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

2017-02-10 16:10吴亚娜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民俗文本

吴亚娜

摘要:民间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二十世纪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为节点分为三个时期。本文以其选编、分类、地位、发展为研究方向,通过现状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间文学;选编;分类;地位;发展

世界上只要有国家,就会有民间。只要有民间,几乎都有民间文学。语文作为民族根基,无声的承载着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与分析可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与民间文学相互依偎、密不可分。

从选编来看:不同时期编集整理出版的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比例有较大差别。以民国版本与人教版本教材解读为例:商务印书中民间文学占比32.4%,世界印书中民间文学占比15.9%,开明印书中民间文学占比23.5%,而人教版教材中民间文学占比仅9.7%。民国小学语文共计出版445本教材,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下,版本多有更新改动,但教材选编颇有匠心,都选用大量民间传说、通话故事,体现出儿童本位和对传统民间文学的重视。然而数据分析隐约可见人教版教材中民间文学占比骤减。人教版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但其虽在理念上对传统文化有所偏向,却终究流于表面。不仅与民间文学相关的课文数量寥寥无几,文本的广度和深度也待提升。

从分类来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文本主要分为物质与精神两大类。如《诗经》中涉及的婚俗习性、唐诗宋词中的送别礼仪、神话故事中的拜神祈雨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等。一方面涉及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播、民俗风情的宣扬,另一方面则注重对思想道德及价值观的培养。

从地位来看:民间文学终究与校园宣扬的主流文化有所差别,这就暗示了其地位的微妙。教材中的民间文学有以下特点:第一,分布零星,缺乏系统性。因为面向广大的受众群体,民间文学的某些方面受地域限制较大,加之民间文学只是文学的一部分,所以教材的编集首先考虑的是文化的传授,其次才是民间的传承。第二,不独立,缺乏广度。民间文学在教材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被包含,以送别诗为例,因教材对创作背景等缺乏普及,加之教师解读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学生容易感知的是离别的朋友情谊,可是对于文中提及的送别礼仪却不加重视。部分民间文学依附于相对突出的文本思想,其本身并未被正面解读。第三,渗透性,缺乏深度。教材中的民间文学文本倾向于通过民俗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表达美好的社会理想或审美观念,德育意义和审美需求渗透于文本中。第四,趣味性。一方面是教材的内容趣味,民间文学文本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便于传唱,以其民俗化、生活化为教材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是课程的趣味,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增加人文情趣,弘扬民族精神。

从发展来看:当前适逢新课改,语文教材的重视度大大提升,民间文学若能合理借助教材为跳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首先,在选编上要增加对民间文学进入教材的重视,不仅要增加占比额度,加大学生对民间文学的接触面,而且要精求文本深度,符合价值取向并与审美观念相匹配。其次,在解读上可以其为切入点,作为辅助知识,注重对民风民情、艺术风格的整体感知,达到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的目标。最后,可将其运用在实践写作上。巧借相关民俗知识来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中涉及的民间传说、《孔乙己》中孔乙己形象的描述、民俗的暗示不仅丰富人物形象,也为其惨淡结局设下伏笔。

当下语文教材改革呼声高涨,关于民间文学的传承意识也逐渐增强。将贴近生活、符合不同年龄心理接受度的民俗内容选入教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俗内容选入教材,可以在大繁荣的前提下,维护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将具有教育意义的民俗内容选入教材,可以使民间文学自然融入校园主流文化,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

不同时期及版本的教材因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在选编上有所取舍,但民间文学入驻小学语文教材是大势所趋。根据学生的年龄及接受能力安排相应的民间文学教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度,并将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以此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对优秀的民间文学的挖掘传播,也会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体系完善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庄俞.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M]. 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12.

[2]叶圣陶.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李伯棠. 小学语文教材简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5]傅建明. 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民俗文本
冬季民俗节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俗中的“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民俗节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