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

2017-02-10 02:53廖文华王宏付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丝绸 2017年1期
关键词:寓意纹样织物

廖文华, 王宏付(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设计与产品

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

廖文华a, 王宏付b
(江南大学a.纺织服装学院;b.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以日本传统纺织品中较为特殊的絣织为研究对象,在阐述日本絣织的历史源流、发展过程及织造技术的基础上,从其两类代表性纹样着手,总结出日本絣织的纹样特征。针对其中带有吉祥观念的寓意性图案以一些具体的实例展开分析,通过对絣织作品中出现过的寓意性图案的提取与整合,梳理出这些纹样在当时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并借这些寓意解读出絣织作品描绘和传递的意境与特殊情感。同时结合一些现有的设计作品发现絣织目前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比较局限,希望可以通过在絣织的工艺基础上加入一些其他的染织技术或是利用高科技来解决絣织制作中费时费力的问题,使寓意性图案更多地出现在现代的设计中,从而探索出絣织在时尚潮流中发展的新方向。

日本絣织;纹样特征;色彩特征;几何元素;吉祥寓意;情感表达;应用设计

絣织是一种染织结合的织物。根据历史记载,它起源于印度,随着时间与历史的推移,絣织技术在不同文明和不同地域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并在衍变中形成了具有各地人文内涵和特色的纺织品[1]。其中颜色鲜明的中亚织物、精巧繁复的印度尼西亚提花织物及带有夸张图案的危地马拉条纹织物等较受关注,而鲜为人知的日本絣织则是絣织织物中相当特殊的一角,其独特的风格及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图案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从目前已有的关于絣织元素在一些家纺、服装甚至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来看,涉及到日本地区传统絣织图案的设计不多。国内对絣织技术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新疆地区的艾德莱丝绸[2],而国外已有不少介绍和分析日本絣织及其他各地区絣织织物的文献资料。因此,本文将梳理日本絣织的起源与发展,通过绘制简图概括絣织的基本技法,总结日本絣织的两种代表性纹样,并针对其中一种寓意性图案以列表的方法提炼出各类纹样的吉祥寓意,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絣织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设计思路和应用范围。

1 日本絣织的起源与发展

絣织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并且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称呼,在中国和日本称絣织,在阿拉伯称“asab”,在北印度称“patola”,在印度尼西亚巴里岛称“endek”与“gerinsing”。絣织既代表了此技术在日本延伸的染织方法,也指经过有序的绑染编织从而形成带有几何图案和特殊图像的纺织品。其图案具有鲜明的模糊边缘,看起来如同是被人泼到织物上一般。8世纪时日本就已经接触到了这类织物,那时一些岛屿与中国有过丝绸纺织品的贸易。如今,这些历史悠久的中国絣织纺织品被收藏于日本正仓院存储库。一开始日本纺织工匠并没有采用絣织的染色技术,历史学家研究认为日本絣织真正起源于12、13世纪的古琉球王国,当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当地生产的芭蕉福卡絣织物陆续出口到中国、韩国、东南亚和日本。1609年日本萨摩藩的岛津氏入侵并征服琉球王国,絣织技术逐渐在日本传播开来,随着人们的品位和需求的改变,絣织也在经历着精细的改良和设计。在乡村,大量村民组织了专门为纱线进行染色工序的染色间,且每个家庭都参与到了捆绑绞丝和最终的制衣等这些繁复的工序中。农民们选用亚麻纱线、重磅丝绸及棉等一些强度高且耐用性强的材料作为絣织的面料。靛蓝色的染料因其易着色、耐水洗的特质相对于其他植物染料更受欢迎。絣织的特殊工序使得织工们用简易的织布机和最实用的平纹编织就能创造出拥有各种图案的织物[3]。当时,日本贫困农民的女儿很少接受教育,这些孩子大多从八九岁时就开始织作面料来补贴家用了。直到19世纪50年代,絣织的生产已经蔓延到了日本其他三个地区:日本海沿岸、日本中南部的宾果区及四国岛的伊与区域。这些区域的大规模生产让久留米絣的名声日益提高。到1900年,随着絣织在城镇居民的生活中越来越流行,这些生产絣织的村庄也逐渐变成了絣织制造中心。在这里,普通的絣织布被人们随意穿戴,不分年龄和职业。但材质精良的上等品却是专供于制作精致的和服,在这种情况下,织造过程中也会用到更多珍贵的天然染料,随之配色也将愈加丰富。

现今的日本,农民们已承担不起絣织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代替了费时的手工织制,后来甚至还出现了与絣织相似的图案织物。尽管如此,当代手艺者始终对这一民族传统难以割舍,依靠着政府补贴的帮助和鼓励,少部分的村庄依旧像过去一样秉承絣织的传统。一些传承者已被指定为“人间国宝”,他们制作出的絣织也被认为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2 日本絣织的工艺特征

大多纺织品的图案都是在布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比如印、染、刺绣等,都是先织成布再通过工序制造图案;而絣织是在布还未织之前,先将纱线进行有计划的防染而产生图案,然后再排经线、织纬线,形成一匹布,顺序为先染后织。且由于纱线是在染后重新排布,每一根纱线上的图案一定会有细微的移位,所以就形成了那“渐渐消失”的模糊边缘,有着随意、随机的美感。絣织要经历缫丝、并丝、绑染、织造这些繁冗复杂的工序。如图1所示,工匠们首先直接在经线上标出防染的区域,根据标识将经线用棉线扎结起来,再将做好防染工作的经线浸入天然的染料液中着色,等颜色确保染上经处理之后再和纬线织成布匹。绑染经线是极其细致和复杂的工序,这直接影响了整体图案的造型。

图1 扎染纱线方法及染织效果Fig.1 The method of dyeing yarn and dyeing effects

絣织最直接的分类是经线絣、纬线絣、经纬线絣。顾名思义,也就是指在经线或纬线上防染,以及不常见的在经纬线上均进行防染并重合的工艺。经线絣的防染图案是在织布机上排经线的时候就已经做出来的,之后将纬线一行一行织上去,而经线絣和纬线絣恰巧交叉时形成普通的复合絣织图案,这就是所谓的经纬线絣。絣织的纺织技术则分为手结式絣织与绘图式絣织两大类。冲绳地区的手结式絣织最为著名,其纺织原理在于,在该束纱线上防染后,两端预留错开长度,编织时再将左右上下做略微调整即可形成无数种造型的几何图案。绘图式絣织则运用种子线、半箴台事先描绘絣织图案,再按线迹一束束捆扎防染,以此种技法可以织出较为精巧繁复的图案。

在一块面料或单一的图案里可能会同时出现纬线絣和经纬线絣以收获比较特殊的图案。看似原理很简单,但其实有各种环节和细节会形成障碍,比如防染的时候如果线绑得稍微松了点颜色就会渗透进去,还有在排经线时如何使得图案对齐而又保证每根纱线有相同的张力,以及控制扎染的面积使得同一排或同一列的图案大小一致等。

尽管日本絣织的图案大多简洁,但简洁中又富有变化,“移位”则是絣织中常见的变化手法[4]。移位,多指的是将经线排布时互相之间拉伸或倾斜,使得图案不再拘泥于方形,从而得到一些有变化的图案。如图2所示的箭羽纹样,日本传统纹样中常见的移位絣图案,即是通过将方形图案在编织时把两端纱线拉高,便形成了一个箭形。

图2 移位形成的箭羽纹样Fig.2 An arrow feather pattern formed by shifting

3 日本絣织的纹样特征

絣织俨然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品,例如东南亚著名的纬线絣织品,区别于其他地区絣织追求的“边缘模糊”的效果,它讲究轮廓清晰,图案规整严谨;中亚地区的絣织以经线絣为主,其作品有着宝石般的色彩和抽象的图案,节奏强劲。而日本絣织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絣织比起来,要显得精致许多:色彩素净,在纱线上进行小范围的扎染,织出的图案小巧、质朴,静谧的日式风格尤为突出。

在日本絣织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何图案和寓意性图案,分别以手结式絣织和绘图式絣织两种纺织技术制织而成,抽象的几何图案蕴含着日式纹样朴实而简洁的独有特质,而具象的寓意性图案则以象征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纹样中,借自然物的形象姿态传达内心的情感世界和日本民族的吉祥观念,更能衬托出强烈的日式风情之存在感。从絣织的题材、布局、色彩及造型等方面可以看出,日本絣织纹样融合了日本文化中悠远、肃静、清雅及柔和的民族风格,并在禅寂之美的设计理念下发展成为具有悲寂之感的纹样风格。

3.1 几何元素在絣织纹样中的运用

起初,日本絣织中绝大多数的图案为几何图案。日本图案的风格,一般被认为写实性较强,几何类型的抽象性图案较少。但在日本的装饰图案世界里,从古代就存在着一种未被世界所知的、独立的几何图案,那些由点、线、面组合成的抽象性图案形象朴拙、粗犷、泼洒、简洁,正反映着人们最直接的审美意识[5]。小圆点、破折号、十字架、圆形、正方形和井字棋格等几何纹样,在工匠富有创造性的设计下,在面料上常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如图3所示即为正方形元素在絣织的不同意境和构图中的四种表现形式。几何图案主要出现在农用服装,床上用品与和服的面料中。

图3 正方形元素在絣织中的四种表现形式Fig.3 The four expression forms of square element in Kasuri weaving

3.2 关于絣织中的寓意性图案

大约在1800年,一些精美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寓意性图案渐渐开始出现,常与几何图案共同被运用在面料中,这些寓意性图案被称为“E-gasuri”,源于自然、生活及古老的民间故事,大多为象征着财富、幸福和长寿的吉祥图案。日本民族的秉性是热爱自然并同自然调和,常根据四季的自然变化来映射自己的一生,构筑起纤巧的人生观。对于古代的日本人来说,花的生命就像人的生命,也同时影射了人的命运。絣织中牡丹、菊花、卷草,以及被中国文学作品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等花卉图案本身是作为寄托情思的题材,在吸收了中国士大夫阶层自然情怀的同时,经过日本本土文化的影响,被赋予了吉祥、长寿、富贵的理念[6]。还有一些象征长寿、吉祥的动物题材的图案也被采用,如竹林麻雀、虎、狮、锦鲤、鸻、凤凰及一直在古代有“千年鹤万年龟”之称的鹤纹和龟纹,都传达着延年益寿之意。其他图案的题材还涉及到一些宗教信仰,如达摩、纳粹党徽、家徽、七福神等。除此之外,一些简化的神明形象、自然风景、生活用品等也有被运用在絣织作品中。这些图案的寓意如表1所示。

由于絣织技术发展到了日本的多个地区,图案也因此受到了延伸地特征的影响。例如在久留米地区,许多以神社、城堡和军舰为原型创造的图案在1900年左右开始流行,这些复杂的纹样都是通过絣织的经纬线絣织制成的,通常用于制作婚礼被套,被视为最昂贵、最吉祥的寓意性图案絣织作品。在一些特殊的生产订单中会看到这样的纹样,因其极其精致的做工及纹样蕴含的特殊意义深受收藏家追捧。婚礼中用到的吉祥图案絣织被套是当地新娘嫁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被赋予了最美好的寓意。虽然生产车间和工厂在19世纪末才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纺织品生产的成本仍旧很高,但家庭种植棉花、手工纺线、天然染色及手工织制的技术一直在延续,并掌握在农村地区妇女的手中。

表1 寓意性图案的分类、提取及寓意的整合
Tab.1 The classification, extraction and meaning integration of image patterns

类别名称图例寓意名称图例寓意花卉牡丹“花中之王”荣华富贵、吉祥梅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卷草生机勃勃、祥云之气牵牛花积极向上、顽强勤劳菊花天道、正直、吉祥、长寿、高洁的品格松坚贞不屈、长寿、辟邪竹柔韧坚强、长寿安宁、幸福和谐桐树叶高洁品格、吉祥

续表1

续表1

3.3 絣织纹样的吉祥寓意

如上所述,日本絣织的各种寓意性图案多以生活及民俗观念为创作根基,这些图案很大程度上是写实性观念与创作者意识观念糅合之后的产物,造型十分生活化,且多反映了人们对吉祥、富贵等理念的追求[7]。作为表达特殊含义的媒介,尽可能让纹样之间相互结合,构成多种形式的图案。例如,狮子牡丹、梧桐绿竹、山茶锦鸡、流水野鹤、猛虎瑞雀、藤萝大鼓等组合;还有各种图案式纹样与几何图案的组合,也有多个不同种类的图案相互组合而成,通过构成完整的故事来传达某种特殊意境和祝福。如图4所示,制作者选择了将“岁寒三友”中松和梅象征着坚韧不屈的高洁品质的特定形象组合,空白处手工防染出的横线与竖线以一种抽象的方式代表了分节的竹子。而梅花和松针由于使用了经纬线絣的技法而形成了容易辨认的形态,显得更加写实一些。松树和梅花在日语的读音上恰好是“等待分娩”一词的谐音,因此这件面料可能为嫁妆的一部分,松的坚贞不屈也是婚姻忠诚的象征。同时图中的松针看起来与象形文字的“人”相似,所以梅花和松针的组合也正是象征着这对夫妇在梅花树下相拥在一起。

图5的元素来源于一对老夫妇的传说,钉耙象征着好运,扫帚预示着扫尽一切烦恼。传说中,这对夫妇对于爱情忠贞不渝的精神使他们化作了松树,身边围绕着祥云之气,而仙鹤与龟常伴他们左右,为了避免具象图案出现过多导致画面杂乱,龟被简化成了几何的形式。整件作品图案精致复杂,作为当时的嫁妆,蕴含着父母对儿女婚姻长久而幸福的希冀。由此看来,当一些情绪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或是无法当面诉说的时候,絣织作品便成了人们寄托内心情感的媒介。

图4 岁寒三友Fig.4 The three friends in cold weather

图5 关于爱情的传说Fig.5 About the legend of love

3.4 絣织纹样的色彩特征

日本民族对于自然事物的热爱和依赖使得他们自古就崇尚自然之色,即简素的色彩。例如,日本人尚白,源于“雪、月、花”的自然景色;尚青,源于山野和湖泊的自然环境之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对当时染蓝技术最直观的总结。由此看来,絣织作品蓝白分明、清新质朴的色彩特征,便是源于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拜及淡泊简约的性格。天然的靛蓝色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用于絣织纺织品的染料。从19世纪中期起流行起了红色调,这导致了其他颜色也开始被偶尔使用。但这些色彩始终被控制在色相、明度跨度较窄的颜色中,经过岁月的沉淀所传达出的织物质感与色彩,让织物本身更俱古雅、空寂之感。

4 日本絣织在服饰中的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通过天然的靛蓝色染料染色并进行手工纺织而得到的无比珍贵的絣织品越来越稀少,保留下来的每一件稀有珍品都代表着絣织的辉煌过去。而现代的设计师们也被絣织及其背后的日本传统文化吸引,不断寻求其各方面的价值,开发着手工质感强烈但又不缺乏时尚气息的新产品[8]。

如图6所示,2014年加州知名球鞋店铺BAIT再度与运动品牌ASICS合作推出全新靛蓝风鞋作,其特点就在于设计师在深蓝色的麂皮鞋身、鞋面上辅以日式的靛蓝色絣织纹理,像是“泼墨”而成,再加上红色的细节点缀,观感上更为清新。而鞋垫也费了些心思,选用独特丹宁条纹细节和印上品牌标志打造。该系列产品以日本絣织为创作来源,特别迎合那些对日本文化有着炙热爱好的人群的需求。另外,日本絣织在服装界同样掀起了独特的靛蓝色风潮。带着对织物的热情,Ace & Jig的两位主设计师远赴印度与那里的纺织专家合作,在古老的编织机上共同完成了纯手工的絣织作品,并推出了四分之三袖改良式和服外套,打破传统和服造型的沉闷,特殊工序导致面料上这种轻微的模糊和色彩偏差使这些服装显得独一无二。2013年“Crazy Wind”春夏系列充分向人们展示了高品质的纺织品如何成为关注的焦点,日本设计师高桥千代看到了絣织的潜力,并成功地将其和少女时装完美结合。

图6 絣织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Fig.6 Application of Kasuri weaving in clothing design

综上所述,现有与絣织相关的作品中大多呈现的是以几何元素为主的设计,但日本絣织中最让人着迷的还是那些有着吉祥寓意的精巧图案[9]。且纵观如今时尚界的潮流趋势,复古的风潮正扑面而来,这类趣味性十足的寓意性图案正顺应了这样的时尚需求。为了解决絣织费时费力的问题,可以结合一些其他染织方法加快获得图案的速度或是利用一些高科技的技术将图案提炼出来,从而使寓意性图案更多地出现在现代设计中[10-11]。

5 结 语

日本絣织纹样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装饰图案的富有强烈手工质感的染织纹样,主题丰富。且因其织造工艺特殊,同一种技术在不同的制作者手中能够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与那些整片印染的面料不同,絣织反映着制作者的情感与性格,即使是同样的纹样也会因扎经时绑染的松紧不同而出现偏差。但正是这样的随机性才更让絣织的作品充满了灵魂,也是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如今,设计师们所要做的便是不断寻求传统织物的纹样在时尚潮流中的应用空间,并且在这个工业气息浓厚的大背景下,絣织技术的复兴也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也许可以通过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来改变絣织的制造模式,从而能够获得与这个时代更加融合的设计。

[1]陈健.世界传统纹样的源流及阐释[J].丝绸,2001(1):36-39. CHEN Jian. Source and explanation of world traditional patterns[J]. Journal of Silk,2001(1):36-39.

[2]赵海英,徐正光,张彩明.一类新疆民族风格的织物图案生成方法[J].图学学报,2012(2):1-8. ZHAO Haiying, XU Zhengguang, ZHANG Caiming.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fabric pattern with Xinjiang ethnic style[J]. Journal of Graphics,2012(2):1-8.

[3]周燕.天然染料及其应用[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06,21(1):31-32. ZHOU Yan. Natural dy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J]. Modern Silk Science & Technology,2006,21(1):31-32.

[4]郑朝辉.日本西阵织的纹样特征探究[J].纺织学报,2012,33(6):26-29. ZHAO Zhaohui. Study on pattern features of Nishijinori in Japan[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2,33(6):26-29.

[5]张一,任洁.几何纹样起源取象说之解惑[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09(3):235-237. ZHANG Yi, REN Jie.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of geometric patterns [J]. Art and Design(Theory),2009(3):235-237.

[6]包铭新.中国的传统染织纹样及其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25-35. BAO Mingxin. Chinese traditional dyed patterns and their effects on Japanese dyeing patterns [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1992(3):25-35.

[7]辛维金,吴铭.日本传统染织纹样与其文化内涵[J].纺织科技进展.2005(1):30-32. XIN Weijin, WU Ming. The Japanese traditional yarn-dyed pattern and its culture[J]. Progress in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2005(1):30-32.

[8]杨静.新材料与服装的创新[J].装饰,2012(1):93-95. YANG Jing. New materials and the innovation of clothing[J]. ZHUANGSHI,2012(1):93-95.

[9]蔡沐芳,梁惠娥.国内外数码印花图案设计现状分析[J].丝绸,2006(10):34-37. CAI Mufang, LIANG Hui’e. Situation analysis of digital printing graphic design at home and abroad[J]. Journal of Silk,2006(10):34-37.

[10]刘月蕊,鲍小龙.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J].丝绸,2010(12):29-34. LIU Yuerui, BAO Xiaolong. Creation design of traditional tie-dyeing technique and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advantages combination[J]. Journal of Silk,2010(12):29-34.

[11]鹿高攀.纺织印花图案纹理设计技法[J].丝网印刷,2008(8):19-20. LU Gaopan. Design techniques of textile printing texture pattern[J]. Silk-screen Printing,2008(8):19-20.

Discussion on Kasuri pattern in Japan and features of its representative patterns

LIAO Wenhuaa, WANG Hongfub
(a.Colleg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b.Key Laboratory of Eco-textil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Kasuri weaving is one of the relatively special fabrics among the traditional textile weaves in Japan. Based on an elabo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origin, development processes and the weaving technology of Kasuri pattern, this paper starts from its two representative patterns and sums up th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Kasuri weaving. For the image pattern which implies auspiciousness, it is analyzed with some specific cases. Through the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image patterns ever seen in the Kasuri works, symbolic meaning of these patterns under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at time was summarized a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special emotion that Kasuri works depicted and transmitted were interpreted. Also by combining with some existing design works, we found some relatively limited applications in the current clothing design methods, hoping that we can add some other dyeing technology or use high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problem in Kasuri weaving process and make the image type patterns more common in modern design, so as to explore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Kasuri in fashion trends.

Kasuri weaving; pattern characteristic; color characteristics; geometric elements; auspiciousness meaning; expression of emotion; application design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1.010

2016-05-24;

2016-12-1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YJA760013);江苏省规划办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8YSB00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廖文华(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通信作者:王宏付,教授,565445723@qq.com。

TS941.11;J533.1(313)

B

1001-7003(2017)01-0056-08引用页码:011203

猜你喜欢
寓意纹样织物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美好寓意品芝麻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模仿老鹰的乌鸦
袁飞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