、规划和计划的制订及执行,标准化组织机构的建立及运行,标准化制度的制定及贯彻,标准体系的管理,项目标准化工作总结提升等,着重点在管理体系建设。

1.2 标准化技术水平评价

技术水平评价指标共25项,主要包括: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动态维护,项目标准体系的构建及提升转化,项目的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持续改进,标准化效益评估及分析等,着重点在技术体系建设。

1.3 标准化保障水平评价

保障水平评价指标共14项,主要包括: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及运行,标准资源的储备及使用;标准化人员的配备及能力提升;标准化培训计划的制订及执行;标准化专项经费的开支等,着重点在人财物的配置。

1.4 加分项目

加分项目评价指标共6项,主要包括:采用先进技术标准,标准化成效贡献等。

2 差距与不足

按照“航空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的要求,作者所在企业经过不断的标准化水平评价实践,通过自我评价,激发主动,两眼向内,全面对标梳理,找出了还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 在标准化管理水平方面,主要存在规划性不强、协调性不够。标准立项申报缺乏规划指引,随意性较大;对企业标准化发展目标和方针缺乏统一认识,没有权威性的把控和指导;集团标准贯彻实施率较低。

● 在标准化技术水平方面,主要存在系统化程度不高、操作性不强。技术标准体系缺乏完整构建及协调统一性,与项目研发存在一定差距,对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覆盖面窄、数量少,标准编制质量有待提高。

● 在标准化保障水平方面,主要存在标准体系动态显性不够、专家占比少。简单地将纸质变为电子版的传统标准管理模式,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地推进知识共享、能力协同发展;在行业标准化协会专业领域专家占比少。

● 在加分项方面,主要存在获省部级以上标准化科研成果甚少。

3 改进与实践

作者所在企业在实践“航空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的过程中,按照“航空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的要求,针对自评扣分项,制订了达标整改措施方案,发布了标准化“十三五”的长期发展规划,重构完善了管理标准体系,创新提升了技术标准体系,开展了标准体系显性化研究,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3.1 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3.1.1 统筹规划、引领发展

对接航空企业标准化建设思路及企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首次发布了企业标准化发展规划,作为指导标准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加强基础、兼容开放、突破重点、超前引领”工作方针,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方向及围绕标准体系建设应开展的重点工作内容。

3.1.2 重构迭代、完善改进

对接“航空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要求,全面梳理、重构完善了标准化管理体系,增加了标准化工作方针、组织机构图、上级标准制定等要求,修订了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化成果评定、企业标准备案等内容,规范了标准化课题、标准编制、标准采用、标准监督检查、标准化成果、标准复审和项目研制等标准化管理,增强了程序的操作指导性。

3.2 技术体系建设方面

3.2.1 创新提升、沉淀转化

面向制造流程,按“流程、专业”两维度、“领域、系统、分系统、专业”四层级,创新提升了技术标准体系,为标准制定提供了指导依据;面向项目研制与生产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依托科研课题、技术攻关的沉淀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转化,开展了基于先进制造技术标准的制定,为持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2.2 协调把控、持续推进

对应技术标准体系技术领域组建了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把控体系的协调性和统一性;面对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按照“同一对象,统一标准”工作原则和“关键优先、强化创新”编制原则,解决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沉淀难题,主导参与了专业系统领域的评审,确保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持续推进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3.3 保障建设方面

3.3.1 显性时效、知识共享

通过标准体系管理及显性化研究课题软件平台开发,在企业门户实现标准体系显性化和时效动态管理,达到标准知识信息共享,为科研立项及项目研制生产提供直观有效的信息支撑,提升了标准化保障水平。

3.3.2 及时总结、积极申报

及时沉淀和总结标准化科研课题实效和经验,积极引导并参与上级各类标准化课题及成果申报,开展企业科研成果申报和管理创新课题研究。

4 建议与措施

针对集团公司标准贯彻实施率较低、在行业标准化协会专业领域专家占比少等差距与不足,建议从集团公司层面上采取相应措施统筹解决。

4.1 加强集团公司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标准贯彻实施率

在立项时,应从集团公司标准体系中紧密结合新技术发展趋势系统考虑,指导标准项目申报,而不应自下而上申报;在实施时应加强已发布标准(特别是关键、重要标准)的宣贯培训,可通过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便于企业贯彻实施;在标准替代时,集团公司标准技术及管理水平应不低于现行企业标准;从管理上应结合项目研制,集团公司发文明确应贯彻实施的标准项目及要求,并在项目采标目录、合同及技术协议中落实;创建行业内开放的集团公司标准管理平台,实现集团公司标准的立项、编制、审查、贯彻、宣贯、交流、反馈、复审、监督等全过程显性化;在财力上应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标准提升为集团公司标准的,应给予一定力度的财力支持,并作为试点标杆负责推广应用。

4.2 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标准化人员综合素质

规范和完善标准化队伍体系建设,建议分层级加大对标准化人员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外部培训、技术交流、学习深造、作访问学者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着眼提高标准化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素养满足需求、业务能力强、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术和技术成就突出并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标准化带头人,从人才培养、吸引、使用3个环节入手,建立一支跨界复合型和具备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5 结束语

航空工业标准化是构建航空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支撑航空科技发展的技术基础。“十三五”是航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转型升级”发展主题,企业提出了“成为技术领先、管理卓越的世界一流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愿景,这一愿景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标梳理,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管理模式,找差距补短板,持续推进航空企业标准化管理机制重构完善、标准化技术水平创新提升和保障能力时效可靠,确保航空工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促进相关标准的协调发展与深入实施,为航空工业整体能力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支撑。

[1] 李春田. 标准化概论(第四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标准化航空标准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