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桥同步顶升技术研究

2017-02-10 23:40张小刚李王辉王技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34期
关键词:桥梁工程

张小刚 李王辉 王技

摘要:某桥由于受到大堤不再实施围垦的影响,对第一联连续梁梁底的标高控制产生了影响,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大桥建设工程能够有序地顺利完成,通过采用同步顶升技术对第一联进行整联的抬高处治,从而为大桥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提供保证。文章对某大桥同步顶升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同步顶升技术;主梁顶升;梁体回落;大桥建设工程;桥梁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12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4.059

1 桥梁概况

某桥原桥按照航道要求控制标高设计,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该桥上部跨径组合为4×30m+2×(4×50)m+(115+200+115)m+(4×50)m。主桥为矮塔斜拉桥,主梁为单箱3室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现浇箱梁,群桩基础;引桥上部采用30m和50m的现浇箱形连续梁。第一联4×30m连续梁采用支架逐段现浇的施工方法。

由于规划大堤近期将不再实施围垦,导致本项目沿线设计工况发生巨大变化,沿线路段全部面临外海冲刷。除本桥第一联4×30m连续梁梁底控制标高不满足外海条件下300年一遇水位设计要求外,其他各联均满足规范要求,故对本桥第一联进行整联抬高处治。

2 桥梁现状

由于本桥梁施工进展较快,除2#桥台背墙、2#桥台尚未施工外,其余墩台下部结构均已施工完成。第一联4×30m现浇连续箱梁,采用支架由第四跨向第一跨逐段施工。本桥第一联位于比较平直的缓和曲线Ls1=140m及Ls2=130m上,分别施工完成66m及96m,墩梁间及桥下钢桩与梁间均有安装临时限位措施空间,可有效减小在曲线桥梁顶升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倾覆风险;花瓶墩采用群桩接承台基础形式,承台前后具有安装临时顶升支架空间。

3 处理方案

鉴于本桥所处的工况,拟对箱梁进行顶升,以满足外海条件300年一遇设计水位要求。根据调整后的纵断面,在3#、4#、5#及6#墩墩顶位置,箱梁需对应上抬1.756m、1.170m、0.585m及0.164m,方能与新的纵断面高程吻合,如图1所示:

3.1 顶升内容

3.1.1 顶升方案。将千斤顶放置在各个顶升平台所设定好的位置上,从中与油泵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梁体顶升系统。当各项工作准备完成后,经由油泵系统排空、调试后对梁体进行预顶升,确保无误之后再进行顶梁施工。

3.1.2 整个顶梁工作分为以下4个阶段:(1)对左幅4#、5#墩及右幅3#、4#、5#墩顶位置逐级循环起顶至预设标高;(2)对左幅4#、5#、6#墩及右幅3#、4#、5#、6#墩顶位置整体顶升20cm;(3)桥墩接长、垫石重做并更换支座;(4)梁体回落就位于预设标高。

3.2 技术工艺及要点

3.2.1 施工前准备工作:(1)根据桩位平面图及轴线位置,确定监测仪器安装位置;(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顶升方案,在箱梁主要受力截面粘贴振弦式应变计;(3)设置临时支架支撑,以便在逐级循环顶升过程及桥墩接长时,对梁体进行有效支撑;(4)设置限位装置,防止梁体在顶升过程中横向移位或落梁;(5)所有顶升位移、应变及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以备查用。

3.2.2 保压试验、称重及试顶升。

第一,保压试验。(1)油缸、油管、泵站操纵台、检测仪等检查;(2)按计算荷载的25%、50%、75%、100%同步加压,进行油缸的保压试验5h;(3)检查整体系统的工作情况、油路情况。

第二,称重。(1)在正式顶升前应测定每个顶升点处实际荷载;(2)依据计算顶升设计荷载,逐级加载,使每点的顶升压力与其上部荷载基本平衡;(3)将每点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计算其差异量,并最终确定顶升时的基准值。

第三,试顶升。(1)为了观察和考核整个顶升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对称重结果的校核,在正式顶升之前应进行试顶升;(2)试顶升高度不宜大于正式顶升时的标准行程;(3)试顶升需采集整体姿态、结构内力等情况,为正式顶升提供依据;(4)试顶升前所有限位装置应安装到位。

3.2.3 梁体正式起顶。采用10mm厚的Q235钢板制作的直径为100cm钢护筒作为支顶支架。钢护筒直接支承在原桥墩承台上,通过焊接钢板和锚栓与承台连接,连接钢板做成法兰盘,护筒节段之间焊缝应饱满;护筒垂直控制在0.3%×H(支撑护筒高)以内且<5mm;护筒内灌注饱和砂;护筒与联接系之间全部采用焊接连接;为避免千斤顶或垫块与箱梁底板间应力集中,梁底设置工字钢横梁,并与箱梁底混凝土密贴;桥墩一侧每个钢护筒上方放置1台吨位500t千斤顶,另一侧每个钢护筒上方放置垫块。要求千斤顶及垫块必须安放平稳竖直,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千斤顶数量及吨位,但须满足千斤顶总吨位>2倍的理论顶升力,各墩两侧理论顶升力详见表1:

注:括号外数据表示小桩号侧理论顶升力,括号内数值表示大桩号侧理论顶升力。

千斤顶采用分级加载的办法逐级循环顶升,顶升过程中应多次分级微调不同墩顶的顶升力,使梁体按刚体位移状态均匀平稳上升,顶升速度应控制在1mm/3min左右,各顶升点的位移同步误差应<0.5mm。待多级顶升累计垫块厚度>0.20m时,应依次对桥墩大小桩号侧钢护筒采用法兰或焊接接长,焊接需满足规范要求。

3.2.4 梁体回落。利用竖向千斤顶分组、分级循环使梁体平稳回落,梁顶高程回落到设计高程的施工过程,与梁体顶升的施工过程相反,施工步骤和要求基本相同,回落速度应控制在1mm/3min左右,各顶升点的位移同步精度应<0.5mm。

3.2.5 箱梁顶升要求:(1)顶升主梁时,精心施工,要求每个千斤顶的顶升速度均匀,主梁顶升必须同步;(2)在正式顶升前应测定每个顶升点处实际荷载,依据计算顶升设计荷载,逐级加载,使每点的顶升压力与其上部荷载基本平衡,将每点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计算其差异量,并最终确定顶升时的基准值;(3)顶升时用钢板填充顶升间隙,随顶升随垫,以防止千斤顶因意外事故突然失灵而造成事故;(4)顶升到位后,先带机械自锁功能千斤顶锁死,再进行临时支垫,支垫要求牢固可靠;(5)每一级同步顶升完成后应保持至少30min,桥梁结构和支架系统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次顶升;(6)桥墩接长、垫石重做且支座安放完毕,先将梁底临时支垫解除,然后按起顶的逆顺序下落梁体就位。

3.2.6 顶升记录。所有顶升数据应及时填写记录,以备查用。

3.2.7 材料要求。螺栓采用8.8级M20高强螺栓。胶粘剂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第4.6的要求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3-2001)的要求通过毒性检验,持有效的无毒检验报告方可使用。

3.3 主梁顶升注意事项

(1)安装顶升支架前,应保证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2)箱梁正式顶升前,应先进行试顶,顶升过程中应防止顶升偏差过大,千斤顶损毁,引起结构失稳;(3)在顶升时,千斤顶应根据顶升力的分级同步进行顶升,不得彼此有时间滞后或超前间隔。顶升力和顶升量严格按设计规定进行,不得有任何增减。顶升过程中对顶升力和顶升位移进行双控并记录,任何一项超限而另一项未达到设计参数,应停止顶升,待查明原因并妥善解决后,方可继续顶升;(4)顶升过程中应全程监测,防止发生意外;(5)桥墩接长,垫石重做及更换支座期间,施工方不能利用顶升支撑支架作为支撑点搭设模板或有碰撞、扰动等其他行为影响支架受力特性;(6)支座更换时,注意对梁底新增加一层楔形钢板进行重新调平。

3.4 监测部位及内容

3.4.1 梁体姿态监测。(1)主要监测各特征点实际到达的位置与预期位置的逼近程度;(2)桥梁姿态监测包括结构的竖向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3)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精密水准仪或激光挠度仪;(4)水平位移测点宜设在支点及桥面中线上;(5)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全站仪。

3.4.2 结构内力监测。(1)应先采用专用结构计算程序对各阶段受力进行分析,确定测点;(2)应力控制断面设在支点、1/4跨、跨中、3/4跨,每个断面测点应>5个;(3)最大效应值不应超过顶升设计荷载产生的效应值。

3.4.3 系统采集千斤顶顶升力应与压力表读数相互校核,并与设计值作对比,控制顶升力。

3.4.4 在顶升前,应进行病害调查,对已有裂缝在顶升过程中应进行观测,并观测有无新裂缝产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桥梁施工进展较快,除2#桥台背墙、2#桥台尚未施工外,其余墩台下部结构均已施工完成,因此通过采用同步顶升技术对本桥第一联整联抬高处治,以此满足外海条件300年一遇设计水位要求,从而保障桥梁在外海条件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 李志峰.桥梁同步顶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山西建筑,2010,(28).

[2] 罗文林,陈雄飞,汪峰,等.同步顶升技术更换支座施工方案[J].现代交通技术,2010,(6).

[3] 张淑坤,刘永,李永靖,等.既有多跨桥梁整体顶升安全技术研究与实施——以前锋涌大桥为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7).

作者简介:张小刚(1983-),男,陕西咸阳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桥梁检测、加固设计、新建设计。

(责任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桥梁工程
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大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滨海高速桥梁工程中的施工组织管理
基于MicroStation的桥梁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应用
桥梁工程中钻孔桩施工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