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果酸对糖尿病GK大鼠降糖程度分析

2017-02-10 17:26石亚静陈雪品黄菡雪吕志伟韩淑英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35期
关键词:糖尿病

石亚静+陈雪品+黄菡雪+吕志伟+韩淑英

摘要:文章探讨了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糖尿病GK大鼠的降糖作用,与模型组比较,UA组大鼠RBG、2hPBG及HbAlc升高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对RBG和HbAlc的疗效与阳性对照药物相近,结论表明:熊果酸具有显著降低糖尿病GK大鼠血糖及改善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的作用。

关键词:熊果酸;糖尿病;GK大鼠;降糖程度;糖代谢异常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08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5.043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占据糖尿病的95%以上。糖尿病可以伴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肢体坏疽、多发性神经炎、失明和肾功能衰竭,严重损害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更是其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前期研究表明,熊果酸具有降糖、调脂、保肝的作用,因此本实验将GK大鼠(Goto-Kakizaki Rat)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熊果酸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与试剂。熊果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20140224);羧甲基纤维素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4012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Axis-shield Poc AS,批号20141204);罗氏血糖仪及试纸(瑞士罗氏诊断有限公司)。

1.1.2 动物。35只雄性SPF级GK大鼠,购自上海斯莱克斯实验动物责任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沪)2012-0002,10只同系正常Wistar大鼠,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4-0004;于华北理工大学动物实验中心SPF级屏障实验室饲养与实验。

1.2 方法

1.2.1 GK大鼠适应性饲养及糖尿病模型标准。将购买的35只13周GK大鼠在SPF级屏障实验室进行饲养,并喂养高脂饲料诱导1周,1周末,以连续3次GK大鼠口服葡萄糖两小时血糖≥11.1mmol·L-1为造模成功标准。

1.2.2 设计组别与药物干预。筛选30只符合糖尿病模型标准的GK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MC)、GLY组和UA组,另取10只Wistar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C),每日定期按设计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格列本脲和熊果酸应用时应以含5g·L-1羧甲基纤维素钠的PBS溶液(pH=7.4)配制成浓度为2、20g·L-1的混悬液,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等容积含5g·L-1羧甲基纤维素钠的PBS溶液(pH=7.4),持续6w。

1.2.3 指标检测。

第一,一般表征监测。给药期间密切观察各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毛色、体重及大小便等一般状态。

第二,随机血糖测定。分别于给药第0、2、4、6周用血糖仪测定RBG(上午给药后30min)1次,RBG升高百分率=(各组RBG-正常组RBG)/正常组RBG×100%。

第三,口服葡萄糖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6周末,取尾静脉全血测定口服葡萄糖2h血糖(2hPBG),并利用微粒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液中HbAlc的含量。口服葡萄糖2h血糖(2hPBG)升高百分率=(各组2hPBG-正常组2hPBG)/正常组2hPBG×100%;HbAlc升高百分率=(各组HbAlc-正常组HbAlc)/正常组HbAlc×100%。

第四,统计分析方法。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SPSS 13.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状态监测

正常组大鼠毛色白而有光泽,大便正常,并且活动自如,反应机敏;糖尿病模型组大鼠随着饲养时间加长,毛色日渐变黄无光泽,出现稀便现象,反应愈发迟钝,到后期常继发各种感染;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反应迟钝现象减轻,毛色较模型组有光泽,大便成形,色泽正常。

2.2 随机血糖(RBG)升高百分率计算

由表1结果显示,给药前模型组与药物组RBG升高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药物组RBG升高百分率明显下降(P<0.01),但与正常组比较血糖依旧较高。

2.3 口服葡萄糖2h血糖(2hPBG)升高百分率计算

由表2看出,灌胃葡萄糖之前,各组GK大鼠血糖升高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给糖2h后,药物组GK大鼠血糖升高百分率较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06)。

2.4 糖化血红蛋白(HbAlc)升高百分率计算

由表3可知:与模型组比较,熊果酸和格列本脲组大鼠血清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升高百分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08),其中熊果酸降低大鼠HbAlc升高百分率效果接近阳性对照药物格列苯脲。

3 讨论

UA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栀子、山楂、女贞子等多种天然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炎、降糖、调脂、保肝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前期研究发现,熊果酸可有效地抑制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饮水、进食量,并可有效纠正体内糖脂代谢紊乱,可能与其拟胰岛素样作用和对脂质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调控有关。因此本实验将与人类糖尿病最相近的GK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分析熊果酸对2型糖尿病血糖降低程度及糖代谢异常的改善作用。

HbAlc是指血液中与葡萄糖不可逆结合的血红蛋白,由于其不受运动和食物的影响,其浓度只与红细胞寿命和该时期平均血糖浓度有关,因此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浓度。多项临床试验发现HbAlc检测对DM的诊断更准确,对其血糖控制更客观、稳定,对控制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DM的预后监测均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的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规定HbAlc是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

本实验通过观察熊果酸对2型糖尿病降糖程度分析,结果显示,熊果酸能显著降低GK大鼠血糖,包括随机血糖、口服葡萄糖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其中对随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疗效与阳性药物格列苯脲相近,表明熊果酸可以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糖代谢异常,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其降糖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un-Mi Jang,Sung-Tae Yee,Jina Choi,et al.Ursolic acid en-hances the cellular immune system and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 in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mice fed a high-fatdiet[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2009,(9).

[2] 石亚静,张欢,李云翠,等.熊果酸对糖尿病大鼠一般表征和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执业药师,2016,13(7).

[3] 张明发,沈雅琴.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调血脂、抗肥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5,38(1).

[4] Wang F,Song Y L,Li D H,et al.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mpairs bone healing of dental implants in GK rats[J].Diabetes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2010,88(1).

[5] 王芬,何华亮,刘铜华.自发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7,15(5).

[6] 胡泊洋,江道峰,王张,等.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GK大鼠的发病特征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0).

[7] 贾爱军.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6).

[8] 张健,杨青,张进安,等.糖化血红蛋白在高危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4).

[9] 李国富,高发平,黄江兵.糖化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监控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6).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0001795);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X2016041)。

作者简介:石亚静(1994-),女,华北理工大学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麻醉学;韩淑英,华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糖尿病。

(责任编辑:蒋建华)

猜你喜欢
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遥远吗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远吗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