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7-02-10 00:19郑楠楠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34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公立医院财务

郑楠楠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新医改不断发展向前的环境下,公立医院应按照新的政策要求,科学、规范地进行财务管理,严格遵守国家会计制度与财务规定,以病人为中心,加强资金的统筹和规划,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协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难题,保证医院的公益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使医疗利益集团从博弈型向均衡转型。

关键词:风险意识;财务监管;管理意识;医改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20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4.097

1 概述

2009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国发[2009]12号),方案明确五项改革目标: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新医改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常见的现在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问题。新医改的改革重点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而医院财务体制改革是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公立医院管理的各个领域、环节。在新的医疗体制下,如何筹集医院发展的资金,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保持医院的收支盈余,保证医院的公益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成为新医改制度下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

问题。

2 现状分析

在新医改条件下,医院的财务管理问题尤其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2.1 医院领导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人员主观能动性差

一些医院的管理者是医护专家出身,因而重视医疗轻视管理,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管理人员是后勤人员,忽视了财务管理辅助决策和控制导向的作用。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及时自主地更新财务管理知识。由于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导致他们的理财方法落后,缺乏对工作方式创新的热情;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高,处理业务能力较低。

2.2 财务管理目标和定位不正确

目前,部分公立医院对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存在错误的认识。其一是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为社会人群提供优质的医疗福利的同时,还应将医院的利润额提高到最大限度,这种定位与公立医院的建立宗旨是相违背的;其二是认为公立医院是耗费性机构,除了为社会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外,还应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利用医院有限的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福利。以上两种观点都过于偏激,将盈利和社会效益对立起来的做法,偏离了正确的财务管理定位。

2.3 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到位

预算是财务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预算编制对医院的经济行为有控制和导向的作用。然而,如此重要的财务预算不能引起医院的足够重视,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存在数据处理主观和数据质量粗糙的缺陷,使得通过编制的预算不能起到导向作用,直接导致了医院不合理的财政支出。除此之外,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之后却得不到其他部门的支持,从而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2.4 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部分医院认为内部控制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且制度的程序非常复杂,因而会忽视内部控制制度,使其设置形同虚设。因此,医院资金的收支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审计,某些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模糊:医院盲目追求价格高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医院的治疗护理房间扩建装修,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资金贪污腐败现象屡屡发生。

2.5 缺乏成本核算管理机制

公立医院目前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成本核算较为被动。在购买材料和设备之前基本上没有成本预算,而在事后也不能有效地归集和核算费用,并根据费用的核算结果进行有效分析。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效果差,财务核算事后监督环节缺失。

2.6 缺少有效的财务分析与评价

部分医院忽视了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缺乏对医院整体运营的评价分析。财务处理仅限于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只能单单反映财务变化的结果,却不能反映变化结果带来的弊端,只反映经济活动结果却不能反映经济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等弊端,从而影响医院财务报告的质量,使医院管理人员容易造成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导致人力、物力上的损失。

3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3.1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积极引导医院管理者参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决策工作和涉及经济业务的微观管理工作,提升医院决策者的整体业务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身上,并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考察;严格按照《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公立医院的从财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制各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医院规章制度的不良经济行为;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国家新政策和法规、先进财务管理知识、技术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

水平。

3.2 科学定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

公立医院不应再将盈利和社会效益对立起来,应将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于盈利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应秉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宗旨,使社会的人群享受优质、便宜的医疗服务。除此之外,亦要考虑医院资本的增值、保值,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产品。

3.3 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医院财务预算需做到收支平衡、统筹兼顾,按照财务制度要求的方法编制。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按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有定额的按定额编制,没有定额的根据实际情况、资金状况编制。预算编制后,需将预算的每一部分细分落实到有关科室中,促使科室加强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控制资金的使用,不允许出现擅自调整预算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3.4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

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内部规章制度保证医院正常的经济运行,避免经营风险的发生。不同岗位的人员之间要相互监督,每项经济业务必须保证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人员参与,如报销、采购等业务;建立会计稽核制度,要求会计人员真实准确地核查会计信息,如发现有违法违规的行为需及时向所属领导汇报情况。通过稽核制度能有效化解财务风险;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检查医院财务会计资料及其有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检查医院财产和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检查会计控制的适用、有效与健全性等内容,做到事前审核、事中复核、事后监督,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5 强化全面成本核算与管理体系

以医院发展计划的阶段和目标为基础,加强资金的事前、事后管控,完善成本核算和管理体系。合理分配各部门和财务人员在成本核算中的主要权责和任务,完成确立成本目标、成本预算、分解成本费用、成本费用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成本改善策略等工作,全面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建立横向贯通、纵向协同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体系。在将成本核算与管理体系全面完善后,当期核算的成本数值将更具有真实性。利用这些数值,能更好地对未来的成本投入进行预测,从而很好地避免了投资的盲目性。

3.6 做好医院的财务分析与评价

医院的财务分析既能很好地反映上一时期的财务活动情况,也能对下一时期的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用趋势分析法可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趋势分析法的具体做法为:将医院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做纵向比较或者利用同一级别的医疗机构的财务指标做横向比较。通过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可以分析出引起某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从而预测未来指标的发展趋势。运用趋势分析法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对比的时候,数据类型必须一致,同时要把偶发性的因素排除,使结果能真实地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

4 结语

随着我国的医疗改革事业的发展,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不仅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医院保值创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快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采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强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重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升、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整体服务素质和水平,是每一位医院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改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各种不合理的地方,全面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各个方面的水平,我国的医疗水平才会提升,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才会得以缓解。

参考文献

[1] 李信春,苏元福,王晓钟.医院成本核算的思考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4).

[2] 王玉.浅析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3] 方海昆.浅谈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今日科苑,2010.

[4] 徐莉.新医改环境下医院财务管理探究[J].会计师,2012,(13).

[5] 姜晓楠.探讨新医改下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A].中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论文汇编[C].2015.

[6] 周毅.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5.

(责任编辑:秦逊玉)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公立医院财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水利财务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如何做好工程投标的成本核算